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藤本月季光谱的扦插繁殖试验

2021-07-22余铭杰傅小霞温志伍成厚袁志民郑育芬杜学林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条数河沙极差

余铭杰 傅小霞 温志 伍成厚 袁志民 郑育芬 杜学林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木本花卉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广东广州510405)

月季(Rosacvs.)为我国十大名花,有“花中皇后”之誉;现代月季品种大致分为六大类:杂种香水月季、丰花月季、壮花月季、微型月季、藤本月季和灌木月季[1]。藤本月季(Climbing Rose)作为现代月季的一个重要支系,与其他月季的最大区别是其枝条蔓性依附生长[2],在城市立体绿化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可以营造出月季花墙、花篱、花架、花柱等优美景观。扦插是月季繁殖的主要方式之一,操作简便,可以较好保持繁殖母株的优良特性。由于国内引种藤本月季时间不长[2],目前仅在安吉拉[3-6]、香粉蝶[7]、西方大地[8]、冶金术师和韩德尔[9]等少数几个藤本月季的品种进行了扦插繁殖的研究。

光谱(Rosa hybridacv.Spectra)是一个优良的藤本月季品种,重瓣、复色、芳香、可以连续大量开花,适应性强。前人的研究表明,光谱在重庆[10]、郑州[11]、长沙[12]等夏季高温地区和兰州[13]等冬季寒冷地带等广大地域都有很好的表现。郭国业等[14]报道,光谱具有较高的PSⅡ活性和较强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以作为月季品种选育的优良种质资源。陈芳芳等[15]报道光谱的耐热性好,喷施10 mmol/L CaCl25 d能有效降低高温胁迫对光谱的高温伤害,为南方高温地区引种光谱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由于未见光谱扦插繁殖的报道,本文以当年生嫩枝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扦插基质、IBA浓度和浸泡时间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以解决大量繁殖技术问题,为我国南方城市的立体绿化提供新的植物素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材料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陈田基地(北纬23°12′36″,东经113°17′24″)月季资源圃2019年地栽的藤本月季品种光谱,通过一年多的栽培,植株生长健壮、正常开花。在2020年8月7—10日,采集当年6月强修剪后萌发的枝条用作插穗。

1.2 方法

试验在陈田基地水帘温室的苗床上进行,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扦插基质、IBA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1.2.1 试验设计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扦插基质采用花泥、泥炭+珍珠岩=3∶1(V∶V)和河沙;IBA(吲哚丁酸)浓度设质量浓度100、300和500 mg/L;浸泡时间分为2、10和30 min。试验共设9个处理组,编号为T1~T9(表1),每个处理扦插50株,重复1次。

1.2.2 扦插方法

1.2.2.1 基质处理

花泥为新购买的普通型插花泥,裁割成3 cm×3 cm×3 cm小块后用清水浸泡,待其自然下沉后,再将花泥装入50孔穴盘。泥炭+珍珠岩按体积比3∶1搅拌均匀,装50孔穴盘。河沙洗干净后装入50孔穴盘。备用扦插基质均放置在水帘温室苗床上。

1.2.2.2 插穗处理

取月季当年生半木质化健壮的枝条,剪取枝条中下部半木质化部分作插穗。插穗长10~12 cm,带2~3个腋芽,插穗形态学上部剪成平口,下部剪成马蹄形,保留顶部保留1~2叶片(接近叶基的半截复叶)。将插穗放整齐,基部蘸取IBA备用。

1.2.2.3 扦插

将经过处理的插穗直插入基质中,扦插深度为插穗长的1/3,花泥扦插的插穗不能露出花泥块,插后浇透水,并插好试验编号牌。

1.2.2.4 扦插后管理

保持水帘温室的温度≤34℃、湿度≥80%。扦插后定期喷雾、浇水,保持基质润湿。插后每7 d喷一次杀菌剂。

表1 正交试验设计表

1.2.3 试验观察与数据分析

扦插后30 d观测记录扦插生根情况,计数枯死插穗条数、生根条数、萌发新梢条数,统计插穗枯死率、生根率和新梢萌发率:插穗枯死率=枯黄的插穗数/插穗总数×100%;插穗生根率=生根的插穗数/插穗总数×100%;插穗新梢萌发率=萌发新梢的插穗数/插穗总数×100%。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个生根插穗,计数一级新根的条数,侧根不计数,计算平均根条数;每个处理随机抽取10个新梢,测量新梢的长度,计算平均的新梢长。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扦插效果的影响

