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弧闪风险评估的做法与执行区别
2021-07-23张永革孔凡旭蔡连博
张永革,孔凡旭,杨 健,蔡连博,徐 洋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设计院,天津 300451)
0 引言
弧闪是电气作业事故伤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弧闪发生时会在瞬间产生高温,空气迅速热膨胀,释放强烈的热波、光波和压力波。盘柜金属构件被热熔,随着冲击波一起扩散。弧闪一旦在盘柜内部发生,如果不采取有效限制措施,盘柜会烧毁。同时,可能对维检人员造成烧伤,严重时造成残疾或危及生命。在深海能源开发中,弧闪造成的影响更大。由于远离陆地,受伤人员得不到及时救治,被破坏的设备维修和更换周期长,导致限产、停产而亏损。
美国、欧洲、中国等国家,对配电盘柜弧闪的起因、过程、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研究,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1]。弧闪的危害程度可以根据入射能量(单位:cal/cm2或J/cm2,1cal=4.2J)来量化,由实验数据来拟合经验公式,或由数学模型来推导计算公式[2]。以弧闪能量计算为核心,依据计算结果调整电力系统和设备参数,选择设备和人员的保护方案,是弧闪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在美国,2014年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下发文件修订了发输配电标准,弧闪风险评估成为标准强制性内容。在欧洲,EN 50110要求项目在系统风险评估中应考虑弧闪风险评估,但不是强制性的。在中国,目前没有标准要求弧闪风险评估,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1 国内外的标准体系
1.1 美国方面
美国是最早制定弧闪相关标准的国家,其标准体系也最为完善。OSHA发布的联邦法规(CFR)[3],强制性要求在美国的项目必须做危险工作场所风险评估。NFPA 70E[4]是美国国家消防协会(NFPA)发布的国家安全标准,主要用于协助OSHA制定电气安全标准。由于OSHA要求在美国的公司执行NFPA 70E,NFPA 70E也成为强制性标准,其第130.3节要求企业做电气场所风险分析,包括触电和弧闪风险。
NFPA 70E和IEEE 1584[2]为弧闪风险评估提供了非常详细的指导说明。IEEE 1584的2018版本,分析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事故数据,提出了更加精确的经验公式。ASTM[5-7]标准与个人防护设备(PPE)制造商相关,确定了各种PPE的标准试验方法。NEC 110.16[8]和API RP 14F[9]要求配电装置在设计上要考虑降低弧闪能量,安装警示牌,设置维修/运行切换按钮等。
1.2 欧洲方面
EN 50110[10]指出带电维检时,人员有可能受到弧闪伤害,且推荐使用PPE来保护身体。EN 50110要求在做系统风险评估时,应当考虑弧闪风险的评估,但它不是强制性的。IEC 61482-1-1(敞开式)和IEC 61482-1-2(封闭式)与PPE制造商有关[11],确定了试验方法。德国法定意外保险机构(DGUV)发布的DGUV[12]也是弧闪风险评估的指南,介绍了与IEEE 1584不同的计算方法。ISSA[13]提供PPE的选型指导。
与美国现有的评估指南相比,欧盟没有复杂的强制性标准。
1.3 中国方面
GB/T 24612.1[14]参考了NFPA 70E的第110章和第120章,规定在电气设备场所应对人员进行培训。在8.2.1.2章提出应进行电弧危险分析,但分析的内容(电弧保护范围、PPE选型)相比欧美标准而言较少,且没有要求提交正式文档。
DL/T 320-2010[15]中给出了PPE与入射能量的对应使用条件;PPE的材质、各项性能、设计、试验、维护和检验等规定,引用了GB纺织品类和美国ASTM标准;给出了弧闪计算的经验公式和Lee式理论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与IEEE 1584-2002一致,滞后于IEEE 1584-2018。附录A中则给出了多种区域的预计弧闪能量计算值,设计人员可以根据系统参数,直接在表格中选取弧闪能量值。
