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治博物馆馆藏八义窑红绿彩瓷器鉴赏

2021-07-21王文玲

收藏与投资 2021年6期
关键词:红绿彩瓷长治

王文玲

红绿彩瓷是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山西长治八义窑红绿彩对我国彩瓷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其不仅孕育了元代釉上彩绘瓷艺术,还直接影响到明清五彩、斗彩、粉彩乃至珐琅彩的创制。红绿彩这种“极俗而雅”的创新性陶瓷装饰艺术打破了传统单一色釉的装饰技法,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使得中国瓷器走上绚丽多彩的发展之路。同时,红绿彩瓷又是多民族文化艺术融合的产物,与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关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有效填补了我国金代陶瓷史方面的研究空缺。本文以长治博物馆藏八义窑红绿彩瓷器为例,对红绿彩和八义窑进行了简要介绍,分析了八义窑红绿彩瓷器的艺术成就和文化特征以及浓厚乡土气息的地域特色。

一、红绿彩和八义窑

(一)红绿彩

红绿彩,在早期的考古文献中被称之为“宋加彩”或者“金加彩”,是北方磁州窑系开创的一种特殊装饰工艺的釉上彩。随着对红绿彩器的不断深入研究,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红绿彩瓷的产生年代在金代中后期。红绿彩瓷是指在已经烧成的白釉瓷上,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要原料,通过毛笔蘸红绿彩料绘制成植物或动物纹饰,最后经过800 ℃的低温而烧成的独具特色的一种瓷器。红绿彩瓷的出现为中国陶瓷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红绿彩瓷器的发现源于20世纪初期,叶麟趾先生在其《古今中外陶瓷汇编》一书中“宋朝瓷器”一章的“磁州窑”一节里就谈到了红绿彩“尚有红绿黄三种彩色者”,这应该是关于红绿彩瓷器最早的文献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以及江西等省都发现了红绿彩瓷器和窑址。从考古发掘中可知,红绿彩瓷比较常见的有碗、盘、罐等日用品和一些菩萨、天王、婴儿、侍者、妇女等瓷塑品[1]。

(二)长治八义窑

山西省境内发现红绿彩瓷器的窑址有长治八义窑、东山窑、南泉庄窑、大同市浑源青磁窑、临汾龙祠窑和高平窑,其中八义窑是生产红绿彩瓷器最重要的窑址,以烧红绿彩瓷最为著名。八义窑创始于宋代,延续至明清时期,一直以来就有“北方瓷都”之称,是山西东南部比较有影响力的民间用窑,主要分布在长治市上党区八义镇的八义、东山、南泉庄等村落一带。在宋金时期八义窑产瓷较多,主要有纯白瓷器、白瓷红绿彩器、白瓷黑花器、白瓷黑彩器等,以碗、盘、罐、碟等民用器皿为主,也有人物俑等,其中红绿彩瓷器的比例约为1/3。八义窑烧造红绿彩瓷器主要以花卉纹为主,纹饰笔触奔放豁达,略显稚拙,主要是在素白瓷上以红绿二彩勾画各种纹饰,以红彩为主要色彩,绿彩仅用于辅饰。从出土器物色彩的附着性能上看,一类极易脱落,一类不脱落,可能是由于绘画时彩料的浓淡或烧成温度的不同,红绿彩呈现多种不同的色阶[2],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长治博物馆藏红绿彩瓷器赏论

金代八义窑红绿彩瓷碗(图一),高3.95厘米、口径为8.96厘米、底径为3.24厘米、重0.074千克,1986年于长治潞州区北石槽砖瓦厂出土。口微敛,弧形壁,小圈足,底足修整规矩,足端平切。胎体呈土黄色,表面施一层白色化装土,外罩透明釉。碗里口红彩画2道粗细线纹,碗底内部以红绿彩勾画出折枝花卉纹,以红彩勾绘,绿彩点涂花叶,这种技法被称为“勾红点绿”。图案风格洗练、古朴、豪放、率意、生动,显现出浓郁的民间韵味;色彩明快、艳丽,写意抽象,寥寥几笔却神采飞扬。外壁不加装饰的技法或许是古代工匠有意而为之。在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作为碗、盘等日用的器皿,其内侧为观察的主要部位,而将纹饰绘在这些器皿的内侧腹壁或内心底,既有赏心悦目的功用,也是浓厚的生活情趣的具象表现,体现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金代白釉红绿彩折枝花卉瓷碗(图二),高3.1厘米、口径8.25厘米、足径3.42厘米、重0.065千克,征集而来。口微敛,弧形壁。胎体呈黄色,表面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碗里口红彩画两道粗细线纹,碗底内部以红绿彩勾画出折枝莲纹,中间以绿彩点饰,近口沿处用红彩画两周线条,整个花纹简练奔放。红彩薄而绿彩厚,红彩比重大而绿彩少,可谓是“红肥绿瘦”。红绿相得益彰,色彩比较鲜艳,风格简朴洗练,写实写意相结合,有效汲取了民间的绘画特点。折枝莲纹是宋金红绿彩中运用最多的莲纹构图方式,常见于碗、盘、罐、瓶等器物上,多是淳朴自然的民风及深厚艺术功底的形象表达。

