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项目2016~2020年草地专项监测
2021-07-23王有彬
王有彬
(青海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监测院,青海 西宁 810000)
2010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在整合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气象等部门监测资源、监测能力填平补齐的基础上,共设置生态监测站点275个(其中草地地面监测站点53个),是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生态成效评估不可或缺的因素。我们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专项分析报告的基础上,编写了2016~2020年草地专项监测总结。
1 草地主要监测评价结论
2016~202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植物营养枝平均高度为6.0 cm,其中优势种植物营养枝平均高度为10.9 cm;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为73.4%,其中优势种覆盖度为31.6%;草地产草量平均为(鲜草)3 012.12 kg/hm2,其中可食牧草产量2 478.85 kg/hm2。从草地可食牧草总量来看,经观测的6个草地类中以高寒草甸类最高,为3 339.15 kg/hm2;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为2 704.63 kg/hm2;低地草甸类居第三位,为2 630.33 kg/hm2;温性草原类居第四,为2 515.32 kg/hm2;高寒草甸草原类居第五,为2 484.53 kg/hm2;高寒草原类可食牧草总量最低,为1 897.51 kg/hm2。
2 草地地面监测结果及分析
2.1 自然区域监测结果
2.1.1 营养枝高度年际变化 2016~2020年自然区域草地植物营养枝平均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温性草原类11.4 cm,高寒草原类7.8 cm,高寒草甸类6.1 cm,温性荒漠草原类6.0 cm,高寒草甸草原类5.2 cm。期间,温性草原类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15.1 cm;高寒草原类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12.4 cm;高寒草甸类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为2020年达到6.9 cm;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8.5 cm;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8.2 cm。综合来看2016~2020年期间,草地植物营养枝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图1)。
图1 自然区域各类草地植物营养枝高度年际变化(单位:cm)
2.1.2 草地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 2016~2020年自然区域草地植被平均覆盖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草原类90.0%,高寒草甸类85.2%,高寒草原类77.6%,温性荒漠草原类71.1%,温性草原类60.3%。期间,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95%,高寒草甸类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2016年达到94%,高寒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88%,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2019年达到80%,温性草原类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为2018年达到77%。综合来看2016~2020年期间,草地植被覆盖度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图2)。
图2 自然区域各类草地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单位:%)
2.1.3 草地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自然区域草地平均产草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类4 277 kg/hm2,温性草原类3 625 kg/hm2,高寒草甸草原类3 365 kg/hm2,高寒草原类3 193 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2 985 kg/hm2。期间,高寒草甸类草地产草量最高的为2018年达到6 443 kg/hm2,温性草原类草地产草量最高的为2020年达到5 474 kg/hm2,高寒草甸草原类草地产草量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5 363 kg/hm2,高寒草原类草地产草量最高的为2018年达到4 727 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产草量最高的为2019年达到3 722 kg/hm2。综合来看,2016~2020年期间,草地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图3)。
图3 自然区域各类草地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1.4 草地地下生物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自然区域草地平均地下生物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高寒草甸类63 554 kg/hm2,温性草原类22 455 kg/hm2,高寒草原类21 225 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19 416 kg/hm2。期间,高寒草甸类草地地下生物量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75 748 kg/hm2,温性草原类草地地下生物量最高的为2019年达到34 954 kg/hm2,高寒草原类草地地下生物量最高的为2018年达到24 806 kg/hm2,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地下生物量最高的为2017年达到27 498 kg/hm2。综合来看,2016~2020年期间,草地地下生物量最高的年份为2017年(图4)。
图4 自然区域草地地下生物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 工程区域监测结果
2.2.1 沙化草地治理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沙化草地治理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1 530 kg/hm2,可食总重量为1 245 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9年(图5)。
图5 沙化草地治理区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2 黑土滩治理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黑土滩草地治理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3 223 kg/hm2,可食总重量为2 360 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9年(图6)。
图6 黑土滩草地治理区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3 毒草防治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毒草防治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3 910 kg/hm2,可食总重量为3 093 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2020年(图7)。
图7 毒草防治区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4 虫害防控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虫害防控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3 270 kg/hm2,可食总重量为2 736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图8)。
图8 虫害防治区草地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5 鼠害防控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鼠害防治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3 562 kg/hm2,可食总重量为3 466 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图9)。
图9 鼠害防治区草地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2.2.6 退牧还草工程区产草量年际变化 2016~2020年退牧还草工程区平均产草量:总重量为2 315 kg/hm2,可食总重量为2 079 kg/hm2。期间,产草量最高的年份为2018年(图10)。
图10 退牧还草工程区草地产草量年际变化(单位:kg/hm2)
综合来看,工程治理区草地产草量有依次增高的趋势,工程治理效果明显,以2018年、2019年治理效果较突出。
3 结论
(1) 经分析,2018年度的年平均温度与其他年份无显著差异,而平均降雨量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可能导致产草量高于其他年份。
(2)治理区草地植被高度、覆盖度、产草量,从各监测样点监测结果来看基本呈上升趋势,局部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整个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状况来看,草地退化过程减缓,局部严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明显,尤其是在草地植被覆盖度、产草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气候因素的影响,如牧草生长季气温、降水量的匹配程度,以及人们对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整个青海湖流域不论是自然区域还是治理区草地生态环境状况、草地植被覆盖度和草地生物量的提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总之,通过对青海湖流域草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工程区草地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与实施前相比,无论是植被覆盖度还是产草量均有所提高,但是要改变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现况,还需要长期不懈地共同努力,这样才能使青海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