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1-07-22董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颈股骨头

董琦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 骨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0 引言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十分常见的骨折情况之一,对患者的行动、生活甚至健康均造成不良危害[1]。传统治疗方案多采取保守治疗或内固定方式,效果不理想,患者容易出现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问题。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发展完善,凭借其效果理想、安全性佳等优点逐渐成为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2]。其可分为全髋置换与半髋置换两种形式,如何选择目前临床尚无定论。本文针对58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为例,对比分析全髋、半髋关节置换术二者的疗效与差异,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诊股骨颈骨折老年病患58例研究,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作两组,A组共计患者29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范围60~79岁,平均(66.57±1.42)岁,其中15例患者为左侧股骨颈骨折,13例患者为右侧股骨颈骨折。B组共计患者29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范围61~80岁,平均(66.56±1.41)岁,其中14例患者为左侧股骨颈骨折,14例患者为右侧股骨颈骨折。纳入标准:①患者经X线、CT诊断确诊为股骨颈骨折;②患者年龄均超过60岁。排除标准:①排除手术禁忌患者;②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患者;③排除合并其他骨折情况患者;④排除抵触配合研究患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A组手术方法:为A组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全身麻醉处理。麻醉前指导患者取健侧卧位,患侧下肢膝关节微屈放置在手术台上,使髋关节处于前伸状态下。待麻醉药物生效后对髋关节表面皮肤进行消毒,选择络合碘溶液擦拭,由后外侧入路切开表层皮肤,固定切口下组织后将关节囊切开,充分暴露髋关节骨结构。如患者伴有关节囊增生的情况,需将影响手术视野的增生组织切除,再利用股骨头取出器对股骨头结构进行固定和暴露。利用骨锯将髋关节部分切除,保留股骨距长度控制在1~1.5 cm,以适温生理盐水对骨骼内髓腔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使用骨水泥对髓腔进行填充,并安装根据患者情况选择的预制双极股骨头假体。安装稳定后给予加压固定,直至骨水泥完全凝固,再确认髋关节是否恢复原有生理状态,确认无误后逐层闭合皮下组织。

1.2.2 B组手术方法:为B组患者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且术前准备、体位、消毒、麻醉等操作方式和A组完全相同。待麻醉生效后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关节囊,将髋臼、唇、盂等已经损伤的软组织、赘生物等均完全清除,并以适温生理盐水冲洗。选择髋臼锉沿着髋臼的外缘45°、前倾角15°的方向磨削骨骼组织,并将磨下的骨质冲洗干净,再经由髋臼将骨水泥注入其中,但髋关节完全切除后选择合适的假体植入,加压直至骨水泥完全凝固位置。将髋关节放入关节腔内,对关节置换后下肢长度进行测量,同时评估关节运动范围和稳定性。待确认无误后将试验假体卸下,重新安装组合式股骨头假体,再以皮锤敲击直至完全固定,最终复位髋关节后逐层缝合皮下组织。

1.3 观察指标。通过Harris评估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80分)、有效(60~80分)、无效(<60分)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记录各组患者手术临床指标,包含指标有: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 26.0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计量资料采取%及()形式分别表示,通过卡方、t值各自验证,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对比[n(%)]

2.2 临床手术指标对比。A组手术用时相比B组较短(P<0.05),其余临床手术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临床手术指标对比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A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属于骨科老年群体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髋关节本身是下肢重要活动关节,也是主要承重结构之一,老年群体由于自身钙质吸收量大幅下降,有较高概率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一旦受到外界较大剪切力的作用,就会导致股骨颈骨骨折。临床针对该类疾病推荐使用外科手术方式,可对骨折位点进行固定,为骨骼的复原提供良好的环境因素。但传统内固定方式术后修养阶段仍很容易对骨折面产生剪切力,因此固定位点松动、松脱的概率相对较高,使得整体预后效果无法保障[3-4]。

