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互保两江福建比较

2021-07-22唐雨萱解洪兴刘婉莹胡舒涵

兰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领事东南两江

唐雨萱 解洪兴 刘婉莹 胡舒涵

1900年,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中外矛盾激化,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颟顸自负地向列强宣战,八国联军进军京津地区,北方很多地区陷入战火。作为经济重心的东南地区,近代工商业发展,洋务经验相对丰富的东南督抚近代意识较强,与列强驻东南地区领事协商“互保”。东南互保从两江、两湖地区开始迅速辐射到浙江、福建、广东、山东、四川、河南、陕西等地。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犬牙交错,东南各省经济文化水平及政治军事实力参差不齐,地缘政治瞬息万变,互保在各地难以整齐划一。地处重心长江三角洲的两江地区,帝国主义列强领事馆麇集,势力争夺激烈,折冲制衡变幻莫测;而在经济发展与地缘优势相对不足的福建地区,帝国主义列强与地方势力在“互保”具体执行上与两江地区存在密切联系,更有较为显著的地域差异。东南互保这一宏观视野下的共时性地域比较,对于揭示清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质及其时代特征应有较为典型的说明意义。

一、两江福建“互保”条约比较

长期与帝国主义列强交涉事务的两江地方势力先于列强首倡“东南互保”,明显力图发挥主动性。1900年6月26日,在上海会审公廨会议上,上海道余联沅代表两江总督刘坤一向各国驻沪领事出示了事先拟好的《东南保护约款》九条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十条,两江地区的互保首先取得列强信任。得益于上海成功的示范,福建的互保也迅速达成,不同于两江地方的单方面倡议,福建则由中外协商办理。7月14日,闽浙总督许应骙与俄、美、日、英、法、德、荷七国领事在福州南台广东会馆签订《福建互保协定》。虽然两江地区与福建地区的“互保”条约有一定的联系,但条约内容有明显差异。

1.条约内容不同。《福建互保协定》诚然受《东南保护约款》影响,但若仔细推敲两款条约,内容明显有所不同,为方便对比笔者整理列表如下:

《东南保护约款》九条[1]159-160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上海租界公同保护章程已另立条款;禁止谣言,严拿匪徒;各口岸已有各国兵轮者,仍照常停泊,惟须约束水手人等,不可登岸;各国私自派兵船驶入长江造成后果由本国承担;各国兵船远离长江及吴淞各炮台;各国兵船远离上海制造局、火药局;内地洋人切勿前往偏僻之地内地;凡租界内一切设法防护之事,均须安静办理,切勿张皇,以摇人心云。《福建互保协定》八条[2]510-517福建省仿照两江等省之例,议立保约;中国自愿保护各国商教人民生命财产;倘有匪徒造谣,中国自认拿办;不论北方如何变乱,福建均守约办理;各国不派兵船进口,寻常游弋,悉仿往例;所议各款,应电达各国外部存案;约款分缮华法文各两份,彼此共同签押;又约款字义以华文为准。

两款条约同属“东南互保”体系,均遵循“维持秩序”“力任保护”的原则,保障所在地区洋商、教士的生命财产安全,但《东南保护约款》对各国已有权力的限定明显较《福建互保协定》为多。《东南保护约款》第四、五、六、七条规定各国兵轮不可驶入长江及其沿岸各炮台、上海制造局、火药局附近,各地现有兵轮士兵不得登岸。由此不难看出,湘军宿将出身的两江总督刘坤一力图将中国利益最大化,给列强侵略戴上一顶“紧箍咒”。