明代红绿釉彩“三顾茅庐故事”瓷罐(图三),高28.44厘米、口径17.65厘米、腹径30.61厘米、底径21.22厘米、重7.323千克,2001年于长治市惠丰厂明墓出土。该大罐造型为圆唇,矮颈,丰肩,鼓腹下部内收,近底部外撇。颈部饰花纹和简化蕉叶纹,肩部饰缠枝花纹,圈足部饰赶珠龙纹。腹部以红绿彩绘制三顾茅庐人物故事纹,色彩对比鲜明,人物表情生动传神,画工细腻自然。图案布局巧妙,层次鲜明,色彩艳丽,显示当时瓷绘艺术的水平与特色。“三顾茅庐”的故事最早记载于《三国志·蜀志》卷五:“凡三往,乃见。”《诸葛亮传·前出师表》又有详细表述:“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三顾茅庐的故事流传广泛,在元代以后的瓷绘装饰上有着风格迥异的画面呈现,装饰技法较为丰富,有青花、红绿彩、粉彩等,在时间上也跨越了元、明、清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装饰技法从侧面巧妙地呈现了世人的形象样貌与风情习俗。由于红绿彩三顾茅庐图器物多出现于明代晚期,据此可知该件瓷罐属于明晚期的器物。这也充分说明白釉釉上红绿彩瓷器,元明时期仍然在继续生产,可见红绿彩瓷器影响之深远。

三、长治八义窑红绿彩藝术成就

(一)八义窑瓷器类型与纹饰

山西省作为瓷器大省,在其境内发现70多处窑址[3],其中长治八义窑红绿彩最具有代表性,该窑址也是晋南地区重要的陶瓷产地。从考古田野调查可知,八义窑作为山西典型的民窑,红绿彩瓷的商业化程度并不高,并没有在山西境内进行广泛生产,主要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生活需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曾对长治八义窑进行了系统的考察,据《山西长治八义窑试掘报告》,八义窑出土器物以白瓷为主,也有少量的黑釉和三彩瓷器,而白瓷红绿彩瓷器是窑址中堆积最多的一种。从器物类型而言,长治八义窑以碗、盘、盏、钵等为主,也有少量的小型人物俑,这些瓷器中碗的数量较多;从器物纹饰方面而言,主要是以花卉纹为主,有牡丹、莲花、菊花、折枝花草等,也有少量的鱼纹、禽鸟纹等与折枝花卉纹相互搭配。尤为重要的是,八义窑的碗类器物多用5个支钉支烧,故而碗内多有4处近似椭圆形的条状垫烧痕,这是该窑口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如《中国陶瓷史》中曾记载:“山西长治八义窑,在窑址采集到一些红绿黄彩绘碗的标本,纹饰布局具有地区特色,以花卉为主,多数画折枝花,口红彩画粗线纹二至三道,间以绿彩点饰,分布在四面,外部露胎呈紫色,足上有5个支钉。”[4]

(二)八义窑瓷器色彩装饰

《山西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华》一文中指出:“长治八义窑烧制的红绿彩瓷,色泽鲜艳,笔意豪放,充溢着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是磁州窑系中名贵品种,为后世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体而言,长治八义窑白釉红绿彩瓷的品种有纯白釉瓷上施彩和白釉黑花瓷上施彩,多以白釉瓷上施彩为主。同时,这些红绿彩的胎体大都呈土黄色,其表面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外罩透明釉。从色彩装饰上来看,八义窑瓷器常以白釉为主要底色,在白瓷上面施以红绿彩绘制成红绿相间的纹饰,红和绿在瓷器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些瓷器有着大红大绿的特点,其色泽艳丽,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5]。尤为重要的是,这些红绿彩存在着较大的色阶,颜色的深浅变化万千,红彩是以铁为着色剂的矾红,色泽相对比较纯正,而绿色着色素为銅,呈现出墨绿、浅绿、褐绿和翠绿等,也有少量的黄色,呈现出浅黄、明黄、金黄等色泽。八义窑一般多用红绿两彩,黄彩使用较少,多用在花叶叶头和边饰上进行点饰。从出土物的保存情况来看,红色描绘纹饰部位大多色彩鲜艳、保存情况良好,而使用绿彩和黄彩的部位常有脱彩的现象。由此可知,红彩比较稳定,这也是金代山西八义窑红绿彩瓷大多先以红彩描绘轮廓线,然后在轮廓线内采用绿彩以及黄彩、红彩进行晕染的主要原因[6]。在绘画风格上,红绿彩的出现是对瓷器装饰手法的一种新突破和尝试,主要采用工笔兼写意或没骨法,画面布局多用边线,以勾画和填涂为主要绘画技艺,纹饰的线条流畅,图案清新自然,对后代彩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更是开创了中国陶瓷器物上施彩绘画的先河。

参考文献

[1]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长治八义窑试掘报告[J].文物季刊,1998(3):4-25,58,98.

[2]吕军,周高亮.山西、河北地区出土的金代红绿彩瓷器的比较研究[J].文物世界,2011(2):3-11,29.

[3]曾昭冬.关于山西红绿彩瓷的初步探讨[J].文物世界,2014(4):6-10.

[4]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246.

[5]王爱国.红绿彩“清”字碗与八义窑红绿彩瓷[J].沧桑,2002(2):53-54.

[6]韩静,杨冰.浅析山西长治八义窑红绿彩[J].景德镇陶瓷,2019(2):33-34.

猜你喜欢

红绿彩瓷长治
马晓军
初春
浅析明清时期彩瓷纹样的艺术特征
中德智能制造科技创新中心在长治成立
基于协同理论的“红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基于AHP法的长治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
谈浅绛彩瓷画及其蚌埠传承
伍礼文
探析宋三彩瓷枕的艺术风格
我失去了世界上唯一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