3.1 股骨颈骨折的分类。股骨颈骨折的分类和其预后效果间存在密切关联,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①头下类。即骨折面完全位于股骨头以下,使得整个股骨颈均处于骨折面的远端位置。这种骨折类型会切断股骨头的循环系统,对其损伤更为明显,但该类型患者发生骨折后在一定时间内还可保持骨骼结构的稳定性,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当稳定性被打破后,股骨头便可在髋臼、关节囊内任意旋转,加之血管处于完全离断状态,使得骨骼的愈合难度相对增加,下肢运动时还可能对股骨头、股骨颈断裂面产生不良摩擦,增加了股骨头坏死的概率;②头颈类。即骨折面处于股骨头以下,但部分延伸至股骨颈位置,通常表现为斜向骨折切面。其中发生率较高者的骨折面外侧上部位于股骨头以下,但内侧的下缘则位于股骨颈,部分患者甚至会产生鸟嘴形的骨折面。导致这种股骨颈骨折的原因为剪应力作用,通常骨折后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位移的情况,即便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也会严重影响稳定性,会产生骨折端上移的情况。一旦骨折面发生移动,便会压迫关节囊、滑囊等结构,容易出现划伤、撕裂、扭曲等,同时也会导致股骨头循环系统损伤,以导致股骨头坏死;③经颈类。骨折面整体通过股骨颈部位,此类骨折的发生概率较低,尤其是具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群体,部分研究者甚至认为这种骨折类型仅为理论上的假说,即便部分通过影像学检查具有经颈类的特点,但在经过多次复查后往往会被最终诊断为头颈类,因此临床针对该类病变的研究相对较少。

3.2 假体的材料。最佳的骨骼替代材料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弹性,以满足关节运动过程中的磨损,并最大程度降低对关节囊、骨骼等的压迫,同时还需要具备抗疲劳性、抗腐蚀性,避免长期处于人体内环境下发生损坏,且最重要的一点时具备极高的生物相容性,对人体不会产生任何腐蚀或毒副作用。以目前人类医学水平尚无法获得这种理想化的材料,通常在应对股骨头坏死置换手术时均采用不锈钢、钛合金等。其中钛合金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这种合金不但自身质量较轻,且抗张力、屈曲和疲劳的性能也相对较强,在和生物体接触时不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也成为人工假体中最常用的材料。另外现代技术还研究出超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碳素材料等,且随着骨水泥研究的深入,在其中添加无机骨粒还具有促进骨骼、骨水泥和人工材料融合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人工髋关节置换的稳定性,也保证了骨水泥的保护性,在长时间的运动过程中降低松动率。

髋关节置换手术则是利用现代髋关节假体生产技术,对髋关节骨骼进行部分或全部更换。其中半髋关节置管的手术风险较小,对骨骼的损伤度也相对较低,因此对于老年群体的耐受度普遍较高,加之老年群体本身日常活动量较小,因此不会影响正常关节运动功能。全髋关节则是利用假体将全部髋臼更换,相比于半髋关节手术会造成更大的伤害[5-6]。老年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年龄、原发性疾病、骨折分类、骨质疏松程度、肢体功能等多方面因素,如患者年龄尚未超过65周岁,且骨折位面未发生明显位移,属于头下类稳定型骨折,则仅采取髋关节切开内固定手术即可达到治疗目的。而如果患者的骨折位面已经出现位移的情况,则必须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从而降低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畸形愈合对身体的影响[7-8]。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活动力会有所下降,且更容易诱发下肢疼痛,但手术损伤度较小。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远期效果更好,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更有利于患者后续阶段的运动功能恢复。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长为(106.58±11.35)min,明显短于全髋关节手术(140.42±11.33)min,但术中出血量、关节恢复时间、住院总时间等两种手术间均无明显差异,最终治疗总有效率也无明显差异。但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并发症率为31.03%,而全髋关节则仅为6.90%。

综上所述,虽然半髋关节手术消耗的手术时间短于全髋关节置换,但二者整体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率更低,因此需根据患者手术耐受度为其尽量选择全髋关节置换,针对部分身体虚弱者可选择半髋关节置换干预。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颈股骨头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高屈曲与传统膝关节假体的10年随访:一项配对队列研究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3枚空心加压螺钉在股骨颈截面的位置分布
治疗Pauwels Ⅱ型股骨颈骨折,股骨颈系统(FNS)比Hansson钉稳定性更好、固定更可靠
四肢骨肉瘤保肢术后假体断裂个性化翻修 10例报告
组配式与一体式股骨假体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 Ⅳ型DDH的疗效比较
不同术式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颈骨折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