1.4 其他方面
目前,国际项目一般使用美标体系开展评估工作,然而美标体系中OSHA 29 CFR 1910和NFPA 70E并不适用于船舶、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以及有轨电力设备、矿井电力设备、发电站、配电站等场所。但是,在海上工程中,这两个标准也做参考引用。CCS、BV、ABS等船级社对弧闪风险评估都没有提出明确要求,是否进行评估由业主决定。
在国内,国家电网各级公司也在内部力推弧闪分析的研究与保护应用。
2 弧闪风险评估
按照美标和欧标的规定,弧闪风险评估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工作,需要业主、承包方、设备厂家、第三方等分别或一起完成其中的各个步骤。评估团队需要了解现场工作环境和操维流程,确定可接受风险水平,搭建模型来计算,对是否采取措施来降低弧闪能量做出决策等。
2.1 风险识别和可接受风险水平
评估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虽然OSHA、NFPA 70E或EN 50110标准都要求进行评估,而只有NFPA 70E的附录中有简单的风险识别说明,该说明不足以为评估提供指导。根据ABB的经验,风险识别可以按3步走:①确定可能发生弧闪的所有电气设备;②确定人员操维电气设备的流程;③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其中,①②可由业主与其他各方商讨确定,③则由业主及其生产团队来确定。
2.2 弧闪能量计算
弧闪能量计算较为繁琐,手工计算不实际,一般使用仿真软件来协助完成。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类:其一,来源于美标NFPA70E和IEEE1584。中国的DL/T 320参考于美标,所以与美标归为同类;其二,来源于欧标DGUV。两种计算方法所需的输入参数相似,即不同工况下的短路电流、故障清除时间、电压等级、工作距离等。不同之处在于电弧能量传递给人体的方式,由业主来决策使用哪种计算方式。
1)在美标中,IEEE std 1584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按照电压等级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弧闪电流Iarc,再得出入射能量E和弧闪边界AFB。式(1)~式(6)为IEEE std 1584-2002版本的主要公式。在2018版本中,公式结构更加复杂,本文不便于引叙,其附录D中有计算案例供参考。2018版增加了插值法和系数修正过程,所谓插值法,即分别计算出0.6kV以下,0.6kV,2.7kV,14.3kV的节点弧闪电流、入射能量、弧闪边界,再根据实际电压大小,在其相邻的两个节点电压中取插值。而系数修正过程为:计算修正系数VarCf,套用到插值法中再计算一遍,以得出接近实际的数值。
15kV以下,试验拟合计算法:
15kV以上,Lee式模型推导计算法:
其中:Ibf为短路电流(kA);K、K1、K2为盘柜结构常数;V为电压(kV);G为导体间隙(mm);Ia为弧闪电流(kA)。En为电弧放电时间0.2 s,工作距离610 mm时的典型事故能量(J/cm2);Cf为电压系数;t为故障清除时间(s);D为操作距离(mm);x为距离指数;E为入射能量(J/cm2);AFB为弧闪边界(mm)。
2)在欧标中,计算方法则简单很多。不计算弧闪电流和入射能量,而是计算出弧闪系数kp,进而得出预估弧闪能量WLB。另一方面,计算PPE的等效防护水平WLBä。比较两者大小来确定保护方案,见式(7)~式(11)。如果式(11)成立,则可以选择PPE来防护弧闪危害,否则需要采取1.3节的措施来降低弧闪能量。DGUV的附录4中有计算案例供参考。
其中:UNn是电压(kV);Ik3pmax"是最大短路电流(kA);SK"是短路容量(MVA);R/X是系统阻抗比(无单位);kp是弧闪系数(无单位);tk是故障清除时间(s);WLB是预估弧闪能量(kJ);a是工作距离(mm);WLBP是依据IEC 61482测试出PPE的标准防护水平(kJ);kT是弧闪发射系数(无单位);WLBä是该系统实际发生弧闪时PPE的等效防护水平(kJ)。
2.3 降低弧闪风险