2.条约约束性不同。《东南保护约款》虽然较早提出,但所在地方督抚与各国领事并没有事先详谈,而是由张之洞、刘坤一、盛宣怀、余联沅单方面商拟,在“互保”会议上直接提出的。虽然与会各国领事因《东南保护约款》增加对两江总督刘坤一的信任度,较好地消除了疑虑,但还是认为拟定仓促,有不妥之处,决定日后相机再议。虽然条约对会议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各国领事终究并没有在条约上正式签字。如前所述,《东南保护约款》虽然承认列强既得利益,但是同时限制列强在华特权尤其是英国扩大侵略活动。英国首相塞西尔明确表示:“英国政府对东南督抚维护商教的措施予以极高的评价。英国乐于执行那些便于执行的条款。但是,英国政府绝不能把它作为对自己有约束力‘约章’来看待,因为它包含有英国不能委弃的条约特权,并且把中国政府理应承担的义务加诸英国政府。”[3]169两江地区历来是我国经济重心所在,近代列强纷纷在此通商、设厂,争夺更大的经济利益,自然不愿受限制性条约的束缚。北方战局变化之快超乎想象,八国联军仅仅两个月就占领北京,令列强忧虑的义和团运动已难以蔓延到东南地区,“互保”已不再迫在眉睫。各国领事团虽然三次会商,但最终只是共同照会刘坤一,声明各国政府不会在长江流域采取任何仇视性的活动,不会派兵登陆,所以最终没有签字的《东南保护约款》并不具有约束性。

《福建互保协定》是“东南互保”中唯一正式签字的条约,由闽浙总督许应骙、福州将军善联同各国领事共同协商拟定。如前所述,内容相对简省,对列强没有较多限制。同时我们亦不能忽略另一个事实,《东南保护约款》所以没有签约,是因为居于主导地位、以长江流域包括两江地区为势力范围的英国,其态度极为重要。而福建地区则是较诸老牌列强相对弱势的日本势力范围,日本国际地位虽然在甲午战争后急剧提升,但话语权仍然有限。日本的实力虽然不是最强的,但野心却是最大的。受明治天皇以来大陆政策的蛊惑,日本觊觎“满蒙”,力图与俄国争夺东北。《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也难填日益膨胀的欲壑,日本以台湾为跳板入侵福建,企图在此建设工业贸易基地,因此日本较早对《福建互保协定》持反对态度。但由于英、法、德、美等国均强烈反对福建地区局势动荡波及东南地区来之不易的稳定,日本又渴求争夺东北中获得列强的支持,迫于无奈才同意签订《福建互保协定》。

二、两江福建列强处理分歧方式比较

“东南互保”涉及列强在华权益的激烈争夺,两江地区与福建地区的地缘优势与经济贸易地位不同,列强主导力量不同,自然产生不同的分歧处理方式。如前所述,两江地区处于英国势力范围,福建地区处于日本势力范围,英、日两国的态度及其他列强反应深深影响两地“互保”走向。相对而言,英国在两江地区同其他列强争夺更为激烈复杂,对东南局势的影响也更为剧烈。

英国在长江流域有数百万英镑的货物,部分国民以此为收入来源,北方动乱已经波及到长江流域货运贸易,如果拳乱蔓延到该地,势必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还是次要问题,英国担心其他列强借口拳乱出兵长江流域,削减英国在该区域的影响力。英国最初想趁北方动乱进一步扩大在两江地区的利益,独占长江流域。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曾提议:列强除组织联军在中国华北“统一行动”之外,还应“个别地及独立地在它自己的利益范围内行动”[3]131。

英国明目张胆地扩张意图立即遭到其他列强坚决反对,法国外长德加赛态度尤为强硬。由于其他列强的联合抵制,英国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维护自己在长江流域的既有利益,不受义和团运动影响,更不能被其他列强染指。法国为遏制英国在长江流域的扩张,极力营造和平的环境;德国虽然对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耿耿于怀,但作为在长江流域贸易量仅次于英国的大国,德国也倾向于维护长江流域的稳定;俄国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华攫夺利益最大的国家,为了转移其侵吞东北领土的视线,俄国积极制造英德冲突,但最终以“英德协定”的签署而宣告失败。

