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前后两届艺术新生开学初心理健康对比研究
2021-07-22单学敏赵芳芳
单学敏 ,赵芳芳
(1.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2.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1300)
引言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考虑到“线上学习、居家隔离”等要求,对大学生的身心受到影响以及20级新生“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特殊情况,可能疫情的此次爆发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复杂的影响。为了解疫情对艺术类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本研究采取对比研究,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对疫情前后两届(19 级与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测评,意在了解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从而帮助高校制定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高校20 级艺术专业学生在2020 年入学初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有效问卷730 份,其中男生258 人(35.34%),女生472 人(64.66%)。同时,我们也对比了该校19 级艺术专业学生在2019 年入学初期的问卷调查,有效问卷685 份,其中男生255 人(37.23%),女生430 人(62.77%)。
(二)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分别对19 级和20 级在其新生开学初期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测量。SCL-90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心理健康测试量表之一,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门诊检查量表,它是由90 个项目组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10 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此外,我们还随机抽查63 位20 级大一新生就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深度访谈。
数据采用SPSS17.0 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时SCL-90 测试总分比较
根据SCL-90 的评分标准,按照全国常模结果,以160 分作为分界线,总分<160 分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总分≥160 分的学生,心理状况欠佳。见表1。
表1 20 级新生与19 级新生入学时SCL-90 测试总分比较[n(%)]
从表1 可以看出,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入学初期存在心理问题学生的人数115 人,占入学新生比例15.75%,这个人数和比例远远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的81 人,11.82%。进一步对比发现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 <0.05)。同时,我们也看到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男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和比例(34/13.18%)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男生(23/9.02%);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和比例(81/17.16%)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58/13.49%)。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在总分中,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25.02±45.03)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19.82±35.71),差异显著(p=0.05);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47±0.61)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38±0.49),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14);在抑郁因子上,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42±0.59)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35±0.49),且差异性显著(p=0.042);在恐惧因子上,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37±0.56)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女生(1.28±0.41),且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9)。
(二)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时SCL-90 测试因子比较
根据SCL-90 得分结果解释,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 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对两组数据中的十个因子对比分析如表2 所示。
表2 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时各因子比较[n(%)]
通过对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和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入学期间SCL-90 中各因子分数对比分析可知,20 级躯体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53(7.26%)]多于19 级躯体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27(3.94%)];20 级强迫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149(20.41%)]多于19 级强迫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117(17.08%)];20 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98(13.42%)]多于19 级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70(10.22%)];20 级抑郁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96(13.15%)]多于19 级抑郁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56(8.18%)];20 级焦虑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75(10.27%)]明显多于19 级焦虑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41(5.99%)];20 级敌对因子上大于2分的学生[71(9.73%)]多于19 级敌对因子上大于2分的学生[41(5.99%)];20 级恐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68(9.32%)]多于19 级恐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31(7.45%)];20 级偏执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65(8.90%)]多于19 级偏执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43(6.28%)];20 级精神病性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52(7.12%)]多于19 级精神病性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32(7.59%)];20 级其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74(10.14%)]多于19 级其他因子上大于2 分的学生[43(6.28%)]。在SCL-90 测试中除精神病性因子外,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其他9 项心理健康问题均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这与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2020 年高考入学前后经历疫情有很大相关。
三、结果分析
通过对20 级和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的SCL-90 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我们发现部分因子(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存在显著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2。
