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虹”者之愿
2021-07-21黄喜祖
黄喜祖
这里,曾经是风萧马嘶的古渡,记述着开漳圣祖陈元光,开疆拓土进军海岛的一段传奇;这里,也是见证“谷公”(谷文昌)移山填海造路那道历史,是将东山天堑变通途出入门户的唯一;这里,如今一道大桥飞架两岸犹如长虹,车水马龙,日夜川流不息……它,就是国道357东泸线东山八尺门跨海战备大桥,一处被东山公路人万般呵护的东山岛路桥交通大动脉。
牛铃摇春光,“春风花草香”的阳春三月。行走在这处可以纵览八尺门海景的大桥之上,春风携带着咸味,一缕缕,从海面上吹来;一辆辆车子风驰电掣,车轮带起的灰尘,由车尾旋转着扑面而来。
东山公路分中心年轻的路政员林文亮告诉我,作为养路工人,这是他们每天必须经受的“功课”,必得承受的“历练”,必然遭遇的“难堪”;所以,“看着车轮滚滚起,吸进了汽车尾气;夏日战得了酷暑,严寒经得住‘刀子;扫平坎坷成大道,斗罢危难再喘气……”这是他们公路人的真实写照。
其实,公路人虽然艰苦,但却不乏豪情与坚毅。话锋一转,林文亮即刻把我带进了眼前这座八尺门公路大桥建设时的情景:它可是咱东山岛第二座跨海大桥,建于2006年4月,总长度519.4米,共有15个桥墩。别看它现在比起其它两座大桥是“小”了些,但可是“大”有来头。
从林文亮的介绍中,我得知,单就八尺门跨海大桥所肩负着“重任”来讲,并不比其它的兄弟桥轻;它直接承担着对岸云霄县、漳浦县以及邻近县货物运输、建筑工地、私家等车辆往来,可谓是“重任”在肩,无疑是一道畅通往来的交通命脉,畅达社会经济的动脉。
“人勤春早,春天是公路人养护的季节。”当我们来到这处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东山公路分中心坑北公路站,刚刚从八尺门大桥养护下来,还没来得及脱下“橙黄色”工服的站长杨福才对我说。
“养护这座大桥,一直是我们坑北站护路人一份重任在肩的职守,自建设完工交付公路系统养护之后,我与全站的工人,一直伴随着它。”
一打开话匣,杨福才与其他工友,便给我讲述了他们一个个饱含着苦累与艰辛,却无怨无悔的心路历程。
抛洒滴漏,是公路上屡见不鲜的“常见病”,如果是一般的路面,也许“危险系数”不是太高;但对于桥梁来说,如不及时清理,轻者将导致车辆颠簸、危及行车安全,重则那就会出现车辆翻倒、危及大桥。因此,养护工人必须按照季节、时段和情况及时上路实施清除,畅通道路,确保路面无障碍。一天早上,坑北站养路工人一上桥就发现,桥面上散落着一块块机砖,在桥面上形成了一条“砖头带”,有些已被过往的车辆压碎,部分落在桥梁的间隔缝里。大伙儿马上摆放好施工标志以及隔离状锥桩,提醒过往的车辆绕行,即刻将那些横亘的“危险砖头”一个个清扫干净,再用手将那些掉落在桥上间隔缝中的“硬茬”抠出来。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清除,大家擦擦汗水,这才放心地收工。“清理诸如此类的路面‘常见病,是我们护桥工人的‘常态化工作。”杨福才接着说,“昨天,我们才将一段因抛洒滴漏,而造成桥面坑洼不平的路面铺平。”
对那些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公路人更要随时待命,闻风而动。
前年,因为台风突降,八尺门大桥附近的桥头引道路边树木被刮倒,横亘在道路之中,如不及时排险,一旦车辆碰撞出现险情,桥上的车辆必将滞留,大桥的负荷加重,也是一个危险源。站里的养护工人,二话没说,披上雨衣,冒着大雨,驾驶清障车,带着清障工具,倾力出动;尽管汗水掺合着雨水,手磨出了血泡,树枝刮伤了腿脚,大家的心愿,就是及时抢通道路,保护大桥安全!
