对分课堂在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23余继江熊叶余斌
余继江 熊叶 余斌
◆摘 要:《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大类各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之一,综合性高、实践性强、涉及面广,不易学生理解掌握。将对分课堂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应用于该课程教学,结果表明:对分课堂可以明显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提升明显。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建筑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是研究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的主要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的基本规律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等专业的共有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形成建筑大类各专业职业能力最重要的课程之一。
一、传统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但其中出现了教育质量显著降低的问题。高职院校课堂缺课率高,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开小差,对教学内容不听不看不问不思情况明显。归纳起来,有学生学习不预习和不复习的学习风气与状态问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转化和吸收知识的问题;不能将知识内化为精神和素质的问题。虽然高职院校拥有较多的教学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但目前多数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仍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教师的教法中比较多地存在五个过多与过少问题:灌输式过多,参与式过少;结论型过多,问题型过少;封闭式过多,发散式过少;重分数过多,重能力过少;书本知识过多,实践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过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激情受到损伤,多数时候是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精神欠缺。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按照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一般施工顺序划分为14个项目,在课程目标上,学生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常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及包含的原理,施工中遇到的一些必要计算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安全问题等,具有综合性高、实践性强、涉及面广、技术发展快的特点。课程中大量与工程实际相关的知识很难通过抽象描述或者图片来简单展示,学生需要理解后才能掌握相关知识。对教师而言,仅仅依靠板书、PPT很难帮助学生有效理解,要保证良好的课堂效果,势必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由于该课程专业性强,高职学生很难以自学的方式完成课前预习,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普遍较差,学生很难在课后自愿复习以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慕课和翻转课程确实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此类方法对学生的自律和自学能力有较高要求。比如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课前自学质量难以保障,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知识点;自学时间过长,学生负担加重;由于学生缺乏对新知识的了解可能会耗费过多的自学时间,或者随着强调学习过程课程的增多,会增加学生大量的课下学习时间。这对于自学能力不高的学生将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负担,最终可能会出现疲于应付、学习兴趣降低等问题。
二、对分课堂简介
传统教学包括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课后学习两个分离的过程,师生交互很少,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低,难以培养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讨论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方向是正确的。然而课堂大部分时间用于讨论,讲授过少,不能充分发挥教师价值,而且具体的实施方法也不适合中国学生的现实情况。
2014年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首次提出对分课堂,并在该校心理系的本科生课程上得到实践,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各自的优势,进行取舍折中,倡导“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讨论Discussion”教學模式,即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留给教师讲授,一半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并在讲授和讨论之间引入心理学的内化环节,可以是当堂内化吸收,也可以是隔堂内化吸收,使学生对讲授内容吸收后,有备而来地参加讨论。该课程被广泛应用于文科类课程中,在工科教学中也有一定应用,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三、对分课堂在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中的应用
《建筑施工技术》与文科类课程不同,其知识点庞杂抽象,同时又要求学生理解施工工艺、原理,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难度梯度式增加。根据该课程特点,结合传统式教学和对分课堂教学各自的特点,灵活应用,不拘泥于形式,对不同难度的内容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对分方法。
对于连续性强、难度大的内容采用传统教学与隔堂对分相结合的方法,传统教学之后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否理解、或转化成可视化信息存储,故在第一次课的第二课时讲授知识点,课时末提出问题,在第二次课的第一课时进行分组讨论、小组展示,优秀作品展示及讲解问题。
对于内容独立、较简单的,采用当堂对分,以一次课两学时各40分钟为例,将一次课两个课时对分,本次教学任务集中在第一课时,采用传统教学法,直接对知识目的与意义,重、难点等主干进行讲解;第二个课时前15分钟进行思考阅读,10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后15分钟用于成果展示及答疑。
四、对分课堂在《建筑施工技术》中应用效果
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至该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和课程考核两方面考察对分课堂教学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近70%同学认为对分课堂有助于加深对关键问题的理解,课堂气氛更加活跃;17%的同学认为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没有大的区别,但是讨论环节的时间更长,学生主动性提高明显;13%的同学认为不能适应该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更适合该课程。
最终课程考核直接结果表明,采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试点班级的平均分高于该专业该课程平均分约8.5分,班级挂科率为8%,明显低于该专业平均挂科率的16%。采用对分教学法更注重过程,学生学习主动性、讨论问题的积极性、查阅课程资料、沟通表达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班级学生。
对分课堂在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应用可以明显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需要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根据需要调整对分课堂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保证对分课堂效果。
五、结语
(一)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
传统课堂有其独特优势,但学生发挥余地少,趋向被动接受。在对分课堂上,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讲授获得基本框架,理解重点、难点,大大降低了课后的学习难度。学生要带着作业或问题答案参加讨论,且每一位同学都要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课下学习会更认真、主动。作业计分,优秀作业得到展示,会促使学生把学习成果外化为高质量的作业。课下学习目标明确,但何时学、学多少、如何学,学生自己安排,自主性强。在讲解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教师只需要讲解灌注桩基本施工流程,而对于各流程涉及的如护筒作用、泥浆制备及作用、灌注混凝土的注意事项、断桩原因分析等问题留给学生,通过自学,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寻找答案。
(二)增加生生、师生互动交流
在传统课堂下,教师讲授后学生各自学习,缺乏交流机会。学生自己学习,比较枯燥,碰到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受挫。课下学生很难聚齐,学习环境也不易保证,小组互动学习效果不好。对分课堂把互动交流放到课堂上,学习环境好,学生带着问题来,相互协作共同解答。学生在讨论中锻炼表达能力,学会借鉴他人视角,互相启发、促进,深化理解,同学间增进了解,加深友谊。课下不学习很难参与讨论,缺课也会影响整组讨论,这些都会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有机会同教师交流,教师也可以随时参与讨论。总体上,生生、师生互动的幅度都大大提升。
(三)提升考评准确度,关注学生学习需求
在传统课堂下,学生通过几次评估,如期中、期末考试或学期论文获得分数,取决于考题内容和临场发挥,分数偶然性高,评价准确度低。考试侧重死记硬背,对思维能力考查不够。另一方面,传统教学理念希望学生每门课都尽力学好,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达到学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自身情况规划在不同课程上的投入,应该得到鼓励。比如,对某一特定课程,并不是每個学生都想获得好成绩,有些学生没有兴趣,有些学生能力不够,有些学生时间不够,有些学生觉得教师水平不高,有些学生认为对自己未来发展意义不大。这些情况下,学生可能只要求及格通过。学习评价应该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让低要求者能有一个保底的学习规划,让高要求者能有展示优异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新智慧[M].科学出版社,2018.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学论坛,2014,12(05):5-10.
[3]冯瑞玲,刘建坤,沈宇鹏,等.“对分课堂”在《路基工程》理论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坛,2016(46):107-109.
[4]周晓敏,孙政.对分课堂在材料力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145-146.
[5]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03):116-117.
作者简介
余继江(1990.09—),安徽休宁人,硕士,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技术。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XJG-19-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