(一)20 级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躯体化、恐怖差异明显
通过对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躯体化因子对比分析可知,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25±0.45)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19±0.33);在恐怖因子对比分析发现,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31±0.51)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24±0.38)。数据差异表明20 级艺术学生入学初期恐惧与身体不适更明显。结合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正处于疫情期间,对于身体的变化更敏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同学们现在养成了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快递喷消毒液等习惯。同时,由于经常不出门,加之部分学生运动少,生活变得有些散漫,体重控制不佳。此外,部分学生常常晚上熬夜玩游戏、刷剧、刷手机等,作息不规律,身体普遍发虚。部分学生更关注自己是否感冒,有时会怀疑自己存在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又很怕被确诊,身边同学如果有不舒服,自己也会担心被传染。类似这种躯体化不适和担心恐惧情绪存在明显。
(二)20 级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差异明显
通过对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对比分析可知,20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43±0.60)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37±0.49)。数据差异表明20级艺术学生入学初期人际关系更敏感。通过访谈得知:由于疫情,高三最后一个学期同学们在家中备战高考,由于时间紧张,和高中同学联系相对减少,只有个别关系比较好的同学会偶尔有联系。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20 级新生与班级宿舍同学还不太熟悉。也是因为疫情的原因,部分学生不想和太多人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上与大家联系较少。同时,部分同学还表示更喜欢一个人独处,感到更自在,与他人相处反而有些不适应。
(三)20 级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抑郁情绪差异明显
通过对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抑郁因子对比分析发现,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38±0.57)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32±0.47)。数据差异表明20 级艺术学生在疫情期间抑郁情绪更明显。采访的63 名同学中,有7 名同学谈到,高考前夕居家线上学习,学习效率很低,高考压力又很大,会出现抑郁情绪,莫名会发脾气、心情低落、悲观哭泣甚至出现过自杀的想法。这几名同学均表示进入大学后情况有所缓解,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该部分学生整体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四)20 级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焦虑情绪差异明显
通过对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在焦虑因子对比分析发现,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34±0.53)高于19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1.28±0.41)。数据差异表明20 级艺术学生在疫情期间焦虑情绪更明显。我们了解到同学们进入大学后对于自主学习比较迷茫,认为自己不能总是沉迷在游戏、电影等娱乐中,应该好好学习,可是并不清楚自己要学习什么,该如何学习。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作业或作品的主观判断占较大比例,尽管态度认真,作品完成度也较好,但如果与专业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不一致,也会引起学术的担心和困惑。
四、对策及建议
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疫情给20 级艺术设计类专业新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缓解同学们的焦虑恐惧等情绪。结合结果分析,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心理教育
从社会层面来说,要加强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在疫情期间,由于网络学习效率低、宅家学习压力大等原因,有些同学造成了焦虑、恐惧等情绪,为了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会应启动多条学生心理健康援助渠道,整理完善此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把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推广到学生日常使用的信息传播平台,如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体。在向大学生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同时引入抗疫信息,帮助同学们建立合理的认知模式。在传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海报、动画设计等艺术相关的活动,既能以最短的时间传递大量“抗疫”知识,也能够碰触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敏感性。
(二)增强高校辅导,贯穿疫情防控
高校在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中,要做好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疫情期间,开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心理支持热线和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同学们解决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惧等问题。开设更符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如就疫情短期内很难彻底消失的现实形势,在此阶段的心理课更需要聚焦于同学们认识到目前的困境并学会解决此状态下产生的心理问题。课程的内容应更偏向于“艺术心理”“心理应激与危机预防”“生命教育”“自我情绪管理”“家庭关系”等。此外,增加心理社团活动,让艺术与心理相结合,如心理舞动、心理音乐、绘画放松、心理剧表演等艺术相关的行为训练。
(三)营造和谐环境,创建美好家庭
家庭对个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生态系统,是个人与外部环境之间相处的重要纽带。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居家学习,与家人的相处时间增加,有些摩擦也随之而来。考虑到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独特的心理特征,良好的家庭氛围特别重要,家长不仅要关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不适时,可以采用温和、技巧性的沟通方式,帮助同学们解决在疫情期间引起的身心不适。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发挥榜样作用,了解自身心理状况,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理性抗疫,给学生传递正能量。
(四)完善学生自我,增强“心理免疫”
在这场防控战役中,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产生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是在所难免的。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中我们的免疫力会大大减弱,甚至会受到抑制和伤害,为此同学们及时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并通过有效途径解决非常重要。增加“心理免疫”的基础是同学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素质。考虑到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在设计学习中长时间处于久坐、运动少的情况,我们建议同学们每天锻炼半小时以上,并学会养成良好作息、饮食规律、保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同时,建议同学们常去阅读、听音乐、绘画等,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良好的生活方式中,增强自身的“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