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和她的女儿“小白毛”
2021-07-21牛双跃
牛双跃
1945年4月22日,中共七大召开前夕,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图 1),延安鲁艺的师生们正在为准备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们演出歌剧《白毛女》。一曲“北风那个吹……”感动了所有在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体代表,激扬的旋律、动人的情节让每一个人都潸然泪下。“白毛女”随即红遍了大江南北,并很快名播海外。
《白毛女》最早只是一个民间传说。20世纪30年代“白毛仙姑”的故事就流传于河北西部山区一带。后来被在《晋察冀日报》当记者的李满天(笔名:林漫)采集,于1942年6月写成小说《白毛女人》,并通过交通员送到了延安,对歌剧《白毛女》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这个“白毛仙姑”传说的大意是:贫农杨白劳靠卖豆腐与独生女喜儿相依为命。春节来临,黄世仁派狗腿子来逼债,打死了杨白劳,并抢走喜儿抵债。喜儿在黄家受尽了屈辱,黄世仁伺机强奸了喜儿,又要把喜儿卖掉。喜儿在佣人的帮助下逃进了深山。年复一年,喜儿靠偷奶奶庙的贡品度日。因为缺少阳光,又没食盐,日久天长,喜儿变成了“白毛女”。家乡解放了,喜儿被救下山,并与大春喜结连理(图2)。
延安鲁艺副院长周杨看到这个素材感觉很适合写成一部歌剧,为党的七大献礼。于是,就交给鲁艺教员邵子南先期创作,结果不甚理想。后由20岁的青年诗人贺敬之执笔。贺敬之果然不负众望,仅用3个月就完成任务。剧本遵循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立根之本,通过为党的七大演出,一炮走红,因此不仅成为中国歌剧的里程碑,同时也成了红色经典的不朽之作。然而在其成功的背后,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就拿“白毛女”和她的孩子“小白毛”来说,就颇具传奇色彩。先来看几本由我收藏的歌剧《白毛女》早期剧本和演出手册的封面。
1946年韬奋出版社发行的六幕歌剧《白毛女》(图3)剧本。封面图案是“白毛女”怀抱“小白毛”在风雨中奔跑。这也是我们目前发现的较早的六幕歌剧《白毛女》剧本。 194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布了此版本新书上市的消息,其中附图与剧本封面基本相似。从绘画特点、构图风格来看,均出自一人之手(图4)。
1947年嫩江文艺工作团翻印的歌剧《白毛女》(图5)剧本,图案是“白毛女”在给“小白毛”喂乳。这是一种较为稀有的翻印剧本,翻印的根据不知出自哪里,至今我们没有找到同一封面的版本。看来只好解释为翻印了内容,而封面是独自创作的。
1949年1月华东新华书店出版了歌剧《白毛女》(图6)剧本。以版画的形式再现了“白毛女”在山洞里怀抱“小白毛”艰难度日的情景。如此图案的劇本还有1949年6月的山东版。
1947年歌剧《白毛女》在香港演出,3家联合演出单位请大文豪郭沫若题写刊名,出版了《白毛女演出手册》(图7)。“手册”封面图案以颇为夸张的形象构图深刻表达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由于此“手册”只在香港演出地免费赠送,因此留存下来的很少。
1949年西北版的歌剧《白毛女》剧本(图8)。封面画得更是大胆。“白毛女”不仅怀抱“小白毛”,而且还敞怀跑光。这在新中国即将成立前夕的版本中十分罕见。同一图案的还有成都版的翻印版。
通过对这些歌剧剧本封面和“手册”的解读,我们便可以初步得知,这种封面设计与早期剧本的情节设计是基本吻合的。即喜儿被抢进黄家,被黄世仁奸污之后,逃跑躲进山洞,日久天长便成了“白毛女”。喜儿生下一个孩子——“小白毛”。
“小白毛”的降生并没有给喜儿带来快乐,反而更增加了她对黄家的仇恨。最初喜儿恨这孩子是一个孽种,总想掐死她。但又可怜这孩子“总归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所以就一直抚养,直到家乡解放,自己被救下山。
据早期歌剧剧本信息,喜儿被救下山之后,不仅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而且还在当地政府的主持下获得了黄世仁和穆仁智的赔偿。这在我们所发现的歌剧《白毛女》早期剧照和连环画中可以看得更加详细。
1949年8月香港新民主出版社出版了由曹平绘制的《白毛女画册》(图9、图10),其中一段便描绘了“白毛女”和“小白毛”在山洞生活和解放后获得补偿的情节。文字最后写道,政府“决定从黄世仁的财产里拨出五间房子、二十亩地、十石粮交给喜儿安家”。
1951年3月由牛耕木刻,邵子南作诗,西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白毛女木刻和诗》(图11、图12、图13)也描述了“白毛女”和“小白毛”在山洞生活的情节。特别是在全诗的最后,八路军来了,家乡得到解放,喜儿被救下山开始了幸福的生活。邵子南在诗的末尾写道“母女二人多亲爱,进进出出不离分。女孩长得变了样,又好看来又聪明。”这是我们所见到为数不多的将“小白毛”的性别写得很清楚的作品。
由此可见,早期情节“白毛女”不但怀孕生下了“小白毛”,而且把她抚养成人。
那为什么在以后的剧本或演出中“小白毛”又消失了呢?关于这个问题当时还真展开过一场大讨论。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喜儿头发怎么会变白;“小白毛”是一个孽种,应不应该存在;更有甚者提出喜儿被强奸一次能不能怀孕。参与大讨论的人数众多,就连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也参与其中。他在对歌剧《白毛女》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对“白毛女”头发变白产生了质疑。后来他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1947年2月27日上海出版的《文萃》周刊上。
通过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喜儿头发变白还是有科学根据的。其它问题很难定论。“小白毛”的存在对于剧情的发展没有必要的连带关系。所以就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该保留的保留,该改编的改编。于是“小白毛”就渐渐消失了。
延安时期“小白毛”的饰演者众说纷纭。2004年5月23日作者随电影《白毛女》编剧之一的杨润身先生去北京采访歌剧《白毛女》的主演王昆老师,她为作者提供了一张她和“小白毛”的生活照(图14)。王昆介绍说,“这个小孩儿就是首演‘小白毛的边江,人们都叫他边黑蛋儿。边黑蛋儿从延安时期就演‘小白毛,一直演到张家口。这是在张家口拍的。”
2014年2月25日孟于老师寄来4张她早期演出《白毛女》的剧照(图15),其中在这一张“白毛女”怀抱“小白毛”剧照的背面标注了一段文字:“原第四幕一场喜儿带着孩子在山洞里。1948年底去掉了此情节。喜儿,孟于。小白毛,边黑蛋(边军、徐婕之子)”。
孟于,四川成都人,著名歌唱家。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音乐系,曾任华北联大文工团员。1945年后主演《白毛女》等歌剧。她的题赠也证实了“小白毛”存在的时间概念。
那么“小白毛”到底存在了多长时间呢?有资料显示,直到1950年电影《白毛女》上映,“小白毛”的影子还依然存在。以此推算“小白毛”存在的时间应为1945年春至1950年春。但是应该说这种存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因为歌剧《白毛女》自延安诞生以后就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而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和教育效果,都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改编。这也就是歌剧《白毛女》早期剧本为何会存在版本不同、情节各异、结局不一的根本原因(图16)。
(责任编辑:屈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