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介入溶栓术治疗对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恢复的影响

2021-07-23林进平黄瑞宏李文生李凯刘琼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6期
关键词:闭塞性溶栓神经功能

林进平 黄瑞宏 李文生 李凯 刘琼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脑部血管破裂或阻塞导致的脑损伤,血液无法流入脑部造成其并发原因之一。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在临床上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患病人群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1]。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能会导致局部脑坏死,导致不可逆转的损害,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感并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经过临床治疗后,患者可以存活,但50%~70%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急性缺血性脑梗占全部脑卒中的70%左右,导致该疾病的因素包括大脑供血不足、颅内压增高、血管破裂、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性别和其他因素,且常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危险并发症[2-3]。临床治疗的原则是溶解血栓,保护神经系统,降低血压并增加活动能力,早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有效将血栓溶解,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功能,促进神经和血流的恢复,防止发生组织水肿,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临床上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药物为主要药物,配合抗感染药物,以缓解患者的症状,达到治疗目的。对于超早期急性阻塞性脑梗死患者,较早的溶栓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4-5]。因此,本文探讨介入性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6月-2018年10月治疗的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出现明显的肢体瘫痪[6];(2)脑萎缩皮质萎缩明显;(3)严重的语言障碍;(4)近期无手术和出血倾向;(5)伴有尿便失禁等情况。排除标准:(1)临床的病历资料不全或未登记在册;(2)神志模糊;(3)伴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将发病3 h以内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发病3 h及以上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45~92岁,平均(68.25±8.53)岁;入院至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120~296 min,平均(164.7±13.5)min;体重 50~92 kg,平均(65.32±2.32)kg。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52~86岁,平均(67.54±6.31)岁;入院至实施静脉溶栓治疗时间 118~300 min,平均(166.9±14.2)min;体重 61~89 kg,平均(63.78±1.65)kg。两组性别、年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给予相关检查及常规治疗,调整患者的血糖,降低血压,之后全部进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观察组在发病3 h以内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 h以后治疗,具体介入溶栓治疗方法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为患者准备各种任务,评估患者身体状态,对于术前应激反应明显患者肌肉注射稳定剂10 mg,确定患者的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计数[7]。以这种方式,测量患者的凝血时间,并准备急救设备。(2)帮助患者置于仰卧位置,并指示患者将头向一侧倾斜,以防止因手术呕吐而导致窒息的危险后果[8]。充分暴露穿刺区域,对患者进行制动,以防止术中躁动影响手术,然后麻醉患者后进行股动脉穿刺,Seldinger技术下放置6F导管以引入颈部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质量,将普通动脉,椎动脉,颈内动脉和一定量的肝素注入患者体内。患者吸收肝素后,通过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脑血管状况,检测鼻腔充血,并了解患者的血管问题。并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经过综合评估,在血管闭塞的情况下,将6F导管用于颈总动脉,椎动脉和颈内动脉近端的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手术中,破坏血栓机械,然后进行治疗,向尿激酶600 U溶栓剂(南京南大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20040)中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10~20 ml,然后进行血管输注,在 10 min内执行。注射后,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到梗阻后,决定是否停止溶栓。如果不平滑,可以添加100 U尿素,最大注射剂量为150 U,并在2 h内完成注射[9]。从动脉鞘中拔出导管,并进行15 min局部压力测试以止血和包扎。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8 h以上,禁止触摸穿刺的侧肢以保持压缩状态12 h,治疗后对患者效果进行评估[10]。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根据NIHSS量表对于治疗后1、7、3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总分20分,得分越高神经系统缺损程度越高[11]。(2)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治疗后3 d QOL总体生命质量子量表评分,包括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社会认可、日常活动,每项满分2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状况越好。(3)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3 d血清B型钠尿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水平。血清BNP、Hcy、PPARγ数值越低,代表恢复程度越好[12]。(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血管再闭塞、牙龈出血、脑出血、过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7 d 治疗后30 d观察组(n=31) 17.38±2.30 15.49±1.30 12.49±1.39 8.29±2.39对照组(n=31) 15.28±1.93 17.30±2.07 14.30±2.03 10.83±1.34 t值 1.392 4.023 5.302 5.832 P 值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3 d,观察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社会认可、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s)]

组别 心理健康 自我评价 社会认可 日常活动对照组(n=31) 12.38±2.38 6.40±2.31 13.59±4.34 13.59±2.30观察组(n=31) 14.50±3.20 9.63±3.49 16.49±2.34 16.49±3.49 t值 5.360 5.332 4.862 6.521 P值 0.016 0.011 0.015 0.043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Hcy、PPARγ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 BNP、Hcy、PPAR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Hcy、PPARγ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Hcy、PPARγ水平比较 (±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观察组为16.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外科的常见脑部疾病,主要发病时间通常在脑梗死发生的6 h范围内,患者常因起病急,从而伴有头疼、耳鸣、眩晕、呕吐等症状,多发生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有基础病的人群之间,同时吸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加速发生脑梗死疾病的危险因素。患者发病前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麻木会出现无力感,甚至会出现半身不遂的情况,以及出现发声障碍、四肢受限,致使患者的神经功能明显下降,最终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临床研究显示,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3~6 h能够得到医院的有效治疗,3 h以内脑梗半暗带只有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越短,治疗效果就会越显著,所以尽早行介入溶栓术治疗才是主要方法[13]。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及人类对于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饮食、养生等健康的生活方式,65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占据我国总人数的17.9%左右,但是老年人由于运动量减少,或者长期卧床等原因,身体的各项功能及身体激素水平降低,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频率逐年上升,脑梗死患者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大多数脑梗死患者缺乏医学知识,不合理地使用抗生素,反而加重病情,发展认知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自主生活和活动能力。因此,溶栓治疗对超早期急性阻塞性脑梗死的临床干预越早,越有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复,从而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引起急性脑梗死的病因有很多,如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脂及抽烟喝酒等不良习惯,这些病症都会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脑部组织坏死,从而导致血液出现硬化或者血栓,进而使血管堵塞,出现急性脑供血不足,严重可威胁生命安全。因此,在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的治疗过程中,除用药物治疗外,介入溶栓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且效果较好。本研究中,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7、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看出,尽早介入溶栓术治疗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评分,改善预后情况。针对我国患有不同程度的急性脑梗死的患者的治疗方式有,(1)首先服用降压药,保证血压的正常;(2)降低颅内脑压和水肿;(3)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4)对患者要注意清洗和护理,加强营养,促进恢复;(5)规范化二级预防药物的治疗[14]。因此,良好的治疗方式至关重要,而常规治疗仅在患者病情控制上效果较好,而介入溶栓术治疗可促使脑梗死患者尽早地恢复精神状态,维持生命体征。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心理健康、自我评价、社会认可、日常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以,加强溶栓术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报道:血清中BNP的水平可用作区分心源性梗死和非心源性梗死的指标,Hcy是新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在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体内的指标要高于正常健康者,而PPARγ水平的作用主要是进行血压的调节和炎症的调节,与代谢性的疾病有一定的联系[15]。由此可见,治疗前两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血清BNP、Hcy、PPAR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同时,在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过程中,还会存在出现脑出血、血管再闭塞、牙龈出血、过敏,因此,抓紧溶栓的治疗时间是决定患者恢复程度的重要因素,治疗时间越早,则对患者脑部血管闭塞再通越有利。

综上所述,介入溶栓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超早期急性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情况,治疗及发现时间越及时,越有利于降低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及血清BNP、Hcy、PPARγ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闭塞性溶栓神经功能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