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词分析的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分析

2021-07-22柳利芳

兰台世界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科图书馆用户

柳利芳

信息行为研究是图情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国内外基于信息行为的研究已取得很多重要的成果。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国内信息行为研究主题聚类、分类情况,以期为我国信息行为研究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数据搜集与处理

本研究以“信息行为”“information behavior”为主题,在“CNKI学术期刊出版总库”中的“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子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2004年1月1日到2020年5月20日,共得到629条记录,经过去重和不相关处理后,最后保留516条记录。下载这些文献的题录信息,将其导入到Bicomb中,经过关键词处理,提取出高频关键词,生成共词矩阵。统计关键词时,把含义相同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信息查询”“信息查寻”“信息搜寻”统一为“信息检索”等,最终确定47个频次不小于5的关键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见下页表1)。将表1中关键词两两进行组合,统计其在516篇文献中共现的次数,形成47*47的共词矩阵,如表2所示(见下页)。

表1 信息行为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频次≥5)

表2 信息行为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部分)

为了消除共词频次差异可能对后续的结果造成的影响,利用Spearman系数将共词矩阵转换为相关矩阵。由于相关矩阵中0值过多,统计时容易造成分析结果的误差过大,为了进一步减小误差,用1减去相关矩阵上的数值,得到相异矩阵(见下页表3)。

表3 信息行为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部分)

本文后续的聚类分析、战略坐标图分析以此相异矩阵为基础,而对于因子分析,参考马费成等人的研究采用原始的相关矩阵。

二、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

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来探寻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结构和分类,以揭示其整体研究状况。

1.因子分析。本文以SPSS19.0为工具,以原始相关矩阵为基础,抽取方法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协方差矩阵,旋转方法选择最大方差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共获取11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7.06%。也就是说,将47个高频关键词分为11类,就可以解释用户信息行为中87.06%的信息。以因子载荷0.5为临界值,将最前面的11个公共因子分别命名为:信息需求与服务策略、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用户、信息检索与获取行为、信息组织与管理行为、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对信息行为的影响、学科馆员与Web2.0、用户服务模式、信息行为微观研究、个性化服务、信息行为学科界定,各因子包含的关键词及其载荷值如表4所示。

表4 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因子分析及其载荷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同时出现在因子2和8中,“服务模式”同时出现在因子1和8中,“用户研究”同时出现在因子2和9中,说明因子2和8、因子1和8、因子2和9有密切相关性,它们在各自的主题领域研究中有融合发展的趋势。

2.聚类分析。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相异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在聚类方法中选择组间连接法、距离测度方法中选择Phi方度量,得到图1所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图1将国内信息行为研究分为10个类团,定义各个类团的名称分别为:信息组织与管理(类团1)、Web2.0与学科馆员(类团2)、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用户(类团3)、信息需求与用户行为研究(类团4)、用户需求与服务策略(类团5)、信息行为学科界定(类团6)、信息检索与获取(类团7)、信息素养教育(类团8)、图书馆对信息行为的影响(类团9)、个性化服务(类团10)。

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因子分析中第1、2、3、4、5、6、7、10、11类与聚类分析中的第5、3、7、1、8、9、2、10、6类吻合,大多数关键词在两种分析结果中分布稳定,表明本文采用的分析方法结果可信,另一方面反映了信息行为研究主题已形成相对独立的结构体系;而因子分析中的第9类和第2类可合并为一个类团,第8类可以并入第1类形成“信息需求与服务”类团;“Web2.0与学科馆员”类与“个性化服务”类是种属而不是并列的关系,本文中把它们视为一个类团。

综合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结合相关文献研究,我们可以把国内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界定为:信息需求与服务、图书馆资源建设与用户行为、信息检索与获取行为、信息组织与管理、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个性化服务、信息行为学科界定8个方面(见图1)。

图1 聚类结果树状图

3.战略坐标图分析。战略坐标图可用来描述某一研究领域内部联系情况及领域间的相互影响情况,更好地反映各主题领域的发展动态。通过共词矩阵,计算各主题类团的密度和向心度,其值如上页表5所示。

表5 我国信息行为研究领域主题类团

密度用来衡量主题类团内部关联强度,它表示主题类团维持和发展自己的能力,本文采用计算类团内每个关键词与其他关键词的和,然后取均值的方法;向心度用来衡量一个类团与同一研究领域内其他类团联系的紧密程度,其计算可以用某一类团内的所有关键词与其他类团内的关键词之间的外部链接强度来表示。

以向心度为横轴,密度为纵轴,向心度和密度的均值为坐标原点(15.935,6.535),根据聚类分析的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如图2所示。

图2 信息行为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

类团4所代表的研究主题“信息需求与用户研究”位于战略坐标图的第一象限,其向心度和密度值都很高,远大于其他类团,这表明该类团内部关键词联系紧密,研究趋向成熟;外部与其他类团也存在较强联系,是所属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热点。

