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

2021-07-21高沁春

课外语文·上 2021年5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审美教育高中语文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背景下,审美教育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如何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成为了高中语文教师普遍面临的课题。对此,本文就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旨在通过审美教育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促进高中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为提升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名著阅读;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0490(2021)13-0007-02

【本文著录格式】高沁春.如何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21,20(13):7-8.

一、巧设导语,培养审美意识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初始环节,这一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集中注意力,是否对接下来的学习内容产生求知欲具有直接的影响。导语的设计目的便是为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出主题,通过导语带领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教师在审美教育的渗透中应从导语的设计入手,借助导语的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在名著阅读中的兴趣,从而主动发现美。

以《雷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具有情境的导语,如“响在天边那沉闷的雷声,淋湿往事那凄清的骤雨。穿过六十年的苍茫,化成一场久远的哭泣”。这样的情境导语设计凸显出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价值,在导语中透露出了《雷雨》这部名著作品的思想内涵,以及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可以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导语中包含的情感因素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活跃因子,在整个审美教育的渗透中渲染着色彩,推动着学生主动探索名著作品的艺术世界,起到传递“美”的作用。同时,在导语的设计中教师应抓住《雷雨》这部作品的情感线路,在导语设计中包含作者的复杂情感,以悲伤的情境创设以及富含情感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将学生引入到《雷雨》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在名著作品的阅读中感受到作者复杂的情感,对悲剧社会引发的现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受到作品中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所感染。

巧妙的导语设计,可以率先带领学生进入名著作品的情感世界,透过导入的分析体会到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激发学生对名著作品背后情感世界探索的渴望。从审美教育的角度出发设计导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每一部名著作品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意义,需要读者主动地探索与发现,需要读者在阅读中进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领会到其中包含的微妙情感,以此为审美教育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指导诵读,获得审美体验

艺术美是名著作品共有的特点,其优美的语言文字、铿锵的节奏把握会让读者在诵读中感受到美。诵读是学生语文阅读学习中的重要方式,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对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并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习惯,在诵读中增加学生对文本的意境、形象、精神等方面的体验,从而在名著阅读中感受到审美乐趣。

仍以《雷雨》为例,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领读、齐读、分组读、配乐读、竞赛读等等,不同诵读形式的切换会让名著阅读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让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走出单一化的枯燥朗读模式。诵读形式的切换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雷雨》这部戏剧中的人物内心活动,体会《雷雨》中每一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如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在《雷雨》诵读教学中的运用,教师选取了第二幕中的周朴园和鲁侍萍关于侍萍投河自尽一事的对白:

鲁侍萍:她没死。

周朴园:她没死?不会吧?我看见她衣服里面的绝命书。

鲁侍萍:她又被人救活了。

周朴园:哦,救活了?

先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段对话,独立思考这段对话中周朴园、鲁侍萍的心理变化。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段对白,在分角色朗读中要求学生有情感地朗读,重点揣摩周朴园的“哦,救活了?”这句话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在分角色朗读中学生更容易体会到周朴园的“哦,救活了?”的潜台词是“救活了,她怎么没死?”,这句话与之前周朴园所说的思念侍萍的心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可以将不同人物的语调、表情展现出来,凸显出周朴园伪善的丑恶面目,使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获得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很多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求“字正”“腔圆”,这一点本身无可厚非,但是若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过度地要求“字正”“腔圆”,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造成本末倒置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从名著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到“思想”与“情感”。因此,在以审美教育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对字里行间的思想挖掘,加强对节奏的掌握,促进学生在名著阅读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在经典诵读中将自己视为文中之人,以文本为媒介,实现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三、深入品析,强化审美能力

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诗境美都是名著阅读教学中需要挖掘的审美教育养分,需要教师在名著阅读指导中带领学生进行深度的分析与品味,从这些“美”的元素分析与品鉴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审美教育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践行,同时也促进高中学生名著阅读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分析这部名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之美。

首先,《红楼梦》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独特的、典型的特征,曹雪芹先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及时代背景、故事情节等侧面的烘托,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之美。其次,教师应在审美教育的观照下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美,如在王熙凤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可以从王熙凤的出场方式入手,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体现出了她的与众不同之处,而且当一大家子人在贾母面前小心翼翼时,王熙凤却笑声放诞地出现在众人面前,可以从此处看到王熙凤在贾家的地位比较高。在简单的几句寒暄之后,王熙凤便对林黛玉开始了一连串的问话,问话过程中王熙凤占据了话语权,体现出的是王熙凤人物形象中的能说会道、八面玲珑的特点。指导学生分析王熙凤的人物形象之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语言艺术表现力,仿佛王熙凤这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将王熙凤的人物特点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让人过目难忘。

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所展现的是名著作品的艺术魅力,教师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应以语言品析为核心,并引导学生从语言的分析中获得美感,让学生掌握名著阅读品析的方式,学会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感受整本书阅读所散发出的美,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有效拓展,提升审美境界

早在1956年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中就已经在知识拓展方面提出了要求,坚持在阅读之后的课后作业里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除了练习题的训练之外,教师可以设置一定量的开放式作业,如改写、画图、辩论、讨论等,这些课后作业的拓展环节设计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在《声声慢》的课堂阅读鉴赏之后,学生了解到李清照在作品中所表达的许多愁绪,教师让学生填写“怎一个_____字了得”,并围绕“愁”字写一首短篇诗歌。此时,不仅让学生从诗歌鉴赏中感悟到了美的语言表达,还让学生在填空中提炼出文章中的中心词汇,通过短篇诗歌写作的方式将名著阅读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在发现美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美,升华审美教育的成果。

其次,应拓宽学生的审美渠道,丰富名著阅读素材,打通古今中外名著阅读的审美体验。

在部编版高中语文必读名著中主要包含了《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呐喊》《边城》《红岩》《雷雨》《老人与海》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选读书籍,如《三体》《活着》《了不起的盖茨比》《变形记》等,通过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名著书籍库的拓建,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古今中外名著的博览厚积上碰撞出更多审美的火花,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促进学生审美境界的升华。

五、结语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推荐的文学名著作品是经过众多专家精挑细选的,其中的每一部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为审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审美教育的有效落实方法,掌握践行审美教育的策略,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严明玉.浅析高中語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高考,2018(12).

[2]樊晓丽.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课外语文,2018(12).

[3]林琳.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 情感读本,2020(11).

[4]叶新潮.探究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现代化,2017(31).

[5]曹冲.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

作者简介:高沁春,女,1981年生,江苏常熟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审美教育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