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自在,哪里都是归宿
2021-07-22张蕾
张蕾
虽然很多人把《裁缝》定义为复仇类型的电影,但是显然复仇主题的电影不会取这样的名字。“裁缝”这个词听起来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女性,很明了这是围绕女人展开的故事。如果因为女主是技艺高超的服装设计师,她设计的服装神乎其神,可以让一个人改头换面,改变人生轨迹,那片名为何不叫《设计师》呢?或者其他和“美”有关的词,而“裁缝”听起来那么普通,“缝”的定义又那么广阔,既可以缝高定时装,也可以缝破碎的布片,直观上又让观众感受到片名更注重于“缝”的动作。电影具体想告诉我们什么?她想缝什么?
衣锦还乡的女主找寻丢失的童年
开片镜头的节奏缓慢,色调灰暗,几个儿童在澳洲十八线小乡镇玩游戏,当镜头闪回一辆车穿过十字路口继续往前开时,观众就猜到女主有个不幸的童年,并且光鲜靓丽的她多年后又回来了。当打扮精致、手里拿着香烟、不苟言笑的女主出现在镜头前,缓缓说出一句“我回来了,混蛋们。”我们猜想饱经风霜的人重返出生地,她可能有一系列作為,那会不会是复仇呢?
之所以我个人判断她不是复仇类的电影是因为开头后很久女主都是在做一些无公害的事情,同时还展现了自身的魅力。她不厌其烦地照顾疯癫多年的老妈,打扫房间,喂她汤,被拒绝后无奈地说“我也曾经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一语道破在巴黎小有名气的设计师为什么抛下大好前程回到落魄小镇,她想通过揭开伤疤来拉近和母亲的距离,唤醒她内心对自己的爱。不管这个地方的人多么不友好,经济多么破败,因为母亲在这儿所以这儿就是家。女主最本真的一面在这里,她最想解开的心结在这里。这才是她选择回来的原因。
唤醒记忆,焕发爱的能力
从自我定位来讲,起初她是自卑的,所以面对男主第一次的邀约时果断拒绝,就连她自己也说,我是被诅咒的。被诅咒的人怎么能拥有幸福?就算追求也不会有好结果。被诅咒的人怎么会复仇?因为所有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造成的,和他人无关。
还好她的男友是勇敢的,同样作为小镇的边缘人,穷人中的穷人,他被歧视很多年,但仍然为了生存下去努力奋斗,努力踢球。在被高富帅同学邀请当伴郎时,尽管他很惊讶也勉强答应。面对女主在小镇的尴尬身份,出于真正的欣赏他仍然大胆示好,不顾及她背负的“魔咒”。男友的勇气让女主很快卸下防备。
他帮她找到了困扰多年的答案—10岁的她不是杀人犯,是欺负她的男孩自己撞到墙上扭断脖子的。他用行动告诉她,你不是被诅咒的人,尽管因此丧失了生命,但是满满的爱已经唤醒女主生存下去的斗志。当记忆像拼图一点一点拼起来的时候,女主多年背负的沉重包袱也逐渐被放下。
为小镇上的人做服装,告诉他们衣服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生的轨迹,她是出于真心的。由此可见,她确实不是来复仇的。她只是想找到答案,到底她是不是别人嘴里的杀人犯?到底她有没有被诅咒?当一切谜底被揭晓,她只是一个因为私生女的身份被人们歧视的人而已时,她仍旧陪伴着疯老妈,给小镇女人们做着高定时装。而她的付出并没有改变人们固有的想法。
不管外表多么光鲜,内心多么付出,多年后人们不会因为冤枉了一个10岁的小女孩而内疚,只因为她是私生女;不会因为她设计的服装改变了很多人而感谢她,只因为她是边缘人物。所以他们再请她继续做服装的时候会趾高气昂地说“如果你给我们做演话剧的衣服,我们就原谅你。”在恶人面前,因为你有私生女的身份就是你的错,需要被出身更好的人原谅。只是因为出生的环境不同,他们不管做了多么恶劣的事仍然注定比你高贵。
更可笑的是那些看不起她的人却垂涎她亲手制作的服装。
母亲的去世,彻底觉醒
当女主筹备母亲的葬礼,只有警长陪伴在她身边时,她内心开始觉醒,缝合的记忆拼图也逐渐完成。
她给对面小镇做了表演话剧的演出服,这样就可以让轻视她的人输得彻彻底底。她放把火烧掉了自己家,铺上红毯连带烧掉整个小镇。红色的地毯本来应该出现在庄重又喜庆的场合,为重大仪式提高庄重度,在电影里却出现在了末尾,成了破败小屋和小镇主体的纽带。
当所有建筑物连同不美好的回忆化成灰烬后,她仍然打扮精致,穿着风衣,拎着皮箱,像开头一样光鲜靓丽地离开了小镇。
和电影开头呼应的是来时一支烟,去时一把火,映衬出女主冰冷的外表下起伏的情绪和火热的心,也象征和以前的自己彻底说再见,一了百了。她放下了内心纠结多年的问题,我是不是真的杀过人?我是不是真的被诅咒?我是不是注定活着没有价值?回来后心中的疑惑已经彻底被解开,通过男友的勇气知道自己有被爱的魅力,通过母亲日渐清醒的头脑得到了第二次“喂养”,尽管最重要的人都已经不在了,但是留给她的力量永远不会消失。
心若自在,哪里都是归宿
影片结尾,列车员指着后方说,哪里着火了,可能有人烧垃圾。她说,你可能没见过真正的垃圾。起初我以为垃圾指的是那些伤害过她的人,看完影片才发现外界的伤害再大也不如自我否定带来的杀伤力强。所谓的“垃圾”也不过是体内存蓄很久的情绪垃圾,一旦被清理就可以活出自我,到哪里都能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当列车员问她要去哪,脱口而出“巴黎”,并不是真的想去巴黎,只是脑海中有这个词而已,当被告知这不是去往巴黎的火车,她又果断地说,哪里都可以。心若自在哪里都是归宿。
看完影片才知道为什么片名叫“裁缝”,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创伤,而继续生活下去的功课就是不停地自我修复创伤,裁掉不需要的,缝合破碎的,最终成品就是不太完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