类团5所代表“用户需求与服务策略”的研究主题位于第二象限,其密度和向心度接近原点,表明该类团内部有一定联系,外部与其他类团联系不是十分密切,学科表现不太活跃。

类团1、2、6、7、8、9、10位于第三象限,其密度和向心度都较低,表明这些研究主题内部结构松散,外部联系不紧密,处于整个研究的边缘。

类团3位于第四象限,有较高的向心度,表明该类团与其他类团联系紧密,是所属学科的研究中心;但其自身结构松散,研究尚不成熟,未来会发展为研究的热点。

三、信息行为研究主题分析

1.信息需求与服务。Pettigrew认为,信息行为是一种在不同情境中如何表达需求、查询、给予和使用信息的过程[1]43-78。国内学者对信息需求的关注集中在认识方面。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表现在:①信息需求内容的全方位化[2]175-178。即人们在获得与自身职业、学习相关信息的同时,更加希望获得政治、教育、医疗、生活、娱乐等全方位、形式多样、来源广泛的信息。②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信息载体形式与获取途径的多样性决定了用户需求的多样性,而信息泛在化与知识信息缺乏导致了用户个性化问题的加剧。③信息需求的实效化与准确性。新颖、及时、可靠的信息是正确决策的保证,也是用户一致性的追求[3]69-70。王槐深从用户个人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职业专长、信息能力等方面分析了影响信息需求的内在因素[4]37-43,而影响信息需求的外在因素则表现在社会环境、信息源和服务等方面[2]175-178。

信息需求与服务是一种共生关系,二者相互促进。图书馆信息服务与三大因素相关:经济与生产力水平、社会与用户需要、图书馆服务的组织形式与管理[5]18-21。以上观点反映了业界对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认识。

2.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用户。资源和用户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两个要素,也是图书情报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李芳提出以用户需求驱动采购(DDA)为核心,融合多方协同以及用户智慧的资源建设原则[6]84-89,可以产生单一模式无法达到的效果。OA资源经过选择、组织可以作为本馆资源的有益补充,缓解经费短缺的困境。韩丽风[7]63-67提出一种按学科来组织文献资源并进行建设的模式,提出进一步完善学科资源建设、优化学科服务的思考。龚景兴从数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了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生产重复和缺损、引进趋同化、管理情报复杂等“数字化陷阱”[8]136-138。

3.信息检索与获取行为。T.D.Wilson[9]839-849认为,信息行为包括信息查寻、信息搜索和信息利用等。Rioux认为,信息获取也是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10]14-16。国内学者对信息行为也有相对一致的认识:信息行为应包含信息检索行为、信息获取行为、信息选择行为、信息交流行为、信息共享和利用行为等[11]115-120。用户检索行为研究一方面体现在检索工具性能的改进,一方面集中于从用户感知、检索机理、检索目的等角度探讨检索行为所涉及的问题。李法运[12]64-68在《网络用户信息检索行为研究》一文中从用户检索行为特征、检索行为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吴敏琦通过对微博用户日常信息获取过程中的人群属性和主题特征的分析,研究其信息获取行为模式[13]86-90,在理论上进行了有益尝试。

4.信息组织与管理。此类主题的研究集中在联合编目、虚拟图书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元数据等方面。而随着微博、标签、WorldCat等技术的发展,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如花在《WorldCat信息组织创新的策略》一文中总结了信息组织的创新策略:整合各数据库中的信息组织对象、创新信息描述技术、推动信息组织成果应用等[14]1-6,进一步丰富了信息组织研究的内容。

5.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户信息的获取。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开始较早,涌现出诸如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农村地区信息素养研究、教师信息素养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倪莉认为信息素质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数字环境下,应不断提高用户的信息获知能力,加大培训力度,使用户熟练掌握各种信息检索工具,逐步提高信息意识。

6.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图书馆对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图书馆环境。包括图书馆结构布局环境和信息服务环境,如信息共享空间等。(2)图书馆服务。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手段和资源易用性等方面。(3)图书馆伦理制度。作为一种规则体系,用户的信息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受其影响、指导和支配[15]6-10。

7.个性化服务。库尔奥斯的ISP模型对图书馆服务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促使图书馆服务向“以读者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转变。个性化服务将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对用户的贡献度[16]27-29。图书馆在开展个性化服务时,应坚持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利用知识挖掘技术,针对不同用户开展服务。采用Web2.0、标签、标签云、RSS等相关技术,为用户提供可定制、可移动、开放集成、可扩展、分布式的服务。

8.信息行为学科界定。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行为研究应采用多元化的视角,综合运用图书馆学、情报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17]258-261,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充分挖掘和拓展研究对象的内涵与外延,以达到对信息行为的本质理解。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内信息行为研究论文高频关键词的共词分析,揭示了国内信息行为研究的8个主题。从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分析结果来看,有的主题研究不够,难以形成一类,如信息行为学科界定、个性化服务等;有的虽能成为一类,但主题内部论文数量偏少,核心概念关联度不够,如图书馆资源建设与信息用户。此外,“虚拟现实”[18]12-21“增强现实”[19]4-11“在线社区”[20]383-386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和持续深入研究。

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加强信息行为理论研究的深度,进一步发挥实证研究在信息行为研究领域的作用。该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在选取CNKI子库检索时,以“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为对象,没有考虑心理学、认知学等交叉学科涵盖的内容,样本量偏少,在后续研究中应加大观测量的选取,减少人工干预,重视跨学科研究。

猜你喜欢

学科图书馆用户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图书馆
“超学科”来啦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