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女性年龄焦虑
2021-07-22何婷
何婷
第一批“90后”已经30岁。30岁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勇气还是更大的焦虑?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年龄的增长带给我们更多的是焦虑。而这一点,从去年电视剧《三十而已》和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热播中就可印证。一旦到了30岁,这种年龄焦虑愈发凸显,而这种焦虑在女性群体中又尤为突出。
“年龄到了,该收心找个对象结婚了”“是时候生孩子了吧,不然就高龄产妇啦”“是当全职太太还是选择工作呀”,这些问题相信女性朋友們已经耳熟能详,轻飘飘的话,落在心头却是千斤重,让人喘不上气,又像猫爪挠心,令人无法承受。不论是电视节目还是生活经历,都反映出这样一个社会现实:女性的年龄似乎一直都是大众关注、评判和审视的社会问题。人人都可能体验到一定的年龄焦虑,但为什么大众对于女性年龄有着特殊的强调和频繁的关注,并且女性群体自身也表现出更为显著的年龄焦虑?
那么,女性群体都在焦虑着什么?
女性的年龄焦虑首先表现为躯体焦虑,尤其是对于自己面容衰老的焦虑
女性群体对于外表和美貌的渴求,一定程度上缘于父权社会下所定义的性别角色文化。传统的性别角色文化将女性的价值定位在美丽的身体、姣好的容貌,而男性的价值在于稳定的事业和卓越的成就。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呈现出“半老徐娘”和“年富力强”的鲜明对比。几个典型的例子在于:俗语说“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媒体上也充斥着各式的选美比赛和无处不在的鼓舞或怂恿女性改头换面、再造形象的广告。
这些都从侧面反映出“美是一种资源,是女性立足社会的资本”,强调社会对女性身体美的渴求,以及女性对自己外表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看,衰老是女性群体不可接受的事,而年龄就是女性最强劲的对手。由此而知,随着年龄的增长,皱纹的增多,身材的走样,女性群体也越来越焦虑。
这种年龄焦虑并不是从女性30岁开始的,相反,它是一直存在和伴随着女性的成长,影响着她们的自我认同。年轻姑娘们未雨绸缪,或早早用上昂贵的护肤品,或抓紧青春创造更多的年龄红利。她们甚至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这个美的定义是来自自身,还是市场。
去年的金鸡奖论坛活动中,演员咏梅说出这样一句话:“能不能不要修掉我的皱纹,那是我好不容易长出来的。小姑娘在担心变老的时候,我已经和我的皱纹和解了。”每一个年龄段都有与众不同的美,或许,我们内心应当有对于“自我美”的独特定义,而非一味迎合消费社会上的“女性美”。
女性的年龄焦虑还表现在对于婚姻和生育的焦虑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其中18至25岁是寻求亲密关系的阶段,如果没有在规定的年龄段内完成相应的人生任务,我们就会感到焦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心理学中还有一个概念为“社会时钟”,是由社会文化所形成的一种节奏,文化场中的个体都会有意无意地遵从这种节奏。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20至30岁就是立业和成家的阶段,没能遵从这种人生节奏的个体就可能会承受相应的压力。
尽管婚姻和生育是男女都会面临的问题,但相较于男性,年长女性还未结婚成家受到的议论更多。年长未婚的男性可能是“钻石王老五”,而相应的女性则是“剩女”。实际上,在婚姻问题上,女性考虑的问题相对于男性要多。什么时候结婚在一定程度上和什么时候生孩子挂钩,由于女性自身生理的限制,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不得不因何时结婚而焦虑。以往研究也确实发现,女性生育的时间会受其所生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此外,中国文化中强调“好女不离婚”“好女不再嫁”,虽然当今社会中,大部分女性已经可以自由选择离婚与否,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女性群体骨子里遵从这样的文化要求,她们一方面焦虑年龄到了该结婚成家了,另一方面又担心嫁错了人或婚后生活不如意更害怕离婚。如此的矛盾挣扎无形中加剧了女性群体对于婚姻的年龄焦虑。
女性的年龄焦虑也体现在社会工作或社会角色方面
虽然当今社会强调男女平等,赞同女性从业,但部分行业在招聘员工时还是会给女性划出一条年龄线,三四十岁的女性找工作可能会经历更多的挫折。即使是已经从业的女性,也担心会不会因为年龄增长而被更年轻的姑娘替换掉。这种潜在的年龄标尺,无疑增加了女性群体的 “年龄焦虑”。
这种因为社会工作而引发的年龄焦虑,可能是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于女性社会角色的期待之间存在冲突。传统的社会文化期待女性是“贤妻良母”,她们奋斗的战场是家庭,不论是农耕时代的“男耕女织”,还是后期的“相夫教子”,都体现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劳动分工。而现代社会强调女性应当自我独立、经济独立,优秀的女性应当叱咤职场,拥有自己的事业。如此,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与想要与时俱进的当代女性思想相互碰撞,从而加剧了女性对于职业的年龄焦虑。更可怕的是,我们的社会文化更加强调男性在外(如职场)的成就,却会同时强调女性的家庭内部角色和社会工作角色。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群体不得不思考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并作出选择,何其难,怎能不焦虑?
女性群体如何应对年龄焦虑?这不仅是女性群体本身需要思考的问题,更应当是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问题。
A从社会文化来说,应当塑造新型、健康和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及审美观,为女性赋能而非苛求,避免让年龄成为女性人生发展中的焦虑源之一。
B从女性本身来说,要意识到年龄增长是不可阻挡和更改的自然规律,不同的年龄段意味着不一样的人生体验,20岁时青春活泼,30岁时独立成熟,40岁优雅从容,50岁则稳定自然。
不论身处哪个年龄段,都不必追求全能,不用社会比较,时时觉察自我,做好自我定位,探索内心需求,作出阶段性的选择并为之努力、用心经营。总而言之,社会文化应当与女性合力,让成长的喜悦战胜年龄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