藤本月季光谱的扦插生根情况方差分析结果(表2)表明:扦插基质种类、IBA浓度以及浸泡时间对光谱的插穗枯死率、插穗生根率、平均生根数、新梢萌发率和平均新梢长度等5个指标影响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处理插穗枯死率变幅3.0%~46.0%,T4枯死率3.0%,其次是T7、T8,分别为4.0%和5.0%,表现最差的是T5,插穗枯死率高达46.0%;插穗生根率为35.0%~96.0%,生根率最高的为T7,达到96.0%,其次是T8、T9,分别为95.0%和86.0%,表现最差的是T2,生根率仅为35.0%;平均生根数变幅范围为2.0~9.9条,生根条数最多的为T8,可达到9.9条,其次是T6和T3,分别为7.0条和6.9条,表现最差的T1仅2.0条;新梢萌发率变幅为15.0%~68.0%,新梢萌发率最高的为T6,达到68.0%,其次是T4、T1,分别为54.0%和53.0%,表现最差的是T3,新梢萌发率仅为15.0%;平均新梢长为3.5~14.9 cm,平均新梢最长的为T9,新梢平均长度14.9 cm,其次是T6和T8,分别为7.1和6.6 cm,新梢长度最短的为T3,仅3.5 cm。

2.2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插穗枯死率的影响

各处理的插穗枯死率表现为不同基质间的F=5.367,p=0.026<0.05,差异显著;IBA不同浓度间的F=9.185,p=0.005<0.01,差异极显著;不同浸泡时间间的F=3.433,p=0.073>0.05,差异不显著。

表3可以看出:在3种扦插基质中,花泥和泥炭+珍珠岩(3∶1)插穗的枯死率与河沙的插穗枯死率达到显著差异。IBA质量浓度100 mg/L的插穗枯死率与IBA质量浓度300~500 mg/L达到差异极显著。浸泡时间不同水平的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IBA浓度对插穗枯死率影响的极差最大(极差19.0),基质次之(极差12.1),浸泡时间最弱(极差10.7)。由于河沙的疏水性在3种扦插基质中最好,显示光谱扦插需要基质较好的疏水性能,且低浓度的IBA利于光谱扦插。

2.3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插穗生根率的影响

各处理的插穗生根率表现为不同基质间的F=18.919,p=0.000<0.01,差异达到极显著;IBA不同浓度间的F=2.379,p=0.143>0.05,差异不显著;不同浸泡时间间的F=1.594,p=0.251>0.05,差异不显著。

表2 不同处理对光谱扦插效果的影响

表3 光谱插穗枯死率的多重比较及极差分析

表4可以看出,河沙的扦插生根率达到92.3%,河沙的生根率与其他2种扦插基质的生根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泥炭+珍珠岩(3∶1)的生根率与花泥的生根率的差异则达到显著水平。IBA浓度和浸泡时间各水平间的生根率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基质对插穗生根率影响的极差最大(极差42.0),IBA浓度次之(极差16.4),浸泡时间最弱(极差6.0)。

表4 光谱插穗生根率的多重比较及极差分析

2.4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插穗根条数的影响

各处理的插穗的根条数不同基质间的F=9.370,p=0.000<0.01,差异达到极显著;IBA不同浓度间的F=3.307,p=0.042<0.05,差异显著;不同浸泡时间间的F=6.120,p=0.003<0.01,差异达到极显著。

表5可以看出:花泥的根条数与其他2种扦插基质的根条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泥炭+珍珠岩(3∶1)的根条数与河沙的根条数的差异水平不显著,在这2种扦插基质上光谱插穗均有发达的根系(图1、2);IBA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浸泡时间30 min与其他2个水平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浸泡时间10 min与浸泡时间2 min的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基质对插穗根数影响的极差最大(极差3.4),浸泡时间各水平间的极差次之(极差2.8),IBA浓度各水平间的极差最弱(极差1.8)。

图1 光谱在河沙的生根效果

图2 光谱在泥炭+珍珠岩的生根效果

表5 光谱插穗根条数的多重比较及极差分析

2.5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插穗新梢萌发率的影响

各处理插穗的新梢萌发率不同基质间的F=6.648,p=0.015<0.05,差异达到显著水平;IBA不同浓度间的F=1.780,p=0.218>0.05,差异不显著;不同浸泡时间间的F=1.243,p=0.329>0.05,差异不显著。