一年的11月22日22时许,大雨滂沱,正值冬季,一辆运载40吨玻璃的货车行驶至东山县国道357线临近八尺门大桥附近时,因司机一个不当的紧急刹车,加上雨天路滑,导致车子重心不稳,车上玻璃全部倾倒路面,占据了4个车道,严重影响过往车辆的通行。接到110报警电话后,东山公路分中心立即指派坑北公路站,组织4名养路工赶赴现场清理,及时在事故两端摆设警示标志,引导车辆避让有序行驶。同时,调来铲车将地表上的大块碎玻璃铲入货车运走,而残留的细小玻璃渣容易对过往车辆造成二次伤害,铲车也无法起作用,只能靠养护人员在雨中人工清理。直至翌日凌晨,养护工奋战2个多小时终于将碎玻璃全部清扫干净,确保了大桥畅通无阻。万幸的是,事故发生在夜晚,货车旁无其他车辆,散落的玻璃未对其他车辆和司机造成伤害。
豪情以汗水,荣誉耀心扉。坑北公路站先后两次荣膺省总工会授予的“工人先锋号”和“模范职工小家”光荣称号。
这样的养护故事,真是不胜枚举。桥梁“五官检查”、桥墩“整体透视”、桥洞“定期安检”,那是必须时时关注,时常观察,时刻关心。东山公路分中心党支部书记李桂林形象的比喻,使我这名不懂公路养护常识的人,也能初步知晓,那是养护工人在对大桥施行的犹如对人体之“外观”“肢体”“骨骼”,直至“五脏六腑”等的“望闻问切”,精心“调养”“调理”及至“施治”,让大桥,更为健美,更加强筋壮体。
除了人工的常规养护,对大桥的贴身“关照”,在省市公路主管部门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已经过渡到机械化养护,以及借助科技手段对大桥进行精细化的“呵护”,那可谓是养护工人的一大造化。
东山公路分中心主任朱坚钦接着介绍,善于总结经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式,降低和减少桥的路面病害。东山公路分中心分别对待:对大面积的坑槽,采用挖补修复,将病害部位采取切割、吹净、喷润、摊铺水泥混合剂等工序进行修补;而对桥面病害面积较小较浅的坑槽及不规则裂缝则采用先铣刨再用新型材料“华夏一号”进行修补,此材料可直接涂抹在病害部位,有超强的抗压和粘接强度,可实现超薄修补,在高速和高压的行车状态下不会出现破碎和脱落现象。
对大桥进行号脉、诊断、医疗及至实施精确部位的“手术”,可谓是方式与手段,实用、适用、适合。
这几年,漳州公路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对大桥从路面、底部、桥墩等全方位的精确体检达到24次,及时发现潜伏的隐患和病害56处,采取排除、修复、加固等达到了24次,修补总面积2200平方米。为此,东山公路分中心工会以及中心主任朱坚钦,分别摘取省交通运输工会“福建省交通运输工会先进职工之家”和省总工会“职工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荣誉称号。
2016年5月25日下午,路政员小林接到位于大桥近邻的后林村老年人协会来电称,临近端午节,村老协会预将两艘龙舟放置于八尺门大桥下,但因听闻公路部门一直在整治桥下空间,又看到桥下张贴着“禁止利用公路桥梁进行牵拉、吊装等危及公路桥梁安全的施工作业”的路政宣传牌,特来电咨询是否违章。
路政员虽然已经明确告知老人们禁止置放龙舟,但还是放心不下,立刻赶过去查看情况,并与村老协开展对话,进行劝导与沟通。路政人员以案说法:2016年初,漳州大桥南端桥下废品堆放点突然发生火灾,导致桥梁结构局部受损的真实案例,与老人们细细讲端详,顺带将相关公路法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向老人一并介绍。
响鼓不用重锤,道理一听明。掏心的话,入情入理,老人有点触动,也若有所思;路政人员趁热打铁,为放龙舟的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情理法,终于将老人们的心说动了,觉得如果不听路政人员的善意指导与规劝,一旦发生不测,那是“菜瓜贡狗双头了”,有可能为此得去看守所了。他们决定再商议龙舟的放置处。桥洞放置龙舟一事,得到了妥善解决。
凡此种种,为了大桥安全,东山公路人动了一番的心思,还针对桥洞下经常有养殖户,为图一己之便,临时用于加工海产品的违章搭盖,实施桥洞空间违章大整治;发现群众危及大桥的危险源,及时劝导拆除;并划定区域“红线”,制止养殖户的违章行为,消除人为危及大桥安全的隐患,营造道路安全的保護法治宣传,让“护路保桥,人人有责”深入人心。
“突突突”,似春雷,伴随着料峭的春寒响起;“沙沙沙”,如春雨,幻化出一道道彩虹犹如腾龙;“吭吭吭”,像春牛,奔忙在田野垄上行……那不是公路人辛勤劳作的身姿吗?
让“卧龙”安康,行者安心,大道无恙!这就是护“虹”者之愿——安全,安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