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与建构:大学生结构性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2021-07-21任彦骁周加雯黄怡昕梁睿涵孙依然

公关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任彦骁 周加雯 黄怡昕 梁睿涵 孙依然

摘要:当前,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呈现普遍化、群体化、集中化特征,需要更多关注其结构性问题。以社会整合与社会建构理论为视角,研究发现:(1)个体被整合失误加剧其结构性心理压力;(2)个体有效建构所处社会结构能够疏解其结构性心理压力;(3)个体的被整合度与建构能力不同,其结构性心理压力程度与类型存在差异。研究从结构性角度为大学生心理压力自适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结构性心理压力 社会整合 社会建构 心理健康

长期以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与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愈加明显;同时,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呈现出普遍化、群体化、集中化特征,即结构性心理压力较之个体性心理压力更为明显。如何控制、疏导大学生心理压力成为当前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探究其影响机制与应对策略则颇具意义。

一、研究视角

大学生心理压力过高由多重因素造成,可大致分为个体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刘玉新,张建卫,金盛华,2005)。在个体性因素层面,性格、经历与认知能力问题等都是导致心理压力的重要成因;在结构性因素层面,“社会整合失误”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压力过高的原因之一(时光英,2012)。针对结构性心理压力,需要从结构性因素入手提供社会支持,重在预防、调适(王俊秀,2020)。

在应对心理压力的过程中,个体往往采取不同策略,如自我调适、寻求社会支持等,能够克服结构性因素的消极影响,有效疏解压力(顾嘉旭,2020)。个体采取策略对抗结构压迫的行为,可以归结对自身所处社会结构的建构,这种建构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个体的建构能力。

本研究主要着眼于结构性因素导致的心理压力,即“结构性心理压力”,以社会整合、社会建构理论为视角,借鉴心理压力测量量表,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个案进行深入访谈,归纳个体被整合度、建构能力与结构性心理压力的联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与个案研究的方法。设计、发放并回收问卷,对问卷数据进行初步分析;采用最大差异法筛选得到其中典型且愿意配合进一步调查的8份个案,分别对其进行深入访谈;综合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对个案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二)测量指标

1.个体被整合度的测量

社会整合,包括文化整合、规范整合、意见整合、功能整合四个方面的内容(李剑华,范定九,1984)。研究将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结构划分为家庭、学校、社会三个维度,在每一维度内结合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的相关内容,采用一致性、规范性、平等性、互惠性四项指标衡量个体的被整合程度。

2.个体建构能力的测量

社会建构主义是一种后现代思潮而非具体的理论形态,社会建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吉登斯、哈贝马斯和布迪厄等。研究根据以上三名学者的理论将建构能力界定为对结构中资源与规则的利用能力、提出有效性诉求的能力、社会资本的拥有量三个维度。

3.个体心理压力的测量

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测量量表是相对成熟的。本研究借鉴相关研究经验,将心理压力分为三方面并对具体指标稍作修改:一是校园生活压力,包括感情压力、人际压力、消费压力、形象压力等;二是學业影响压力,包括考核压力、竞争压力等;三是自我成长压力,包括寻求自立压力和渴望沟通压力(杨进,张进辅,曾维希,2006)。

三、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问卷回收后,我们对各维度综合得分进行计算,并筛选出8例典型个案(见表1),随后分别对其进行深入访谈。

1.个体被整合度与结构性心理压力

在与8名受访者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整合实则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社会整合有助于个体间互惠性的互动;过度的社会整合则以群体压力的形式使个体屈服,成为“乌合之众”。在研究中,完全的低整合度情况并不多见,但整合度过高的原因较为复杂。

研究发现,1号个案由于渴望恋爱而承受较大压力,她的理由是“周围人都在谈恋爱”、“父母经常提及”,而非“喜欢某人”这样的个体性因素。1号个案所处的社会结构并没有带给她正确的恋爱观,而是通过结构压力使她产生焦虑,属于典型的“被整合失误”。从中可见整合失误对于个体心理压力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2.个体建构能力与结构性心理压力

当社会结构对于个体的压迫到达一定程度时,个体也能够发挥自身能动性,建构着所处的结构,但每个个体的建构能力存在差异,其建构结果也必然不同。

2号个案的被整合度较低且建构能力较强,性格相对坚强、独立,遇事更多是自行解决而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他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规划很清晰,不喜欢盲目跟风,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保持理智,因此总是有不错的收获,对自己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水平也较为满意。

3号个案的建构能力也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她主要依靠家庭的资源与自身学生干部的身份从而实现有效建构。她谈到,她的主要压力来自学业与工作:一方面,她需要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科研经历为今后出国深造做准备;另一方面,把学生干部的工作做好并不容易,因而感到较大的压力。对于压力,她直言:“压力没有什么,总能解决”、“不会憋在心里,会跟好朋友说”、“跟老师们都比较熟,有时候也会找他们谈谈心”。她能够充分利用所处结构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建构,这可能是她能够成功应对心理压力的原因之一。

3.个体所处结构与压力类型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个体被整合度与建构能力不同,其主要面临的结构性心理压力类型存在差异,我们结合问卷数据与访谈结果,将其归纳为四种结构与压力类型。

(1)支配型

支配型个体的被整合度相对较高,建构能力也较强,心理压力程度适中。支配型个体处于结构中优势地位,受制于结构的同时能够有效利用结构性因素疏解自身压力。

(2)服从型

服从型个体的被整合度相对较高,但建构能力较弱,心理压力程度也较高。服从型个体处在结构中的劣势地位,受制于结构的同时无法有效利用结构性因素,又容易被“灌输焦虑”,导致较大的压力。

(3)独立型

独立型个体的被整合度相对较低,建构能力较强,心理压力适中。独立型个体处在结构中的边缘位置,脱离了来自结构的被动影响,但能够主动地利用结构性因素,有效地弥补被整合不足的弊端。

(4)游离型

游离型个体的被整合度与建构能力都较低,心理压力较高。游离型个体处在结构中的边缘位置,脱离结构的支持,但也无法主动利用结构性因素,可能造成性格上的内向或是孤僻倾向。

(二)应对策略

纵观研究,结构性心理压力的最佳应对策略即为提升自身建构能力:即使一些先天性的因素难以改变,但能够在后天能力培养上下一番功夫。正如3号所谈的压力应对方法:保持乐观、多交朋友、解决问题。

7号个案在访谈中也提出了另一种策略。他对于现实的看法似乎更为透彻,因而选择追寻本心,以“活在当下”、“快乐”为第一要义,不在意所谓外在于个体的社会结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很难评判其观念是否过于消极,但当大学生个体面临当前难以解决之压力時,“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失为一种压力自适的明智策略。

四、结语

处在一定社会结构中的个体,其所面临来自结构的心理压力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处于从家庭到学校,再逐步进入社会的关键阶段,往往承受着来自复杂、变化着的社会结构所施加的压力而不自知,或是自知而无力改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或许需要新的思路:在解决学生个体性心理问题的同时,注重探索导致心理问题的结构性成因,通过提供必要的社会支持、激发其自主建构的意识,实现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自适。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S202010520001)

参考文献:

[1].李剑华,范定九.主编.社会学简明辞典.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第257-258页.

[2]庄源源,徐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学阐释[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5):172-173.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