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2021-07-23彭倩
彭倩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 麻醉科,江苏 无锡 214023)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属于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类骨折疾病,若不及时施行对症治疗,可对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随着医学技术飞速发展,老年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可行性亦越来越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常见术式,对恢复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好作用,但由于手术均具有侵入性,为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对其施行麻醉干预非常必要,而目前麻醉方式较多,选择何种麻醉方式依然具有一定争议,故本研究特此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研究,借助掷币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江苏省无锡市人民医院9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年龄为61~82岁,平均(65.02±2.73)岁,男19(42.22%)例、女26(57.78%)例;手术时间为122~156 min,平均(135.24±15.61)min;致伤原因:7例坠落伤,15例车祸伤,23例摔伤。对照组年龄为61~81岁,平均(65.05±2.69)岁,男20(44.44%)例、女25(55.56%)例;手术时间为123~154 min,平均(135.18±15.54)min;致伤原因:6例坠落伤,16例车祸伤,23例摔伤。两组资料经统计得P>0.05,可对比。纳入标准:①无麻醉或手术禁忌证者;②初次接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者;③签署知情协议者;④≧60岁者;⑤ASA分级为Ⅰ-Ⅱ级者。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障碍者;②近期接受过抗凝、抗血小板治疗者;③合并全身感染、脊柱外伤、脊柱畸形、恶性肿瘤者;④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⑤既往有认知功能障碍疾病者。
1.2 方法。所有患者于麻醉前半小时给予肌内注射0.5 mg阿托品,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并密切监测各项体征指标。对照组施行全身麻醉,即先给予患者静脉注射2 mg/kg丙泊酚+0.1 mg/kg维库溴铵+0.1 mg/kg咪达唑仑+3~5 μg/kg芬太尼以施行麻醉诱导,3 min后给予气管插管,术中给予静脉滴注2~3 mg/(kg·h)丙泊酚以维持麻醉,同时,间断给予静脉注射1 μg/kg 芬太尼+0.04 mg/kg维库溴铵,给予持续吸入1.5%~2%异氟醚,并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调节麻醉深度。观察组施行腰硬联合麻醉,取健侧卧位,于L3-4椎间隙施行穿刺,并刺入蛛网膜下腔,回抽见脑脊液后提示穿刺成功,然后缓慢注入1 mL+0.75%布比卡因+0.5 mL+10%葡萄糖溶液,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3 cm,确保麻醉平面在T10以下,若患者术中血压低于基础值25%或低于100/60 mmHg时,需给予静脉注射6 mg麻黄碱,若心率低于55次/min,需给予静脉注射0.25 mg阿托品。
1.3 评估指标。对比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感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认知功能评分,主要比较麻醉前(T0)、插管时(T1)、截骨时(T2)及手术结束即刻(T3)心率、血压。麻醉效果:统计优+良占比和。术中安静,未见肢体活动为优;术中有轻微无意识活动,但对手术操作影响较小为良;术中有明显肢体活动,影响手术操作为差。认知功能评分[1]: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借助计算机成套认知测验系统(总分100分)施行评估,0~20、21~30、31~40、41~50、>50分分别提示重度受损、中重度受损、中度下降、轻度下降、正常。
1.4 统计学分析。软件选用SPSS 18.0,计数、计量资料分别行χ2、t检验,P<0.05,则结果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两组麻醉优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麻醉效果(n,%)
2.2 对比两组心率、血压。观察组T1、T2时刻心率较对照组更高,血压较对照组更低(P<0.05)。如表2~4。
表2 对比两组舒张压(mmHg)
表3 对比两组收缩压(mmHg)
表4 对比两组心率(次/min)
2.3 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评分。观察组术后1 d、3 d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如表5。
表5 对比两组认知功能评分
2.4 对比两组感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如表6。
表6 对比两组感觉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min)
3 讨论
老年患者属于股骨颈骨折常见患病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股骨颈骨折患病人数显著增多,其中手术是救治上述骨折疾病的有效手段[2],但由于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下降,如机体应激代偿能力、耐受能力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加上常合并有其他并发症,故手术风险较年轻患者更高[3],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概率亦更高。不同麻醉方式可对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同影响,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明显关联,故为降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有必要选择安全性更高的麻醉方式。
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属于临床常用麻醉方式,为探究上述麻醉方式安全性,本研究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施行上述麻醉方案,研究显示[4],两组麻醉优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提示施行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对医师顺利开展手术具有积极意义[5-7]。同时,数据显示,观察组T1、T2时刻心率较对照组更高,血压较对照组更低,提示相比于全身麻醉,施行腰硬联合麻醉更有助于减小血压及心率波动,从而有助于减小手术风险。此外,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1 d、3 d认知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亦提示施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更有助于减小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出现上述现象很可能和作用机制不同有关[8-9],如全身麻醉作用于整个中枢神经系统,易对机体中枢记忆蛋白表达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增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概率,而腰硬联合麻醉主要作用于脊髓,对中枢神经影响更小,加上全身麻醉用药剂量更多,导致在体内蓄积更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认知功能。另外,数据显示,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提示施行腰硬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更短,且维持时间更长,对保证手术顺利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张敬莹[10]在文中亦详细分析了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通过分析其认为,对患者施行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能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该结论和本研究较类似,均认为施行腰硬联合麻醉的可行性更高。
综上所得,对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施行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均能获得较好的效果,但腰硬联合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及认知功能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