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下的“玫瑰花”
2021-07-21王紫涵
王紫涵
摘 要 本篇设计的宗旨是设计探讨过程让学生习得解读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具备真实的获得感。以“三问”开始,通过“三关注”的途径,深入探讨文本,归纳出结论。
关键词 《红楼梦》;探春;三问三关注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红楼梦》人物研读的方法——“三问”“三关注”。
2.学以致用,课下自行研读其他女性形象。
【教学重点】
1.建构《红楼梦》人物专题研读的经验和方法。
2.培养质疑、探究和辩证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探春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有人说《红楼》是一扇门,开得越大,世界就越小!
也有人说《红楼》是一扇窗,看得越远,世界就越近。
的确,红楼一梦尽苍生,曹公把大千世界浓缩成了贾府,呈现给了我们。在这贾府之中有个三姑娘,人称“玫瑰花”。兴儿评说:“玫瑰花又红又香,无人不爱的,只是刺戳手”。可见这三姑娘很特别——有香亦有刺。曹公有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尝试解读一下这三姑娘的可爱之处,以及她的刺又是什么?
二、明确目标
(过渡)在解读探春的过程中,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和掌握《红楼梦》人物研读的方法,我们以探春为例来品味、感受这种方法的效用。
同时《红楼梦》里不仅有探春,实际上它是有着万艳千红的,很多人物都值得我们去摩挲品读。但是课时有限所以就需要大家习得方法,然后学以致用利用课下时间自行品读。
那么这个方法是什么呢?我将它概括成两个词——“三问”“三关”(三种提问、三项关注)。(PPT展示教学目标)
三、提出问题(于有疑无疑处设问——在一般人停止思考的地方,向前迈一步)
1.理论说明
(过渡)首先我们来看“三问”,三种提问。“学会发问”是研读人物的基础。《礼记》倡导:“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1)【正面问】探春做了什么?为什么做?
(过渡)首先:正面问——“探春做了什么?为什么做?”在这一问中,我们要关注人物行为,看她做了什么,然后由果溯因,追溯人物行为背后的原因。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来强化对人物的理解。
由果溯因法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多次提到,大家都比较熟悉,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以上是第一问。
(2)【对比问】探春做的事,其他人做了吗?如果没做,为什么?
(过渡)第二问对比问——“探春做的事,其他人做了吗?如果没做,为什么?”在上一问中,我们仅从人物自身这一个角度来切入,有些单一。要想更透彻的理解人物,还需要把人物放在大的背景中,放在与他人的对比中。看看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是如何表现的。在对比中,丰富人物形象。
(3)【代入问】如果你是探春,会不会做?为什么?
(过渡)上面两问都是以客观、冷眼态度来研读人物,这种角度有优势,但也有其弊端。它的弊端就是太过冷静而缺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当事不关己时都能深明大义,慷慨激昂,但是如果换做自己呢?在众多关系纠葛中何去何从、何取何舍?所以,“以己度人”方能感同身受。
以上就是“三问”,三种提问。以上仅是理论说明,大家可能感觉有点蒙。没关系,下面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
我们都知道探春在贾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插曲,那就是“赵国基事件”,下面我们就以赵国基事件为例,看看如何提问。
2.教师示范——以“赵国基事件”为例
(1)关注行为
(过渡)首先我们要关注人物行为,这也是我们提到的另一種方法“三关”当中的第一项关注——关注人物行为。分析在这一事件中,人物有哪些较为突出的行为表现?
探春哪些行为引起了你的注意,甚至让你感到疑惑不解?
①身份问题上,探春极力与赵姨娘撇清关系(划清界限)。
(明明舅舅死了,却说“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
②李纨应允,凤姐默许,却执意不肯添赏银。
(李纨: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凤姐: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
(2)发问
【正面问】①探春为什么要极力撇清与赵姨娘的关系(划清界限)?
②探春为什么执意不肯添赏银?
【对比问】①身份问题上,探春与谁身份地位相似,但行为表现却大相径庭?
