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儿童的心理防护策略

2021-07-22徐高阳

心理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绪心理

徐高阳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尽管我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已正常进行教学工作,但国内偶有确诊病例新增以及国际社会疫情持续肆虐的新闻,仍让不少儿童感到恐惧与不安。疫情的反复波动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否能意识到儿童心理防护的必要,以及怎样与儿童一同应对心理压力成为大众关注的要点。

为什么要关注

儿童的心理状况?

儿童成长的各个阶段都会经历大量外向的接触以及内向的体验,这是儿童心理发育的必要基础。疫情发生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儿童的生活环境固定在较之前更封闭的家中。日常生活规律被打乱,无法按时外出娱乐,同伴交流减少,这些变化都导致儿童对外的接触被阻隔。然而,儿童获得资源的能力有限,他们无法像成年人一样通过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只能受限于所处的环境,这很可能使他们异常紧张,进而对心理发展造成影响。

当外界通道变得狭窄甚至关闭,儿童将更多寻求向内的体验,相应的对负性情绪的体验就可能增强。儿童的心理正处于发展之中,其可塑性相对较强,这就导致在一场灾难中,不同的处理方式可能引领他们走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如果给予适当的心理防护,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甚至会启发他们对于很多未知事物的思考;但如果选择忽视,则会为创伤的到来埋下种子。

如何识别儿童的心理异常?

儿童往往能敏感察觉自身变化,但缺乏将这种变化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因而家长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儿童的心理异常进行识别:

有时儿童异常心理仅仅表现在躯体上,有时则表现在情绪、行为、能力等多个方面。家长应熟悉儿童现阶段的情况与习惯,既与过往发展纵向对比,也与同龄儿童横向对比。如果这些异常表现持续达到2周,且影响到儿童与外界的正常沟通、接触,应及时应对,就近询问初级保健医生或拨打医疗机构的心理咨询热线,如需进一步诊疗时,应带儿童去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经过系统的检查与评估,得到较为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怎样进行

儿童心理防护工作?

 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叫静止脸实验,证明母亲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这对儿童心理教育有很大的啟发。

一个儿童在还没有体验到自身力量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父母的关注与支持来完成与周围环境接触的自我准备。作为家长,如果在疫情中不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就很可能将自身的焦虑通过种种无助、混乱的行为模式传递给儿童,从而影响他们正常的心理健康发展。家长不应该率先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了孩子,而应该学会随机应变,成为儿童积极情绪的支撑。

 共情儿童的心理需要

儿童从来不缺乏自我体验的能力,只是有时无法将这些体验讲出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明确提出,一个满足了生理与安全需要的个体会主动寻求满足爱与归属的需要。儿童也不例外,他们同样渴望自己的想法被接纳,因此往往会在自己的行为模式中赋予强烈的内心体验。

一个真正能够共情的家长不会对儿童的任何体验避而不谈。相反,察觉儿童行为背后的隐藏含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考虑这次疫情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并通过沟通告诉孩子他们的体验并不孤单,这很重要。家长可以尝试进行恰当的自我暴露来试探儿童的想法,探讨彼此心中对于这次疫情的担忧,商议以家庭为整体的应对方式。个体焦虑的来源往往是不确定性和缺乏支持,家长若想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缓解儿童的焦虑,就要在最大程度上让儿童获得心理支持。

 共同学习放松技术

这里介绍两个简易的放松技术,可以与儿童一起练习。

1着陆技术。当感受到焦虑情绪时,先让自己坐好,将注意力集中到身体上,感受身体与椅子的接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感受手指与脚趾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觉知,让自己的关注点从内在的情绪体验转回到外部世界。

2中断与深呼吸。当你感受到孩子正在经历负性情绪时,让他先停下手中的事情,找到一个舒服的躯体姿势,循环几次深呼吸,并仔细关注当下的感受,而后再回到刚才未完成的事件中。

 利用危机事件启发思考

父母的引导往往决定了儿童对一个事件的关注点。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家长应该根据其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学龄前的儿童往往还不能对“疫情”这一概念有很好的了解,家长可以借助故事、游戏等来告诉儿童正在共同面对的挑战,付出陪伴的同时也让他们收获了对新事物的认识。

学龄期的儿童有更好的交流能力,家长可以与儿童一起探讨面对疫情时不同行为的正确与否,启发他们独立思考,明确存在和责任的意义。

 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当家长识别出儿童存在难以纠正的不适当行为或常见的心理行为发育障碍时,应及时寻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区(县)级及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的心理行为发育门诊的帮助。经指导,必要时应前往心理相关专科门诊或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在任何一次重大危机事件面前,儿童都是需要呵护的弱势群体。危难时刻,更需要新生力量的茁壮成长。希望广大家长在关注疫情发展的同时,不要忘记关注身边孩子的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儿童心理情绪心理
基于IHSFCM的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研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南南的困惑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对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儿童心理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析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