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化解亲子间的心理冲突

2021-07-22蒋天翔

心理与健康 2021年3期
关键词:性取向玩游戏咨询

蒋天翔

小婉,是一名高一女生,通过预约来到了咨询室。她一坐下后,就开始情不自禁地流眼泪,越流越多,抽泣着说:“老师,我感觉自己快要得抑郁症了,我很害怕。”我给她递了一些纸,没有马上回应她。

就这样大概过了5分钟,小婉的哭泣渐渐停息,情绪慢慢平复。见时机合适,我询问道:“你在害怕什么呢?”

小婉:“我感觉爸爸一直都在压制我,我不想面对他。”

深陷亲子冲突的女生

随后她细细讲述了自己的情况:父亲是高中老师,母亲是小学老师,都是比较传统的人,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小婉从小便在父母教书的学校上学,受到他们的管教与照顾也比较多。

“我知道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让我考个好大学”,小婉这样提到父母的期望。如今她在年级的尖子班,成绩还不错,但最近小婉和父亲爆发了极其激烈的冲突,之后她感到很失落,学习也不太认真了。

从升入高中后,小婉就感觉父亲对她的要求越来越严厉,感到很压抑,最近又因为两件事情,父女之间爆发了严重的冲突。

第一件事关于手机,小婉说自己会尽量控制手机使用的频率,偶有使用,也是为了查资料或看通知。可尽管如此,小婉每次稍用一会儿手机,父亲都会过来指责“你怎么又在玩手机?”小婉无言以对,并且深深地感到了不被信任的委屈,“我只看了一会儿手机,也没有像初中玩游戏跟看视频了,他怎么还是用这样的语气要求我,当时就和他大吵了一顿。”

第二件事关乎小婉的感情问题,她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原因是觉得之前喜欢她的男生都很幼稚,恰巧最近又遇到了一个很喜欢的女生。与此同时,班里有一位男生和小婉关系比较亲近,但她表示只是好朋友的关系,那位男生已经有女朋友,其他知道的同学也认为该男生与自己只是单纯的好朋友关系。然而当小婉父亲知道了她和那位男生“关系密切”后,一切变得复杂起来,他命令小婉同那位男生立即断绝关系,并重申高中要以学习为重,小婉顿时觉得父亲不可理喻,又与其大吵起来。

回想起这两次吵架,小婉表示也有些后悔,“爸爸对我在行动上其实很温暖,经常给我送饭送衣服,在家里也是一个好男人,但这两件事情让我很讨厌他。”

在小婉眼里,父亲的确是个称职的父亲,在家里表现良好,平时也关心小婉的生活。但就这两件事而言,他对小婉的举止判定上有些武断,先入为主地认为小婉在浪费时间玩游戏,谈恋爱,并开始了要以学习为主的长篇大论。

化解冲突,重建亲子间的信任感

◎ 整合冲突根源,确立咨询目标

小婉想要逃避当下冲突,但其实这场冲突的根源还是在于学习,她父亲始终是把小婉的学习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并且不信任小婉對待学习的态度。而小婉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认知清晰,并未像父亲所想那般不予重视,“现在我在尖子班的学习强度都能够承受,我也想考一所好大学”。而情感上的问题其实也是反映在学习上的,她认为自己是同性恋,因此把和那位异性男生的关系定义为好朋友,但她的父母并不理解,把那位男生和她的关系定义为早恋,认为这种早恋会影响她的学业。因此,咨询的目标开始聚焦在她和父母的信任关系沟通上,以及有关她的性取向探讨。

◎ 换位思考,促成理解

在咨询中,小婉只是想到自己相比于初中,玩手机的时间少了,内容也更多与学习相关了,但她并没有将这些信息有效地透露给她父亲,因此在交流时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会说那些话。在咨询过程中,我让她再次设想父亲说那些话的时候,她内心会想些什么,她会想到“父亲可能不知道我在查资料,而可能觉得我还是和以前一样在玩游戏”,“那如果这样想的话,你觉得他说那样的话还是不能理解吗,”她表示能够理解一些了,因此这样的换位思考有助于她理解父亲的判断,从而减少发生争吵的想法。

◎ 了解情感状态,澄清性取向

从咨询中,我发现小婉并不属于那种纯粹性同性恋,即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而是属于非纯粹性同性恋,这种类型更多与父母早期性教育不当或不良的异性情感经历等因素有关。

小婉的父母比较和睦,也很关爱她,但她认为之前喜欢她的男生都很幼稚,反而女生更好相处,最近也有很喜欢的女生,但当谈到对女生有无性冲动和身体反应等表现时,她又有些犹豫。这时我这样对她说道:“你似乎觉得现在也不是很清楚是否有这些反应,其实许多有同性倾向的高中生都会面临这种情况,因此当前我们并不用急于给自己贴上一个“同性恋”的标签,而是和不同性别的同学都多加接触,顺其自然地发展。至于父母比较传统,可能父母接受同性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 付诸行动,创设有效沟通条件

从小婉的描述中,发现她父亲对其误解也比较大,因此也需要让她父亲能够设身处地理解她的现状。在小婉理解了父亲当时的想法后,我问她“那你觉得如何让爸爸也能够理解你的想法,而且不会导致争吵?”她想了想说:“我想写一封信,信中写出我的想法和他对我的误解,这样就不会在还没说完想法时就又吵起来了,但我想先给我妈妈写吧,让她和爸爸说。”从小婉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到她已经在为促进双方的理解做一些主动的思考尝试。

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写这封信的问题,我又说道:“那你觉得该怎么来写这封信呢?”她又大概说了自己的一个思路:“我可能会先写我当时吵架的心情,然后写我当时的想法,最后写一些我的期望。”我对她的思路结构表示了认可,并也提供了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供她参考。

咨询效果

在经过这次咨询后,学生的抑郁情绪得到了一定缓解,之后也在主动与父母沟通她的想法,也能更加理解父母的处境,对于性取向这个困扰的问题,她也不再那么纠结。

猜你喜欢

性取向玩游戏咨询
回到古代玩游戏
酷儿身份的认同与探索
英格兰明年起看病先问性取向
青年学生男男性行为者的同性性取向成因初探
经济法专业论性取向自由与人格权保护的关系
玩游戏
服务与咨询
生日聚会玩游戏
健康咨询
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