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

2021-07-22白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8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康复疾病

白昉

(山西省忻州市社会福利精神康宁医院,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当精神分裂症患者处于康复期时,此时患者的精神异常症状已经通过药物及精神治疗基本上得到良好控制,通常伴随的妄想、幻觉等症状也已经基本消失,遗留下的只有一定的自我认知障碍,还是需要继续予以治疗,帮助患者稳定病情、维持情绪的平稳,以此来促进患者精神的康复,使其能尽早回归社会、迎接美好的生活[1]。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不可忽视患者此时存在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对其造成的影响,若这些不良情绪程度较重,甚至会因此再次诱发患者疾病,成为阻碍患者病情康复的严重阻碍[2]。因此,针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不容忽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帮助其减小诱发疾病的风险,改善预后、提高治愈率,促进其疾病康复、回归社会。本文就对此进行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0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研究对象,研究时间段自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符合研究条件:①患者自知力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②精神症状基本得到缓解,病情稳定;③用药治疗反应良好,并无明显不良反应症状;④病情稳定时间超过半个月;⑤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条件:①无自知力患者;②有严重脏器疾病伴随的患者;③存在药物不良反应者。将100例患者按照前瞻性随机分组原则划分两组:对照组中患者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6~61岁、平均(43.5±4.2)岁,患病时间3个月至19年、平均(9.8±1.2)年;干预组中患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5~64岁、平均(44.2±4.5)岁,患病时间6个月至20年、平均(10.1±1.3)年。组间患者基础资料数据差异比较并不大,符合可比较原则(P>0.05)。

1.2 干预方法。在研究期间予以对照组中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具体有药物使用的宣教和指导、饮食营养方面的指导、日常生活上的护理等。对干预组患者除了采取与对照组相同的护理措施,另外再予以心理护理干预:

1.2.1 心理宣教:进一步向患者宣教精神分裂症疾病的有关知识,包括疾病的诱发原因、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治疗方法和治疗预后等,使患者更为深入且正确的了解疾病,使其从心理上树立对疾病的一个正确认知,以此来缓解心理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于治疗树立起信心;除此之外,对于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同样也可以宣教给患者,有利于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三观,心理变得更为强大,能够正确且积极的面对疾病,面对困难与挫折,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1.2.2 纠正错误的心理认知:对于患者的内心倾诉,应亲切、耐心的倾听,并予以热情的鼓励,使患者尽可能无保留的说出自己的内心诉求;纠正患者在倾诉当中发现其错误、消极的认知;引导其通过正确的认识来改变心理状态,使其能够逐渐摒弃错误想法,使性格得以扭转;可以鼓励患者积极的参加体育活动,一方面既有利于身体的强健、另一方面也能使不良心理情绪得到疏解,保持身心的健康。

1.2.3 心理辅导:在通过交流、沟通把握了患者性格上的缺陷后,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辅导方案来逐渐指引其改变看待事物的消极心态;心理辅导方案应尽量多样化,如通过语言治疗效果不佳,则可以改变采取其它的方法;比如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对其进行的辅导,可以向患者示范在和他人交流时具体可以采取的行为模式,怎样有礼貌的沟通、言谈举止应该是怎样的等等。为患者尽快回归社会提供更多的支持。

1.2.4 来自家庭、社会的支持:除了对患者的心理干预,还应该对患者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等进行心理干预,首先是向他们做好科普宣传的工作,纠正他们对于精神疾病的错误认识,并能够设身处地的了解患者;其次是通过对患者病情的理解,予以其全身心的关怀与支持,懂得尊重患者;再次是通过家庭、社会的力量,督促患者的康复,通过规范遵医用药、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等,充实并改善患者的生活,保持身心的愉悦;最后是为患者及早回归社会、减小疾病复发予以其充分的支持和肯定,以家庭、社会的力量强大患者内心。

1.2.5 个体化干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理护理也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性格、习惯等采取合适的干预方案,做到基本的尊重患者、理解其病态行为;以平等的态度来应对患者的异常行为,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以真诚、亲切的态度与患者保持交流,使患者感受到真情实感。

1.3 护理效果。分别在研究开始时及研究结束时两个时间段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情况,通过采用SDSS[3](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本量表信度良好,评价项目有:社交能力、职业能力、家庭能力和社会能力等10个项目,各项评分0~2分,总分0~20分,SDSS量表评分与患者社会功能高低呈反比,即评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越差)、ADL[4](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本量表信度良好,评价项目包括躯体生活自理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两个方面总计14项,总分1~64分,分值越高代表日常生活能力越差)进行评分评价。

1.4 数据的统计。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数据进行组内、组间的差异性比较,数据表达为均数±标准差的形式,采用t检验,P<0.05的结果代表了差异性有意义。

2 结果

两组干预之前SDSS评分、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比较()

分组 干预前 干预后SDSS评分 ADL评分 SDSS评分 ADL评分对照组 12.3±1.4 22.6±2.3 6.2±0.5 16.5±1.1干预组 12.7±1.5 23.1±2.4 4.3±0.3 10.4±0.9 t 1.378 1.064 23.041 30.349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类疾病,存在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疾病的发生无疑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困扰,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但出于疾病康复期这一关键阶段时,患者仍然可能会由于各种复杂心理因素的出现和伴随而刺激病情、引起疾病复发[5]。

因此,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改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的身、心状态,帮助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对于预防其疾病复发、顺利回归社会均具有重要意义。心理护理干预旨在通过基于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与患者建立起良好、和谐的关系,为患者进行各方面的心理干预来调整其认知及情绪状态,目的是改善患者错误的心理认知、负面的心理情绪,解除其心理困扰,锻炼患者的心理适应性,继而促进其康复[6-7]。

本文在研究中,对患者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外,另加强了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得到的数据结果可知,两组干预之前SDSS评分、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干预组SDSS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可见,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强调予以其心理上个体性、连续性、整体性的干预,有利于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并通过心理的改善来支配行为,使患者敢于承担、面对,扭转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对生活的消极面对,树立起面对生活、疾病的勇气,继而提高自身日常生活能力,为顺利回归社会奠定良好基础[8]。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帮助其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对巩固治疗疗效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康复疾病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进击的疾病
尿碘与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
易与猪大肠杆菌病混淆的腹泻类疾病鉴别诊断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夏季养生之疾病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