从表6可以看出:花泥的新梢萌发率最低(仅30.3%),与其他2种扦插基质的新梢萌发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而泥炭+珍珠岩(3∶1)与河沙的新梢萌发率的差异水平不显著;IBA浓度不同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浸泡时间不同水平间的差异也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基质对插穗的新梢萌发率影响的极差最大(极差25.7),浸泡时间各水平间的极差次之(极差19.0),IBA浓度各水平间的极差最弱(极差13.6)。

表6 光谱插穗新梢萌发率的多重比较及极差分析

2.6 不同处理对藤本月季光谱插穗新梢长度的影响

各处理插穗的新梢长度不同基质间的F=30.486,p=0.000<0.01,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IBA不同浓度间的F=14.452,p=0.000<0.01,差异极显著;不同浸泡时间间的F=15.974,p=0.000<0.01,差异极显著。

表7可以看出:3种扦插基质上新梢长度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花泥最差、泥炭+珍珠岩次之,河沙最好;IBA质量浓度100与300 mg/L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与质量浓度500 mg/L的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浸泡时间2 min与其他2个水平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而浸泡时间10与30 min的差异不显著。极差分析表明,基质对插穗根数影响的极差最大(极差5.1),浸泡时间各水平间的极差次之(极差3.7),IBA浓度各水平间的极差最弱(极差3.4)。

表7 光谱插穗新梢长度的多重比较及极差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3.1 讨论

扦插是藤本月季繁殖的主要方法之一,前人的研究表明,IBA比NAA、IAA更适合促进插穗生根[3,6],但使用的浓度和处理的时间则有较大差异[3-9]。在安吉拉扦插繁殖中,龚仲幸[3]采用速蘸法处理接穗,500 mg/L的IBA生根率最高(达到86%),而100 mg/L速蘸与清水对照没有太大区别;廖伟彪等[6]采用50、100 mg/L的IBA浸泡30 min可显著促进安吉拉根的形成和生长,而处理时间过长(60、90 min)则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使用500 mg/L的IBA进行速蘸的香粉蝶生根率最高,IBA浓度1 000 mg/L速蘸生根率反而下降[7]。以IBA 50 mg/L处理30 min的西方大地生根率最高(91.7%),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生根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采用150 mg/L IBA处理插穗后抑制生根[8]。赵燕蓉等[9]报道,品种韩德尔在IBA浓度100、200和400 mg/L的生根率无明显差异,而品种冶金术师在IBA浓度100 mg/L的生根率反而显著高于200、400 mg/L处理。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似,本试验中使用IBA也取得了较好的生根效果,当IBA浓度100~300 mg/L时光谱插穗生根率最优的两个处理组合T8、T7分别达到95%和96%(表2),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表明,本试验设计的扦插IBA浓度和浸泡时间对插穗生根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其原因可能是光谱嫩枝扦插生根需要的IBA浓度较低,100 mg/L浸泡2 min即可满足插穗生根的需求。

扦插基质也是影响藤本月季扦插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前人在藤本月季的扦插中混合采用泥炭和河沙(1∶1)[3-4]、园土或黄土和河沙(1∶1)[6,9],也有采用珍珠岩[7]、混合采用珍珠岩和蛭石粉(1∶2)[8]进行扦插的报道,这些基质均有较好的疏水性。李科等[5]报道,在一定范围内河沙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扦插成活。本试验中光谱在河沙的扦插生根率和新梢长度,均极显著优于泥炭+珍珠岩(3∶1)和花泥这2种扦插基质,而花泥插穗的枯死率高,生根效果最差。本文在夏季扦插藤本月季,由于气温高插穗容易失水干枯,而浇水过多又容易导致基质积水致使插穗基部腐烂,因此基质的疏水性至关重要。在广州地区,为了在国庆期间营造盛花景观,通常在8月中上旬进行修剪,修剪的枝条可以为月季新品种的繁殖提供大量穗条。本文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广州地区夏季扦插月季是可行的,可以为南方高温地区夏季扦插繁殖月季提供参考。

3.2 结论

藤本月季光谱扦插繁殖采用河沙作基质,IBA 100 mg/L时,浸泡30 min,扦插生根率达到96%,可以满足生产应用需求。

猜你喜欢

条数河沙极差
厘清概念 领悟意义
沙子危机
驴拉奔驰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两新党建报道条数排行
作弊
对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探究
每只小猫给了猫妈妈几条鱼
方差中亟待澄清的两个错误观点
净化海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钓了多少条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