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1-07-22宁毅
宁毅
(南宁市第五人民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1)
0 引言
慢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精神疾病,患病者常表现为情感、知觉、行为和思想等方面的障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目前临床对于此类疾病主要以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不仅见效较慢,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也较多,近1/3的患者在治疗后仍会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致残的风险[1]。经颅磁刺激(TMS)是一种颅外大脑刺激技术,可以借助时变磁场的作用刺激大脑皮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影响大脑神经电的活动和物质代谢;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则是对某一特定的皮质部位进行重复刺激的过程,现多用于药物抵抗型抑郁症的治疗[2]。而随着临床应用的广泛,rTMS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的作用已得到认可。对此本研究选取7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研究,验证rTM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本院于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为研究样本,参照分层抽样分组的方式将72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6例。其中A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35~61岁,平均(48.32±5.14)岁,病程2~15年,平均(9.01±1.54)年。B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37~62岁,平均(48.67±5.24)岁;病程2~13年,平均(8.98±1.62)年。所有患者均符合ICD-10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3],即患者存在思维鸣响、插入、广播或被撤走的症状,并且对患者的躯体和四肢运动均造成影响,伴有不同程度的妄想性知觉等症状。本研究已事先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书;两组资料经比较提示P>0.05,可分组比较。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1.2 方法。A组给予rTMS真刺激治疗:治疗设备选用丹麦美敦力公司研发的经颅磁刺激仪,产品型号为Magpro×100,治疗部位在患者大脑左侧前额叶背外侧部皮质,使用8字型线圈,刺激强度调整为80%MT,频率为1Hz,每日给予患者10串刺激,每90 s一串,两串刺激之间间歇30 s,共计治疗20 min,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而B组则给予伪刺激治疗,治疗期间反转刺激磁头,是其与头皮之间呈180度,其他治疗参数与A组基本一致。
1.3 观察指标。参考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状况,量表共分为阳性量表分、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和复合量表分四个方面,共计30条细则,均采用计分制,分别以1~7分表示患者的精神状况的严重程度,其中1分表示无,7分表示症状极度严重,最后统计患者的总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症状越重;另外选用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量表主要包括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以及延时记忆5方面内容,同样采用计分制,分值的高低与患者认知功能之间呈正相关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4]。另外分别在患者治疗前后抽取其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2 mL,先放置30~60 min后给予常规离心处理,分离出血清后放置在-20℃的环境下保存待检,随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后的水平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状况的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精神状况各项因子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精神状况各项因子的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精神状况比较()
表1 精神状况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与A组治疗后相比,b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 阳性量表评分 阴性量表评分 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 复合量表评分A组 36 治疗前 33.51±4.72 25.28±4.02 90.12±12.43 18.23±1.77治疗后 15.21±5.15a 10.76±3.39a 42.07±7.31a 2.23±1.01a B组 36 治疗前 33.89±4.68 25.93±3.26 89.35±11.24 17.96±1.42治疗后 19.25±4.33ab 16.53±3.21ab 56.45±9.13ab 7.72±1.12ab
2.2 认知功能的比较。A组和B组治疗前认知功能各项因子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认知功能各项因子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认知功能的比较()
表2 认知功能的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与A组治疗后相比,bP<0.05。
组别 例数 阶段 即刻记忆 视觉广度 言语功能 注意力 延时记忆A组 36 治疗前 71.59±15.63 77.24±13.61 79.25±10.38 82.91±9.64 69.23±7.64治疗后 82.06±14.23a 89.57±10.35a 85.23±11.25a 92.39±7.35a 83.11±6.25a B组 36 治疗前 71.94±16.31 77.29±13.82 79.62±12.33 83.01±10.03 69.33±7.53治疗后 78.01±12.67ab 82.10±12.65ab 82.16±9.35ab 89.17±8.63ab 74.65±6.28ab
2.3 血清BDNF的比较。2组治疗前血清BDNF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血清BDNF的比较()
表3 血清BDNF的比较()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A组 36 3208.95±120.47 5054.87±112.62 B组 36 3211.54±121.55 4182.69±116.54 t-0.091 32.290 P-0.928 0.001
3 讨论
认知功能是人体健全的中枢神经系统基本功能,是患者智能、注意力、定向力、理解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经研究表明[5],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在患者执行能力减弱、记忆力减退和注意力分散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稳定患者的精神状况,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的关键[6]。本研究证实,A组治疗后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言语功能、注意力以及延时记忆5方面的评分明显高于B组,由此证实rTMS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究其原因可以发现,低频rTMS可以易化患者局部的神经元活动,促使脑区的兴奋性提高,并且通过重复的刺激作用,可以有效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刺激神经电的生理活动,促进脑功能的代谢活动,继而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局部脑功能以及不同脑区间的功能连接,促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调节。本研究证实,A组精神状况各项因子的评分均低于B组。除此以外,低频rTMS还可以促进皮质功能的重建,重新塑造大脑的皮质以及整体神经网络功能,继而实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与此同时,BDNF作为由人体脑组织所合成的蛋白质之一,广泛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在神经发育的过程中,可以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分化、存活,还可以有效避免神经元的损坏或死亡,在改善神经元病理的基础上,还有助于促进损伤神经元分化和再生。经本研究发现,A组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由此可见,rTMS在维持神经元正常生理功能方面效果显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rTMS治疗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精神状况,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