基于上述原因,英国积极支持“东南互保”,但亦如前所述,为了行动自由坚持不签署约束性条约,有时刻意制造事端扩大在两江地区的优势,英国总领事霍必澜一手策划的英军登陆上海事件最为突出。他大肆渲染上海的危机局势,向英国政府捕风捉影地报告:“据说有相当多的军火正在运往江阴和其他炮台,而且在长江沿岸各据点正在架设大炮……如果总督们不能控制他们的人民,那就有必要占领上海,即使未获得他们的同意。”[3]141霍必澜极力鼓动英军出兵上海,甚至向英国政府诡称已取得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同意。于是1900年8月初,2000多名英军从香港调往上海。

英军还未登陆就遭到刘坤一与其他列强的联合反对。实际上刘坤一只是允诺英国派遣少量军队保护上海洋商,2000多人大大出乎刘坤一的预料,当然更超出维护上海稳定所需的兵力。法国明确表示,如英军登陆上海,法国必紧随其后。当英国迫于两江总督和其他列强双重压力准备撤军时,其他列强竟改变了态度,各国领事团认为撤军有损列强在华威望,上海会承受极大风险,又同意英军登陆。其他列强纷纷效仿英国,法、德、日共计派兵2500多人登陆上海。此次英军登陆上海事件,虽然并未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发生武力冲突,各国军队也并未进犯内陆,但终究还是违背了《东南保护约款》原则,加剧了两江地区尤其是上海的局势动荡。

英军在上海引起骚动,利欲熏心的日本紧随其后制造厦门事件,立即激起其他列强不约而同的抵制。厦门事件的起因是东本愿寺大火,1900年8月24日凌晨,厦门山仔顶街一座日本寺院起火,不久就被扑灭。日本驻厦门领事上野专一借口匪徒纵火,派遣高千穗兵舰100名水兵登陆,持枪械沿街游行、挑衅,随后几天陆续派兵且携带重武器登陆,厦门民众大受惊扰。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厦门道台延年依据《福建互保协定》照会日本领事上野专一,要求日本退兵,同时又致电许应骙、盛宣怀以及各国驻上海领事,请求各国向日本施加压力。列强对日本的行径强烈不满,指责其破坏了“东南互保”的均衡态势,英、美、德、俄共计向厦门派出六艘军舰,并在领事会议上责令日本退兵。9月4日,日军从厦门撤兵,为期十天的厦门事件结束。

英、日两国同样派兵登陆,为何其他列强会有不同的反应呢?第一,日本登陆的借口不成立,其侵占福建的野心昭然若揭,各国不愿日本独占福建。清末反洋教多针对西方基督教,东本愿寺只是一座佛寺,与本地民俗不存在冲突。东本愿寺火灾系日本人自编自演的闹剧,失火前寺内贵重物品已被搬空,亦未造成人员伤亡,日军没有大张旗鼓登陆的理由。第二,列强在上海均有大宗商业贸易,英军登陆后,列强均派兵登陆,有利于保护其在上海的利益。列强在福建的贸易较少,不愿日本节外生枝,福建动荡可能会打破整个东南地区来之不易的均衡局势。

由前述两江福建互保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晚清中央集权衰落、督抚权力膨胀之际,两江地区较福建地区明显有较多的限制列强的意识。列强为了自己在两江地区的既有利益,支持东南互保,但拒绝在条约上签字,英军制造了上海登陆事件,其他列强虽抵制英国但却以牺牲中国主权达成妥协。日本虽然较早持反对态度,但因实力较弱又不得不屈从其他列强,共同签署《福建互保协定》,日本登陆厦门也因遭其他列强激烈反对而草草收场。东南互保及列强在中国的争夺在不同地域有一定差异,但侵略中国的本质是一致的。中国地方督抚奉行“以夷制夷”的策略,虽然稳定了东南地区的局势,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免受兵火涂炭,主动权实际上一直被列强操控,终究难以挽回半殖民地主权蒙受损失的趋势。

猜你喜欢

领事东南两江
轨交项目连中标,东南两地传喜报
凶手老罗
简单点,再简单点 重庆两江新宸全宅智能私人别墅
医者颂
一道东南赛题与2020年高中联赛数论题的渊源
如果我有剪刀手?
领事探视“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东南DX7荣耀版山东区域限定上市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林则徐以烫回洋人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