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实施效果

2021-07-22程艳华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危重症专职呼吸衰竭

程艳华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 长春 130000)

0 引言

慢阻肺是呼吸内科常见重症疾病,呼吸衰竭是临床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和临床死亡率均较高,有数据显示死亡率最高可达30%[1]。慢阻肺主要表现为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低氧血症,损伤肺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肺动脉高压且降低机体免疫力,进而出现呼吸衰竭。临床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首选技术为机械通气,但往往存在撤机失败、出现并发症以及再次插管等情况,影响临床治疗效果[2]。为改善这一情况,我院在治疗期间组成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采取一系列有效护理干预。此次研究旨在探究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应用于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临床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时间段至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77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38例)和护理组(39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35~72岁,平均(50.15±6.98)岁。护理组患者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31~70岁,平均(50.95±7.02)岁。两组基线资料显示P>0.05,提示对比研究成立。

1.2 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及生命体征,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日常营养支持和生活指导。护理组组织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采取护理措施。①成立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选择重症监护室经验丰富且责任感强的护理人员组成护理小组,主要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责任护士。上岗前,对小组成员进行进行统一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机械通气模式操作、如何正确调整参数。撤机以及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等,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实施护理操作[3];②明确质量控制责任。安排小组监督管理员,定时对患者机械通气质量进行监督和记录,严格落实监督工作。小组组长定时组织小组成员学习机械通气的相关知识,制定通气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每月定时召开大会,主要对护理期间的管理问题、监督结果以及具体护理操作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加强小组成员的护理监督、基础护理操作以及病情管理方面的内容,评估并分析反馈知识,提出改进措施;③跟踪护理质量。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定时查房,观察病情变化随着调整护理方案。加强病房卫生管理,定期空气监测和设备消毒;定期更新呼吸机管路;卧床休息时可适当提高床头,每两小时更换一次体位,利于气管分泌物排出,防止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运动,每天三次,每次持续20 min。

1.3 观察指标。①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护理前后用肺功能检测仪器测定FEV1、FVC,并计算FEV1/FVC,记录以上三项肺功能指标;②护理质量评估[4]。护理工作结束后由专业护理评估人员对两组护理工作质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基础护理、护理记录、专科护理以及危重症护理四项内容,每项评分最高分2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佳;③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再插管、撤机失败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FEV1(V/L) FVC(V/L) 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38 0.78±0.11 0.82±0.15 1.40±0.17 1.58±0.20 51.69±3.85 65.90±5.98护理组 39 0.79±0.13 0.88±0.10 1.41±0.20 1.79±0.23 51.92±4.02 77.82±6.32 t-0.302 6.010 0.514 8.685 0.512 10.258 P-0.298 0.000 0.395 0.000 0.398 0.000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指标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记录、专科护理以及危重症护理等护理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组别 例数 基础护理 护理记录 专科护理 危重症护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参照组 38 13.32±2.51 16.85±1.20 14.11±1.87 16.74±0.61 15.13±1.17 17.00±0.37 12.85±2.16 15.98±1.30护理组 39 13.58±2.39 18.03±0.99 14.30±1.55 18.33±0.50 15.04±1.03 18.95±0.20 13.02±2.00 17.88±0.95 t- 0.411 5.985 0.230 5.691 0.301 7.545 0.214 6.985 P- 0.345 0.000 0.409 0.000 0.298 0.000 0.165 0.000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护理组以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慢阻肺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主要改变即肺部通气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多器官功能紊乱、退化,对血液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损伤。该疾病病程长且发展速度较慢,病情严重时会出现呼吸衰竭,需进入重症监护接受治疗,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机械通气是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常用手段,主要通过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控制病情。临床实践发展,机械通气治疗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再插管、撤机失败等不良事件,影响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应该加强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能减少以上不良事件的发生。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能给予患者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规范护理操作流程,重视质量监督管理,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肺功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5]。此次研究对77例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FEV1、FVC、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护理组患者基础护理、护理记录、专科护理以及危重症护理等护理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说明实施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有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护理质量。究其原因,护理人员上岗前会接受关于机械通气治疗和护理的专业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技术以及理论知识,护理时对无创呼吸机的操作更加熟练和规范,确保患者气道畅通。另外护理人员能根据患者需求给予体位、卫生控制、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进一步促进肺功能改善,提高各项护理质量。另外研究显示护理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参照组28.95%(P<0.05)。说明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小组护理分工明确,更加强调管理工作和后期护理质量跟踪,规范呼吸机操作,减少护理失误。

综上所述,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应用于慢阻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中的有利于肺功能的改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危重症专职呼吸衰竭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