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策略

2021-07-22姚亚卓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8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留守儿童小学

姚亚卓

【摘要】德育是帮助少年儿童塑造良好品德与个性,实现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少年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对小学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策略进行分析,重点在解决留守儿童品德教育的难点问题,希望对教育工作者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品德教育

儿童的成长和良好的品德教育是分不开的。因为影响儿童成长的因素很多,而良好的品德是帮助学生抵御不良影响,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特别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缺少家长的监护管理及良好的家庭教育引导,因此,更需要品德教育来进行心理和行为的干预。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立德树人”的使命,做好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为祖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护航领路。

一、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经济、工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父母外出打工已经非常普遍,而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根据相关研究,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子不教、父之过。”但在留守家庭中,一般只有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而父母的教育会严重缺失。很多家长一年半载才能和孩子短暂地相处,他们即便发现孩子在道德品行等方面有一些不好的表现也往往会忽略,没有太严厉地批评教育。而作为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有心无力。很多老人对现在的学校教育、孩子的休闲生活等并不了解,教育理念也跟不上时代,甚至会对孩子有纵容和溺爱,这就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2.学校教育力不从心。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学校显然也是有责任的。但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缺乏充分的重视,当教师发现班里一些学生的品德存在较大问题的时候,会尝试去进行一些管理和约束。但当短期内无法达到良好效果,教师的耐心也就逐渐消耗殆尽。当然,这也和学校师资力量、教师的工作压力有关。

二、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管理策略

1.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品德是非观。其实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对很多现象缺乏基本的辨识能力,不知道何为对错。这种是非观的欠缺是造成小学生容易被误导,容易出现品德问题的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口头上告诉大家怎样是对,怎样是错,这并不合适。因为小学生很难听进去教师的说教。所以,我们要让学生们自己做出判断,通过理性的分析去认识到怎样才是对错。比如,关于留守儿童乱花钱、不懂得勤俭节约的问题。教师可以这样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如果你喜欢的一支笔,别的商店都卖2元,但有一家商店卖3元,你会去哪家店买?为什么?”很显然,没有人会愿意买贵的东西。因为在学生的认知里知道买贵的对自己没好处。那么,乱花钱呢?笔者会让学生们谈谈乱花钱带来的结果。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乱花钱的行为是在给家人带来损失。有了这样的教育引导,学生对于一些行为的对错就有了一个相对理性的判断标准。再遇到此类问题,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做判断,分析出事情的利弊好坏,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

2.融入爱与真情的品德教育引导。光有是非对错的衡量标准是不够的,因为我们不能寄希望于小学生能够有多么理性的态度和认知。很多时候,感性的教育引导也会有良好的品德塑造效果。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怀和关爱,有时候会在性格上显得孤僻、冷漠、自私,或者在品德上出现不良的表现。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留守学生,他平时表现得比较沉闷,甚至在面对教师时唯唯诺诺。但背地里,却出现过几次小偷小摸的情况。后来,笔者了解到他偷东西不是因为好玩或者好奇,而是因为被偷的学生曾经向他炫耀,并轻视嘲笑他。因此,他偷东西更多的动机是去报复和惩罚那些学生。

对于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用爱与真情去感化会更有效果。因为他不是不知道偷东西等行为不对,只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刻意去做。我们必须用爱和真感情去感化他,让他心中那份愤怒、怨恨、报复的冲动等负面情绪被消融掉。

对学生,笔者认为,爱需要在生活中传递和引导,比如,笔者会在寒风中帮他们整理一下衣服,叮嘱他要小心感冒;召开主题班会,告诫他们一定不能去水塘游泳……特别是对留守学生,教师应该从生活、学习等方面释放一些温暖和善意,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师怎么对学生,学生也就怎么对待教师,爱是相互给予。这种爱的传递,可以让学生有更好的品德表现。

3.做好校园文化建设,传递正能量。电视、书籍是学生接触外界、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时,我们可以将网络资源、电视资源、书籍资源融入进来,让校内文化环境、氛围、活动更加多彩、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例如,组织一场主题为“向中国好少年学习”的视频活动,教师可以搜集一批体现优秀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主题视频、纪录片、新闻报道,每天抽选一个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看视频,了解那些拥有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的少年们在想什么、做什么。他们有的照顾生病的父母毫无怨言,有的拾金不昧……我们把这些活生生的例子用最真实的视频资料、新闻报道展现出来,也在无形中鼓舞了校内学生们的积极性,让传承优秀品德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4.做好家长沟通,加强德育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需要家庭和学校共同发力。虽然学生的父母经常不在身边,但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孩子和父母、家长和学校保持密切沟通还是能做到的。

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和留守儿童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将学生在校内的道德品质表现反馈给家长,以帮助其了解学生的情况,并及时尽到家庭教育的责任,让家长和孩子之间保持亲密的互动。这样在学生遇到困扰,需要安慰,有所遭遇的时候,就可以跟家长诉说,获得帮助和引导,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个性和优秀的品行。

除了利用微信进行沟通,学校还可以给家长提供一些进行儿童品德教育的经验和方法,比如,一些心理学上的小技巧,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探索欲、自尊心等进行教育诱导,让学生意识到良好的道德品行是一种荣耀,是一种自豪。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协作,一定能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在面向儿童的品德教育上,笔者认为,光靠耳提面命的说教是不行的,我们理应尝试更丰富多彩的教育路径。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营造良好的风尚氛围,要体现对儿童的成长关怀。相信在这一系列教育策略的作用下,留守儿童会有更好的品德表现。

参考文献:

[1]韩兴润.甘肃西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情感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2.

[2]黄志忠.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策略与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9):25-26.

責任编辑  罗良英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留守儿童小学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新加坡小学品德教育目标刍议
浅谈小学品德教育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