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多元诵读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1-07-22李慧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多元小学核心素养

李慧娴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以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本文以“学生为中心”,链接多元线上线下诵读活动,构建多元、立体的学习新模式,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经典古诗词诵读;多元;核心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都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师都较重视诗词教学,举行各种诗词诵读活动。目前,学校教学活动形式单一,侧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背诵,学习经典古诗词氛围不浓;学生课外不主动探究古诗词,课外诵读较少;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诗词诵读。一些学生缺乏诵读兴趣,学生掌握的诵读方法仅限于传统的朗读,因而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古诗词。在核心素养时代,如何发挥古诗词诵读应有的价值和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和语文素养?对此,笔者提出经典古诗词“1+X”主题式诵读活动模式策略研究,具体阐述如下:

一、做好诵读“三落实”,激发诵读兴趣

(一)落实诵读内容——大珠小珠落玉盘

统编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教学,但纵观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语文教材,古诗词篇目很少且零碎。《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的160篇(段)古今优秀诗文都不在教材中。学生一个学期学完几首古诗后,就没有其它的诗词教材内容进行诵读了。这样,学生积累诗词的效果越来越差。针对此问题,在校本教材编写前期,组织课题组建立诗词库,请课题组成员、备课组长组织安排好教师做好各年级课内、课外古诗词的收集,可以是图文并茂的PPT,可以是古诗词小微课,也可以是歌曲视频等,并做好诗词题目汇总表。如,笔者就收集了小学生必背的75首古诗词,并做好了PPT共享给各班诵读。中期,一边编写校本教材,一边让学生诵读“1+X”主题古诗词。

(二)落實诵读时间——风声雨声读诗声声声入耳

学校安排每个班级晨读10分钟古诗词、课前一吟5分钟,坚持每日诵读,久而久之,各班级形成一日常规。课前一吟是充分利用了课前的2-5分钟。根据科组学段特点,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开展课前“诵读古诗词”活动,全体教师配合落实。班长在课前2-5分钟,带领学生自觉进行诵读,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诗词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营造课堂上应有的学习气氛,从而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课前一吟,熟读成诵,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三)落实活动开展——千树万树“诗”花开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主题诵读活动。如,每天的“课前一吟”、亲子诵读、每周的“朗读者”线上线下活动、古诗词社团活动、每年的表演性诵读,等等。无论是哪一项活动,教师都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以每周的“朗读者”线上线下诵读活动为例,每学期初,我们都向家长、学生发出宣传:

“朗读者”的线上诵读活动,一开始是教师推荐,到后来是学生自荐,教师择优推送。其诵读内容从自选诗词到后来在开学初由课题组根据教材、时令、节日等定好一个学期的三大主题后,再由学生选诗,科任教师指导把关,最后由课题组分管人员审核,推送到学校官网和微信公众号。“我是附小朗读者,经典诗词我读给你听”活动在线上已进行了一年多,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支持和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参与面不够广,于是,课题组号召“人人参与”,在各班群发布《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积极参与“我是附小朗读者”诵读活动》倡议书,由线上到线下全面推广。“人人参与”,每天语文课课前两分钟,每位学生将按顺序在班里朗诵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或者在家录好朗诵古诗词的音视频,发到班群互相学习。

这样,线上线下活动“人人参与”不仅大力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营造了良好的诵读氛围,还培养了学生的关键能力,达到预期目标。

二、融合多元活动空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诵读活动打破以往唯课堂的学习空间,从语文主课堂走向第二课堂,从学校到家庭,从线下到线上,小手牵大手,调动家长参与,从学校辐射到社区,构建多元、立体学习活动空间,打造了融校内外于一体的学习活动空间。并形成了校内外弘扬经典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自主学习更适切、更有效。

三、建立系统评价体系,增强学习自信

在诵读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以多元、系统的教育理念评价学生“1+X”主题式诵读活动,主要包括过程性表现和考核评价,如下图所示:

每学期末,我们会评选出“优秀朗读者”和“诗词达人”;每年举行的“经典诵读”活动,都会评选出获奖班级,并在一楼的架空层大屏幕展示。考核评价即分为每个学期第八周的阅读考级和期末的朗读考核。其实现了“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学校与家庭的融合、过程与终结的融合、评价个体与集体的融合,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与精神走向丰妙的境界,最终获得诵读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

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核心素养时代,尤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我们构建了以“1+X”主题式诵读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题归类思维和整合思维的育人观、教学观。三年来,在多元主题诵读活动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诗中的四季”“爱国诗”“送别诗”等主题诗词,在语文各类比赛中屡获佳绩,并爱上了诗词。如,小杰聪明好学,但性格孤僻,遇事容易冲动,自从读了诗词,参加了学校的古诗词社团活动,就以诗词为伴,沉浸在诗词无限的快乐中。他在区的“诗词大会”比赛中更是以表现的出色荣获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诵读经典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魅力,陶冶性情;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实现民族自信;形成了语文关键能力,增强了学习自信,提高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温儒敏:关于语文教学的24条建议[OL].https://wenku.baidu.com/view/633de5f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5.html.

[3]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林百达

猜你喜欢

多元小学核心素养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