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1-07-23张惠娟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6期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作业改革

张惠娟

[摘 要]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课程改革的深入认知和了解,促进小学数学作业革新和优化。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改革原则和改革策略,期望可以通过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为学生减负,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热情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作业;改革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后,很多教师开始为学生精心挑选相关题型,并不断减少数学作业数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也能为学生减负,使学生有时间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数学作业改革对数学教学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教师要不断推动数学作业改革,才能深入推动数学教学发展。

一、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意义

(一)有效为学生减负

不知从何时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被很多家长牢记和认可。很多学生从儿童阶段就需要学习诸多内容。例如,很多家长会为学生报美术班、舞蹈班、跆拳道班等。很多教师在数学教学时也习惯利用题海战术,希望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数学题型,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但数学作业过多不仅会给学生造成压力,也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导致作业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都不高。小学生本身活泼好动,精力旺盛,但作业过多却会压抑其天性。因此,必须加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积极减少作业数量,这样才能加强对学生的尊重,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思维活跃性。

(二)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本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尚未形成,所以,相关教学和学习都具有一定难度。长此以往,学生会对数学作业产生恐惧心理,不仅会产生厌学情绪,也会不自觉的抵触数学内容。而教师可以通过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在保持心情愉悦的同时,积极完成作业。例如,很多教师会预留一些游戏化和生活化作业。这些作业不仅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能有效引导学生巩固相关数学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积极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这都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由此可见,小学数学作业改革对学生具有一定积极影响,数学教师不仅要加强对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重视,也要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留不同的作业内容,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同时,为不同层次学生预留不同数学作业内容,也有利于分层式教育展开。

(三)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

合理的数学作业内容不仅能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能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课程改革理念推动下,教师应习惯预留实践性较强的数学作业,这些作业虽然数量不多,但却能有效加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也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传统数学作业一般由教师预留,学生书写,形式较为单一,而作业改革使得作业预留形式逐渐多元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也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断增强。例如,目前作业可以由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等形式完成,这不仅能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也能确保数学作业的开放性,从而使小学生可以在作业完成中得到全方位培养和引导,这更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二、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原则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要保持层次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原则。首先,保持层次性原则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成长,这不仅能体现教育公平,也能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关怀,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加强自我感知,这更有利于小学生综合全面成长;其次,保持趣味性原则可以吸引小学生积极主动完成相关作业。当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时,作业完成质量和完成效率也会较高,这也能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辅助,更有利于数学教师展开教学工作;最后,保持探究性原则可以使学生永远保持对数学作业和数学科目的热情,学生可以通过积极主动探究相关知识内容,增强自身解决问题能力和思考能力,这更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三、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策略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需要反复练习和巩固才能提升自身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全方位掌控。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不高,这也说明传统小学数学作业预留形式会为学生带来困扰。因此,教师应积极加强小学数学作业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并促进数学作业预留逐渐科学化和合理化。

(一)促进数学作业层次性提升

不同学生思维模式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应担任引导角色,不能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过多干预,这样才能保障学生不断发展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尽量为学生预留分层式作业,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留不同层次内容。首先,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全方位了解,可以通过了解将学生分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较弱三个级别。例如,教师可以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预留一些难度较高的作业,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预留一些综合性作业,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预留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共同提升。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层次内容的作业,这也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针对性培养,能使学生加强对数学教师的认可。学生在不断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进步,也可能有时稍有落后,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变化为其调整作业预留内容,这样才能提升作业预留的灵活性,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全方位尊重。

(二)促进数学作业趣味性提升

教师要不断提升作业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提升对数学作业的关注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仅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完成相关作业,也能改变传统数学作业较为枯燥乏味的现象。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为学生预留不同内容作业,以保证数学作业符合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会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作业完成能力都会有所提升,解题思路也会逐渐多元化。传统数学作业一般采用题海战术,会向学生推送不同题型、不同内容的数学作业。虽然题海战术在一定时段内有效,但却不利于巩固学生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加强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全方位理解。但当数学作业趣味性提升时,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也能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加法时,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设计相关作业:小猪佩奇很喜欢吃糖果和薯片,便去超市买了一包三元钱的薯片和四元钱的糖果,那么小猪佩奇应该向店主支付多少钱?小猪佩奇是很多小学生都喜欢的动画角色,而超市购物也是小学生常遇到的情景,将动画片和生活实际进行结合,不仅能提高小学生对加法的兴趣,也能使小学生积极在生活中运用相关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三)促进数学作业探索性提升

学海无涯,数学知识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充分加强学生对数学奥妙的了解。因此,教师在预留作业时可以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探索工作,这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这也有利于学生交流能力提升。同时,教师要积极结合学校和家庭,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为学生营造探索空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生活探索,学生可以通过加强生活观察,学会如何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也可以通过探索得知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内容。部分学生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认知不清,这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轴对称概念,讲解后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学生通过探索可以发现手机、蜻蜓等,都属于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作业改革会推动小学数学积极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数学作业预留的重视,不仅要积极预留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作业,也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为其预留分层式作业,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同时,合理的数学作业内容可以帮助小学生加强知识巩固,这不仅能使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全方位认知,也能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更有利于素质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君梅.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19(3):184.

[2]汪海霞.關于小学数学作业的改革——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9(8):220.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作业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失衡问题的现状分析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流失现象的原因探析和应对策略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