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1-07-23石战强丁峰王承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洛阳471023
石战强,丁峰,王承(洛阳新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河南 洛阳 471023)
肛周脓肿好发于中年男性,发病率较高,主要是由于肛管直肠间隙受到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侵入发生急性感染所致,可表现为肛周肿胀、疼痛,严重可引起腰部、会阴部疼痛[1]。目前治疗肛周脓肿以切口引流为主,可对患者症状起到缓解作用,但术后易形成瘘管,可引起肛门湿疹、肛门失禁,严重可发生恶变,常需要行二次手术,给患者身体、心理造成负面影响[2]。因此,如何预防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至关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就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作以下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治疗的137例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6个月。其中男91例、女46例;年龄18~65(37.76±5.83)岁;病程1~10(5.12±2.32)天。纳入标准:(1)符合肛周脓肿诊断标准[3];(2)符合手术指征[4];(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复杂性肛周脓肿、肛肠恶性肿瘤;(2)合并免疫缺陷、凝血功能障碍;(3)术前有肛周创伤、肠炎、肛瘘。
1.2 方法137例患者均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后门诊随访6个月,通过肛门指检、超声等检查对患者术后有无瘘管形成进行判断。并按照是否存在瘘管形成进行分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致病菌是否属于肠道菌群,脓肿范围及脓肿深浅,是否有无合并糖尿病[5],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是否存在脓肿病史。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现状门诊随访6个月,137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术后瘘管形成32例,发生率为23.36%。
2.2 单因素分析经卡方检验初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肠道菌群感染、深部脓肿、合并糖尿病、有脓肿病史可能与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相关(P<0.05)。见表1。
2.3 危险因素分析将表1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自变量并为其赋值(见表2),将肛周脓肿术后是否形成瘘管作为因变量(1=发生,0=未发生),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感染、深部脓肿、合并糖尿病、有脓肿病史是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3。
表3 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肛周脓肿发病机制为异物堵塞肛腺导管开口,使腺液引流不畅并积聚于导管内,导致肛腺感染,并扩散至肛周,形成脓肿。由于臀部脂肪厚重、蹲坐体位使该部位血流供应较差,且肛门部位潮湿、透气性差,更适宜细菌滋生,因此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伤口容易发生再次感染,使管道受到刺激后发生上皮化,形成连接直肠下段与肛管的瘘管[6]。
本研究结果显示,门诊随访6个月,137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术后瘘管形成32例,说明肛周脓肿患者中术后瘘管发生率较高。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肠道菌群感染、深部脓肿、合并糖尿病、有脓肿病史是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原因考虑主要为以下几点:(1)肛周脓肿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包括肠道菌群,如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链球菌属等;非肠道菌群,如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其中肠道菌群在引流术后仍附着于肠道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受到刺激可诱发感染,因而更易导致瘘管形成[7]。(2)肛提肌以上的脓肿患者,虽然进行引流缓解了症状,但由于术后过早进行切口闭合,以致脓腔底部仍有部分脓液未完全排出,反复刺激易致术后瘘管形成[8]。(3)合并有糖尿病患者,考虑主要是由于血糖控制欠佳,致机体长期处于高糖状态,使中性粒细胞活性下降,免疫功能降低,且细菌在高糖环境下更易繁殖,导致糖尿病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致瘘管形成风险增加[9]。(4)既往有脓肿病史患者,考虑可能与局部感染源仍然存在有关,虽然以往通过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但炎症控制不佳,仍会使感染加重,增加瘘管形成风险[10]。考虑到以上几点,在行肛周脓肿手术治疗时,应注意:术前检查若发现患者合并肠道感染,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进行预防及术后抗感染治疗;在术前可通过超声、核磁共振CT等检查尽量精确了解深部脓肿位置,以保证术中切口选择更加准确,并对脓腔进行充分分离,减少脓液残留量;严格监测患者血糖,适当调整降糖药物及胰岛素用量,在术后常规抗生素使用时,注意遵循药敏结果进行选择,以避免二次感染发生;既往有脓肿病史患者,在术中应尽量将坏死组织清除,必要时可选择一次性根治术进行治疗。另外,在肛周脓肿引流术后应建议患者排便时避免久蹲、久坐及用力过猛,以防止肛周血运受阻,造成感染;多进食膳食纤维,并增加饮水量,可减少排便时对手术切口的刺激;指导患者使用高锰酸钾或温水坐浴,可杀菌、清洁伤口,减少感染风险。
综上所述,肠道菌群感染、深部脓肿、合并糖尿病、有脓肿病史与肛周脓肿术后瘘管形成密切相关,因此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术后瘘管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