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SBAR同质化沟通与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
2021-07-22王德亮刘向军徐晓辉王景梅张成凤马美丽
王德亮,刘向军,徐晓辉,王景梅,张成凤,马美丽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400)
0 引言
脊柱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可以发生在任何的年龄段,目前临床对于脊柱疾病的治疗也多采用手术治疗为主[1]。患者由于手术部位特殊,因此在围手术期,相对会比较的紧张和害怕,因此,护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常规的护理干预往往只关注手术是否顺利,关注生理指标的变化,而忽略了患者的情绪、心理等方面,使得临床护理效果不佳[2]。本文将对SBAR同质化沟通与健康教育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66例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年龄26~60岁,平均(35.5±1.3)岁;病程1~3个月,平均(1.8±1.1)个月;其中男17例,占比51.52%,女16例,占比48.48%。观察组年龄25~61岁,平均(35.3±1.2)岁;病程2~4个月,平均(1.5±1.0)个月;其中男15例,占比45.45%,女18例,占比54.55%。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术后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关注其并发症情况。
1.2.2 观察组患者:SBAR同质化沟通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①在护理干预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基于SBAR沟通的理论培训。由相关的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了解SBAR沟通的定义、行业研究、应用现状等,并且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练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SBAR沟通的应用模板和报告流程。②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用SBAR沟通技巧,向患者讲解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疏导患者的心理和负面情绪,了解患者的内心真实想法。通过视频等方式,向患者讲解清楚如何手术,如何进行术后的预后等,让患者对于手术和治疗有初步的认知和了解。③术中。对患者的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确保患者无异常情况出现[3]。④术后。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对患者进行相关药物的给予。患者在苏醒之后,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定期对患者进行肢体的按摩,避免压疮的发生,同时,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工作,向患者讲解术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在沟通的过程当中,要严格按照SBAR沟通理念进行,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确保SBAR沟通的有效性[4]。在SBAR沟通的模板表进行打勾记录,并且将沟通的结果及时的上报,避免出现任何的差错。护理人员之间要对患者的病情及时的沟通和交接,确保护理人员的信息一致,对SBAR沟通模式及时的落实和了解。
1.3 观察指标
1.3.1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涵盖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主动性和责任心、护理技术、急救护理能力五个方面,分数越高,表示其护理质量越高。
1.3.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采用SF-36(简明健康测量量表)进行评测,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品质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66例脊柱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护理质量、生活品质的变化,并以t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的形式表示男女比例,并以χ2检验进行,组间对比P<0.05即证实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主动性和责任心评分、护理技术评分以及急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对比()
组名 例数 服务态度 沟通能力 主动性和责任心 护理技术 急救护理能力对照组 33 82.33±1.02 81.31±1.03 81.17±1.05 82.76±1.07 81.45±1.09观察组 33 89.45±1.27 88.87±1.26 88.98±1.33 89.93±1.22 88.55±1.41 t - 25.110 26.686 26.477 25.382 22.886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相差不大,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的生活品质对比()
组名 生理功能 生理职能 生命活力 社会功能 角色功能 认知功能 心理健康 总生活质量对照组(n=33)护理前 21.52±1.03 23.36±1.63 23.37±1.04 22.86±1.31 23.91±1.01 22.11±1.12 21.57±1.15 25.87±1.43对照组(n=33)护理后 25.12±1.35 26.10±2.31 25.10±1.33 24.86±1.62 24.11±1.10 25.67±1.22 24.87±1.55 28.33±1.99观察组(n=33)护理前 21.63±1.00 23.43±1.53 23.41±1.08 22.81±1.30 23.87±1.02 22.16±1.16 21.66±1.12 25.81±1.42观察组(n=33)护理后 28.21±2.24 29.86±2.64 28.97±2.74 28.12±2.14 28.21±2.53 29.58±1.98 28.66±2.05 32.27±2.32 t(治疗前) 0.440 0.180 0.153 0.156 0.160 0.178 0.322 0.171 P(治疗前) 0.661 0.858 0.879 0.877 0.873 0.859 0.748 0.865 t(治疗后) 6.787 6.157 7.299 6.977 8.537 9.658 8.471 7.405 P(治疗后)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SBAR由四个方面组成:S指现状,是指患者目前的状况和概述,B指背景,是结合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病史等进行综合性了解[5],A指评估,是对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和状态进行评估和认知,R指建议[6],是指对患者提出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和处理方式等。SBAR模式和理念在临床上的运用十分广泛,将其与健康教育模式相结合,效果更佳[7]。
基于SBAR模式和理念的健康教育是目前临床上比较新颖的护理干预方式,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治疗当中效果显著。它能够弥补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的不足,并且将SBAR模式和理念进行运用[8],使得护理人员和医生对患者有充足的了解和掌握,对患者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给予充足的护理,疏导患者的情绪,给予患者鼓励,从而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9-10]。
本文的研究当中,观察组患者的服务态度评分、沟通能力评分、主动性和责任心评分、护理技术评分以及急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脊柱外科围手术期的治疗当中,采用SBAR同质化沟通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