当计算出的入射能量或预期弧闪能量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时,由业主决策采取哪些措施来降低弧闪风险,由承包方和设备厂商执行。表1给出许多知名安全组织(OSHA、ISO等)推广和接受的危险控制系统,以及NFPA 70E为降低弧闪风险给出的建议。
表1 危险控制Table 1 Risk control
断电通常无法执行。警告牌、培训和使用PPE保护效果差,因为它们没有降低风险本身,而只是控制暴露方式。优化系统设计和设备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常用技术如下:
1)降低短路电流:增加系统阻抗,将母线分段,安装快速限流器、电抗器等。
2)缩短故障清除时间:运行/维护切换模式、区域选择联锁、母线差动保护、快速接地开关及弧光&过流保护等。
3)增加工作距离:使用远程装置,限制接近距离,及其他方式等。
4)增大导体间距:使用专用弧闪柜型。
2.4 弧闪警示牌
美标欧标规定,可能发生弧闪的设备必须安装警示牌。评估开始时,需要明确警示牌的责任划分。比如,警示牌内容;哪方提供和安装;安装位置等。NFPA 70E、API 14F中有警示牌的相关要求。此外,警示牌应符合当地的要求,比如语言文字、单位等。国标中没有警示牌的相关规定。
2.5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程序更新、员工培训和安装警示牌。其中,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包括:如何识别危险,避免事故,警示牌阅读,何处找到各自的PPE,如何使用和护理等。
2.6 PPE的选择
在美国,PPE的选择方法依据于NFPA 70E分两种[16]:入射能量分析法和表格法。前者需要计算入射能量,根据结果选择合适等级的PPE;后者不用繁琐的计算,而是根据各项系统参数直接从表格中选择。在1.2节提到,欧标中需要计算PPE的等效保护弧闪能量,这就需要依据IEC 61482对PPE进行测试。由于IEC 61482-1-1测试出能量单位为cal/cm2或kJ/m2,与美标的入射能量单位一致,所以开放式设备的弧闪能量计算需要使用美标NFPA 70E和IEEE 1584,而使用IEC 61482-1-2测试的能量单位为kJ,对应于欧标DGUV,所以封闭式设备计算时全部使用欧标。在国标DL/T 320中,PPE的级别划分与美国相似,在PPE选型配置时有差异,比如国标中对耳塞没有要求,而美标相反。
3 工程应用
可计算弧闪能量的软件有两类,一类是EasyPower/ETAP/ SKM-PTW/ Paladin Designbase(原EDSA)/ RENblad 1710等,执行美标IEEE 1584和NFPA 70E;另一类是BSD Arc Calculator,执行欧标DGUV。这些软件一般内嵌弧闪模块,计算结果互有差别[17]。
简化的评估流程图如图1所示。美标NFPA 70E第130.5(D)条要求,弧闪风险评估的结论需要以文件形式归档。而在国际石化行业中,该文件有所简化,称之为弧闪计算报告,内容包括:项目介绍、系统工况、各项参数、软件计算结果、PPE适用级别等。沙特阿美、巴西国家石油等国际先进石油公司,明确要求承包方或者委托第三方提供弧闪计算报告。该报告正逐渐成为标准设计文件,与潮流、短路、大电机启动等计算报告一起,构成电力系统网络稳定性研究的一部分。
国内海上石油项目中,工程设计通常参照美标,但在弧闪保护方面则有所取舍。常规项目中都不要求提供弧闪计算报告或弧闪风险评估,不计算弧闪能量,而是从系统配置和继电保护方面限制短路电流,进而达到限制弧闪能量的目的。在电力行业,工程设计参照国标,也不要求弧闪计算,但在系统设计时,需考虑和降低弧闪风险。除此之外,严格且规范的操维流程也能减少弧闪事故的发生。
4 结束语
关于弧闪风险分析,本文详细地阐述了国内外的标准体系和执行的区别。美国最早颁布了关于弧闪防护要求的标准,逐渐确定了弧闪计算,PPE的制造、实验、选型,警示牌、安全培训等技术要求,建立健全了弧闪风险评估的流程,世界领先,影响力大。其他国家,比如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正在以美标为参照,制定自己的标准。欧洲起步较早,也有了工业标准和指导文件。以德国为中心,欧标在周围国家中的影响力逐年上升。中国起步晚,近十年参考美标和IEC标准制定了国标和行标,但是没有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PPE试验、弧闪试验和分析方面落后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