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就高效学习者,培育新时代“大先生”

2021-07-22杨少彪陈珍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学校教育

杨少彪 陈珍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强调,育才由育师始,育人者先受教育。深圳市宝安区松岗实验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作为一所新手教师占比较大的新办学校,学校高度重视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始终把新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多措并举,狠抓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激活教师的内生力量,促进新教师成为一名高效的学习者,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进而获得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学校领导层全力以赴,引领新教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既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新教師队伍基本情况:学校2016年开办五年来,先后引进了102名新教师,占学校专任教师总数(157人)的65%,占比将近三分之二;该批新任教师的平均年龄为26.6岁,比学校专任教师的平均年龄30.3还低3.7岁。其中,本科生50人,研究生52人,研究生聘用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教师90人,男教师12人,男女比例为1:7.5,男教师数量偏少,男女比例不均衡。

学校年轻教师多,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学习新知识、接受新技能的能力较强,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较快地融入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去,成长速度超过学校的预期。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教学成绩和育人水平上崭露头角,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和能力。在2020年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系统骨干教师认定工作中,我校共有44名教师获认定为骨干教师,其中19人为新教师。据统计,近年来,学校新教师获得区级以上各级各类荣誉接近200人次。

一、思想引领,凝聚人心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学校党支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契机,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心,着力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做四有好老师”的要求,把“师德素养”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贯穿于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

(一)增强师德师风培养力度

学校始终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新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把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放在首位,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积极在教师中倡导追求“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四个相统一。学校通过岗前培训、教职工大会、党课、组织教师宣誓等多种方式学习教育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全体新教师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历史站位依法从教、以爱育人。学校每学期末都会对教师的师德表现进行考核评价,并在该环节中加大职业操守权重,对作风不良、师德不端行为实行一票否决,促使全体教职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和“为人师表”的职业操守。

(二)增强办学文化认同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只有让青年教师深刻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才能把教育教学落到实处。新教师入职培训,校长解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五年规划,让“九年根植幸福人生”的理念深入青年教师的内心。

为进一步提高新教师队伍的团队精神和教育修养,学校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环境和工作氛围,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工会组织教师们参加“趣味运动会”、跳绳比赛、羽毛球赛等,举办迎端午、庆中秋等系列节庆活动,通过集体活动,组织开展教师阅读分享会等活动,增进教师的交流与协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提高归属感、认同感,提升职业幸福感。

(三)增强新教师的归属感

新教师离开大学校园,踏入讲台,首先面临的是适应问题,包括环境、工作、人际关系、教师生活等。学校是教师的家园,新教师是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成员。为了让新教师喜欢上自己的学校,学校从上到下都非常关心、关爱新教师。组建新教师共生体,通过学校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不同机构组织开展插花、团建活动。入职一段时间后召开新教师恳谈会,及时了解新教师存在的问题并协助解决。校长亲自找新教师谈话,了解新教师的特点和需求,后勤部门及时解决新教师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后顾之忧。想方设法让新教师感觉到松实大家庭是一个团结向上、友爱互助的学校,是一所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是富有生命力、有活力、有前途的学校。

二、岗位培训,专业成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校青年教师学历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他们思想活跃,朝气蓬勃,勇于创新。但是,我校是新办校,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刚毕业,刚踏入教师岗位,他们缺少经验,我们坚持在岗位实践中去磨练他们、培养他们,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按照学校的部署,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新教师参加区“雏鹰计划——新秀计划——薪火计划”培训。在区里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校内责任部门和适应教师发展需要的各项制度,组建校内自培教师团队及校外专家带培团队,顶层设计并打造适合我校新教师队伍培养的“松果工程”,为新教师培养扎实根基,为新教师成长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引领学校持续发展。

(一)“双果”工程,激发活力

“双果”工程分别是指松果结对工程、青果互助工程。一是松果结对共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最新鲜的血液,为了让他们迅速、有效、自觉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成为学校强有力的新生力量,学校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们的排头兵优势,每学年启动一场“松果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校内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发挥其辐射和示范引领作用,与新教师结成师徒,通过一起研读备课、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听课评课、一起反思提炼、一起汇报分享等方式,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互相促进,激发年轻教师对教育的追求和使命感。同时,师傅还是新教师八项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和考评的责任人,负责监督考核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是青果互助同进步。为更好地发挥团队的资源优势,学校将教龄三年以内的教师组成一个个青果互助组。通过组内的交流、互动、分享,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让教学更具专业化,让教师队伍更加强大。

(二)梯度培养,挖掘潜能

学校实施教师梯级培养,通过发挥区高层次人才、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引领作用,力推骨干教师挑大梁。目前,我校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均承担着科组建设和备课组长的职责,并同时担任“松果工程”师徒结对工作任务,无论在教学业务上,还是班主任工作上,均能够起到领头雁作用。在辅助新教师成长的同时,通过压担子、给平台,促使学校年轻教师课堂效益稳步提升,并在上级举办的教学技能、说课、赛课、班主任专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区级以上一等奖的有20人次。

