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成效在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3魏小英李珊
魏小英 李珊
◆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直接关乎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无疑是一堂鲜活生动深刻的制度自信教育大课,高校应用好体现制度优势和彰显制度力量的鲜活素材,在学生内心深处厚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理论认同。
◆关键词:疫情防控;制度自信教育;大学生;应用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国家之间最大的竞争是制度竞争,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制度自信教育,讲好中国制度故事。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的制度自信状况直接关乎中国梦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意义重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充分体现了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制度优势。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应充分利用重大疫情这一特殊情景,积极主动开展制度自信教育,在学生内心深處厚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一、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更好地用疫情防控成效坚定大学生制度自信,笔者所在学校对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现状发起了线上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67份,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目前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育者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国家对高校“立德树人”教育重视的加强促进了高校教育者育人能力和素质的显著提高,但仍有很大部分教育者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部分教育者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他们缺乏培养人才的使命感,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學活动中,照本宣科,敷衍了事,应付任务,缺少对育人成果的期待;另一方面,部分教育者自身素质欠缺。他们自身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不深刻、大政方针不了解、社会问题解释不清楚。
(二)教育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制度自信教育主要采用以灌输形式的理论宣讲法为主,灌输宣讲过程中普遍存在概念解释抽象化以及讲授语言官方化、正式化等问题,即便有部分教师会运用网络、图文、视频等媒介,甚至有部分老师也采用了实践教学法,但这些方法在使用过程中普遍存在形式化、过程化、表面化等问题,没有结合学生自身需求巧妙设计,不利于学生理解消化,育人效果甚微。
(三)教育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目前,高校对学生进行制度自信教育时使用的教育内容主要来自教材,但由于种种原因,教材存在教育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对社会重点问题的变化及时更新的问题,像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属于突发事件,教材很难做到及时补充更新。此外,教材中的制度自信理论缺乏实证性论据,内容多数具有浓厚的政治宣讲色彩,缺乏统计数据、真实案例、国内外对比,尤其缺乏学生身边的案例,导致内容空乏深奥、真实感不强,缺乏说服力。
(四)接受主体(大学生)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作为制度自信教育的接受主体,大学生自身的素质对教育成果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调查结果现实:当今的大学生无论是接受需求、认知水平还是接受能力都有待提高。大学生接受需求不够和认知水平不高是影响制度自信教育成效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普遍对制度自信的价值认识不到位,认为其意义不大,尤其与自身的生活和利益毫无关联;大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影响教育成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理论知识储备不够,实践经验缺乏,很难通过抽象的理论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协同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制度自信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发力,同时还需要学校营造校园文化、教师身体力行,社会和家庭共同推进。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制度自信的培育主要还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课程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学校也是公式化地营造氛围,很多教育工作者自身都难做到制度自信,社会与家庭参与度几乎为零。
二、疫情防控成效对推进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意义
(一)疫情防控成效丰富教育内容
制度自信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内容的支撑,在制度自信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局限于给学生灌输思想、观念,应贴近时代要求,立足于现实尤其学生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积极回应学生的思想困惑。新冠肺炎疫情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育素材,高校应把疫情防控作为制度自信教育的鲜活素材,在开展制度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战中的感人事迹和生动事例,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此次疫情防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
(二)疫情防控成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经过全国人民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全国上下一盘棋,东西南北共行动,党中央强大的动员能力、快速的整合能力和严密的组织能力,再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好疫情防控彰显出来的制度优势,对于我们进一步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三、用疫情防控成效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对策
(一)立足“以生为本”教育理念,巩固制度自信
自信作为一种个体的主观情感,应当成为个体的认知、情感和信仰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所以,用疫情防控成效加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时应当落实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当学生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生自己才会真正融入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才会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互动中,并主动思考、判断;其次还应当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人都是有着多层次、多方面需求的人,教育者应当尊重大学生的个体需求,充分挖掘广大青年学生尤其本校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生动故事,用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去说服大学生;最后还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教育任务,教育者要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价值追求,让大学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既要有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要有社会的责任和使命。
(二)注重古今中外对比,增强制度自信
制度自信教育主要是解决人民对制度的信仰问题,这需要教育者用纵横向比较法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一方面,需要进行中外横向对比,讲清中西方疫情防控差异,阐明中国抗疫成效显著的原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增强大学生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另一方面,需要进行古今纵向对比,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历史上从来没有停止过与瘟疫进行斗争,将历史上的疫情防控战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行纵向比较,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超越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任何制度的优势,让学生从制度的变迁中增强制度自信。
(三)社会、学校、家庭协同育人,夯实制度自信
大学生是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会影响国家安定和民族振兴,各相关主体都有责任为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贡献力量。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要因素,此次疫情防控成效是开展大学生制度自信教育的底气;高校是滋养大学生制度自信的重要环境,大学生处于思维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观念的人生阶段,高校应充分运用疫情防控成效营造校园文化,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制度自信;家庭是大学生接受制度自信的重要场所,父母应借疫情防控成效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应主动承担夯实制度自信的重任,三方携手抓住疫情防控契机夯实制度自信。
(四)理实互动,创新理论与实践育人模式,坚定制度自信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互存互动的关系。理论来源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又对实践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是推进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运用疫情防控成效增强制度自信教育时,应积极创新理论与实践育人模式,通过大学生讲思政课、青创杯、交流分享等形式多样的理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制度自信的相关理论,并将所学、所思、所感与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在防控实践中使制度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坚定制度自信。
参考文献
[1]张璐芸.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改进策略[J].青春岁月
[2]张宇.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5.
[3]李明蓉.當代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路径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35.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项目(项目编号:CSZ20052)和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项目(项目编号:RWA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