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济社会多元发展需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方向探析
2021-07-23刘晨煜胡同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孙 琦 蒋 正 刘晨煜 胡同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如图1所示,国家人才建设目标与系统定位是敦促研究生教育变迁式发展的源泉,其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与此同时,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助力并引领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特定学科高层次人才为主的发展现状,有序地向培养多学研创新、跨团队开发、分平台变革的高层次人才为主的未来发展愿景攀升。
图1 基于质量创新与人才发展协同培养模式的研究生教育建设体系
国家人才建设目标与系统定位指导作用的重要性体现在能够全面地汇总出社会发展的人才总需求以及详尽区分地方高校、地方研究院所、地方行业企业等节点进行反馈,将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配比明确地展现出来,使得经济社会发展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相互影响,以需求为动力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从输入到输出的良性循环,并以持续改革的方式往复进步。
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实施与评价反馈机制看似是为了完善国家人才建设目标与系统定位自上而下的发展,实则是自下而上地向以质量创新与人才发展协同培养模式为主导的研究生教育建设体系发出变革的申请与要求,使得创新并非仅仅是数量或纯粹学术追求下的产物,而是在质量上和具体实践中均能够有效应用的创新力。
一、在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下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的现状与机遇
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向高质量的方向进展和突破已经成为契合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要求,那么,处于高等教育复杂庞大的系统之中,并在大国大城等多重社会环境为主导的影响下,培养出的高层次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相互配比融合的应用型人才的劳动力市场的广泛需求,不仅反映了现有研究生教育体系对创新力人才输出量不足的现状,也指明了研究生教育应着重进行质量创新发展的未来,其中,挑战与机遇并存。
由于研究生分类型、分层次、受产业结构变迁或地域城市发展的环境因素影响的就业选择会使得基于实际就业情况进行的反向的研究生教育需求分析含有大量主观决策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假设研究生已实际实现的就业选择与企业和高校等科研类、创新类岗位需求完全实现匹配。
从表1中的增量数据计算结果可以获知劳动力市场对创新力的需求现状。而在科技产业发展与变革引领的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情形下,科研类工作的岗位需求量以及需要学研技能的岗位需求量必然逐年上升,从上表数据中也可以得出符合社会发展预判的结果,即社会中为创新力设置出的岗位总数越来越多。但是,增量数据却出现了缺口。
表1 R&D人员结构逐年存量与增量分析(单位:人)
增量数据的缺口体现在本表中2018年的“R&D人员”、“全时人员”、“博士毕业”、“硕士毕业”和“本科毕业”五项数据增量均较于2017年有所回落,分别为25,141人、76,776人、3,000人、18,028人和60,571人。因此,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劳动力市场中从事非科研工作的研究生的数量可能在悄然增加,即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人才类型以及知识结构的要求都在发生着影响或者直接表达着排斥。那么,供给和需求的显化缺口为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的未来方向规划提供着机遇,即研究生教育对学研性创新性高层次人才的供给是否完全匹配于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研究生教育促进质量发展并有效助力经济进步、科技服务创新、社会要素流转的关键。
二、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发展的方向与优化策略
(一)契合国家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新要求新定位
地方各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应明确指出,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和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响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切实需求,加强顶层设计,从学校总体的发展路径、学科结构总体的布局、院系调整以及人事制度、绩效分配机制和机构改革等方面主动作出规划,科学谋划的同时统筹推进,扎实地开展各项学生教育工作,在致力科学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和传承文化创新和完成人才培养等各个细分环节取得丰硕成果。
在此过程中,应实时进行教育事业现场调研,即对各个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地实地检验,从而使得为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开阔研究生教育事业改革路径,明晰未来发展方向提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决策成为可能。实地检验工作是为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是落实教育全局“双一流”建设和保证研究生各环节质量培养的具体措施。作为各个层次正在积极建设的高校,都应充分展示其本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并加倍培养,协同推进双一流建设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
(二)基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寻新增长新动能变革的方向引导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
研究生教育事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的核心在于创新力的塑造与养成,然而,创新力的培养与高层次学研人员专业性的培养是既相互包含又相互差异的。创新力意味着引领进步的能力,需要在实践中磨炼,并与经济社会的市场需求变迁相互融合;而高层次学研人员的专业性则是更多地偏向于积累和踏实实践的能力,所以,如果研究生教育事业质量创新的方向仅依靠培养精英级人才为主导,那么,人才将只是经济社会转动的被动需求,而并非经济社会驱动的主要领导。
研究生教育事业所要求的资源的稀缺性是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路径中的负增长变量,从而,直接导致了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高层次人员的输出缓慢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追求增长速度的需要之间的矛盾。进而,为了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提升教育要素投入的高端化与增加多元教育资源的优质支撑尤为重要和紧迫。
(三)加强研究生在文化交流与资本要素流转中的社会责任感
现今,许多研究生在校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并未完全掌握有效区分以创新力为主导的社会贡献的岗位需求与仅由财务主导的企业发展的岗位需求的本质区别,进而,错误认知了每时每刻都需要满足财务回报要求的岗位即是社会需求量最大、边际经济贡献价值最高的岗位,此时,就需要研究生人才培养系统的智能学科设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发挥作用,引导具有创新力的研究生们更加专注与行业发展的核心与经济社会进步的关键动能,即高质量化的人才储备与高端化的产品创新。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助力应是高层次的人才与高学研的产品。
只有找到能够激发研究生集体智慧的本源动力,能够让所有研究生看到特定目标的前景和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增长效应,才能快速地推动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变革,并以研究生们自发的动力形成可持续的质量创新模式。因为,只有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每位同学都能够支持自己的学研创新,并在有效引导下完成特定技术瓶颈的突破,其次,使得整个经济社会向高质量的方向发展,才能推进更多的社会岗位需求与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输出相匹配,即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研究生教育质量创新的目标。
同时,这也要求主导研究生教育事业的领航家们既有伟大的愿景,又能聚焦教育模式的细节,不被束缚于传统学研思维,在技术等众多领域找到突破。这种颠覆式的增长和变革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仅仅修补式的改进当做创新,很难看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