其中,我校教师屡次获奖,如,2020年度,赖雯棣获得深圳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和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章逸佩获区级班主任专业大赛特等奖,利婧羚获区青年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梁倩思获区中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吴童获初中文化学科微课大道德与法治学科一等奖;2019年度,陈恒慧获区初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选拔赛一等奖、获区初中学科中考与会考模拟试题命题比赛一等奖;2018年度,陈德强获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组)一等奖,利婧羚获区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小学组全能一等奖,田茹月获区少先队活动课说课比赛中学组一等奖,李璨获区音乐教师基本功比赛中学全能组比赛一等奖等。

(三)跟岗学习,亲历体验

为了更好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快地熟悉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缩短角色转变时间,完成从一个新毕业生到一名合格人民教师的华丽蜕变,新学年前我们都会组织开展“新教师共生体团队跟岗实习”活动,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区教科院专家、宝安中学名师等到校指导。其中,我们还多次邀请大连数学特级教师任乙凡担任我校数学科组顾问,助力我校数学科组的发展。通过班主任跟岗实习、学科教学跟岗实习、学科教研跟岗实习等全方面的实操性培训,帮助新教师加深对学校、班级、学生以及教师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为新学期成功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四)外派研修,打开思维

外培是吸收教育新思想,开阔眼界、提高见识的好做法,学校非常支持并积极创设条件让教师走出校门去学习、观摩。近年来,学校累计分批派出100多人次分别赴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北京等10多个省市参与教育教学专业培训活动。通过外派研修,教师们开阔了教育视野,吸取了有益经验,对新教材及新课程理念有了更新的了解,为各自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总之,在对新教师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仅大量沿用基本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训练基本功、读书活动、师带徒活动、听常规课、公开课,等等),还想方设法拓展资源,创新新教师培训方式,如,跟岗培训、加入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外派研修、聘请名师进校跟岗指导等,给新教师搭建培训学习的平台,使新教师更直接的接触教学,学习教学方法,通过反思、内化,最终运用到教学中。

三、依托团队,助推成长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精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的具体体现,科组和备课组团队队协作的方式促进新教师快速成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始终坚持依托科组、备课组进行团队合作,让青年教师借助团队的力量乘风波浪。

(一)完善科组建设

制定科组制度,做好科组规划。促进团队发展和教师发展,以此为目标引领教师的发展。科组建设为教师的发展,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发展指引方向和目标,有效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依靠集备,整体推进

新教师不缺少学科知识,但由于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在组织教学、教材理解和课堂驾驭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为了让年轻教师缩短磨合期快速成长,学校精准发力,做大做强做细做实集体备课,规定每周至少安排一个学科,每个年级选派一位教师上公开课、安排一位教师上研究课,公开课、研究课是集体备课的结晶,充分反映备课组当前的整体水平,即使每一节常规课,也必须通过集体备课才能走进课堂。学校明确规定每周备课组活动,做到“四个一”:一位中心发言人,形成统一教案、统一课件、统一学案。让常规课堂成为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每节公开课结束后,科组要进行集体评课, 课后授课教师结合评课反馈意见,不断总结、反思,通过这种方式,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

通过集体备课,学校创造性地开辟教育教学整体推进的“蓄力场”,并让其成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永动机”。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所采用的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式集备,真正做到了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备课件……甚至连班级建设、突发事件、家长会、班级教学质量分析会都要纳入集体备课,充分发挥了现有校内骨干教师、名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激发青年教师成长内生力,促进青年教师自觉成长。

四、以研促教,提升素养

教育科研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源头活水”,营造“问题即课题,教师即研究者,教学即研究,课堂即研究室”的科研氛围,强化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区级“十三五”已经结题的有4个,目前在研的区级课题有2个,校级课题立项覆盖小学初中大部分学科。学校更是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一个全校性课题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新办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实践探索——以松岗实验学校为例”也是目前在研的区级重点课题。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各学科组在课题组主持人的领导下进行研究,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勇于实践理论。鼓励教师将课题研究成果融合到日常的教学中,推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方式、方法、手段的变革,实现学科课堂教学面貌的焕然一新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大幅度提升。

五、科学评价,正确导向

依据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结合校情,学校不断完善考核考评,构建有利于教师全心从教、潜心育人、安心治学的研教生态。结合2019年发布的新教师八项教学基本能力培养和考评细则,学校始终坚持致力于评价促变,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通过向把备课组长、科组长、级组长下放评价权,放宽评价面,探索增值评价等多项举措,建立健全综合评价。

科学的培养机制和评价机制触发了新教师的内驱力,引领并推动着新教师自觉成长。近五年来,新教师每学年继续教育参训率达100%,每人每学年不少于72学时,八项教学基本能力100%达标。

既要脚踏实地,也要仰望星空。在未来的发展建设工作中,我们将以宝安区新教师培养专项督导为契机,进一步检視自身存在问题,认真落实督导评估组的意见,加强后续整改工作。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紧抓住青年教师队伍这个现代教育的生力军、潜力股,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培养,内涵式发展”,全力以赴培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好教师和新时代的“大先生”。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学校教育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