②迎春几乎不在意庶出身份,对比迎春,分析探春极力撇清关系的原因。
【代入问】①“赵国基事件”中,如果你是探春,在李纨应允、凤姐默许的情况下,会不会添赏银?
②如果你是探春,会不会极力撇清与赵姨娘的关系?
3.牛刀小试——以“抄检大观园事件”为例
(过渡)下面的环节针对“抄检大观园事件”对人物进行审问。探春的哪些行为引起了你的注意,甚至让你感到疑惑不解。
(1)关注行为——激烈对抗抄检(护婢、打了王善保家的)
①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②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
③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巴掌。
(2)发问
【正面问】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探春为什么敢于激烈对抗抄检?
【对比问】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三春”及宝黛都是如何表现的?
【代入问】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如果你是探春会不会激烈对抗抄检?
四、筛选整合问题,学生探讨
(过渡)时间关系,我们挑选出最典型的提问来共同探讨。(板书)
“赵国基事件”中,如果你是探春,在李纨应允,凤姐默许的情况下会不会添赏银?
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三春”及黛玉都是如何表现的?
为什么探春敢于激烈对抗抄检?
迎春不在意庶出身份,对比迎春,分析探春极力与赵姨娘撇清关系的原因。
五、关注格局
(过渡)分析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个问题——社会格局。
我们学过《乡土中国》,知道中国传统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會,而贾府正是差序格局的典型代表。如果贾母是这个格局的中心,那么其他几圈又分别是谁呢?请画出贾府的差序格局图,标出探春、王熙凤、王夫人、林黛玉在格局图中的位置。
在这个格局图中,最内圈是王夫人,王熙凤当家但实际的掌权人是王夫人,贾母对黛玉的疼爱不言而喻(比如第七回提到贾母说孙女们太多,一处挤着不放便,只留宝玉黛玉两人这边解闷,却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实际上探春是远离中心权利的。
六、分析问题
一会儿在研读过程中,如果你对我的理解有异议,那么你可以随时打断我,老师很希望听到大家的独特理解,红楼的魅力也在于它可以承载多种解读。
1.“赵国基事件”中,如果你是探春,在李纨应允,凤姐默许的情况下会不会添赏银?
(PPT打出李纨、凤姐、赵姨娘的相关语言)(讨论)
【观点一】会。
反正李纨、凤姐都默许,又不花自己的钱,拿着官中的钱给生母争颜面。
但是添赏银真的就能争来颜面吗?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会儿来探讨。
【观点二】不会。
(1)按规矩办事(关注语言)
(过渡)首先明确二十两这数给得对不对,是探春故意刁难赵姨娘少给她吗?不是,从哪看出来的?
如:“这是祖宗手里旧规矩,人人都依着,偏我改了不成?也不但袭人,将来环儿收了外头的,自然也是同袭人一样。”
(过渡)我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依据文本,关注人物语言,这是第三关(前两关:关注行为、关注格局)看来二十两数是对的,依照的是祖宗手里的旧规矩。那么到这儿有同学可能会发问,一定要按规矩办吗?李纨和凤姐都默许了,偶尔破个例不行吗?
(2)封刁奴之口(关注语言)
“若办得妥当,大家则安个畏惧之心,若少有嫌隙不当之处,不但不畏伏,出二门还要编出许多笑话来取笑。”
可见刁奴的心性,在探春的背后,有很多像吴新登家的等不怀好意的刁奴等着看这个庶出姑娘的笑话。一旦探春破例徇私情,以后就难以服众。
这是不能徇私情的一方面原因,还有其他原因,你能找到吗?
(3)给王夫人、凤姐以交代(关注语言和格局)
(过渡)她虽管家,但时时受王夫人和凤姐的制约,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权利。这里涉及第二关——关注格局。
①“若不按例,别说你们笑话,明儿也难见你二奶奶。”
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实际上文本中也有体现。且凤姐并非真心想添赏银。如果她真心想给,不让探春为难,她直接打发平儿赏了就是,她表面默许,实则考察探春,所以探春很生气。
(总结)通过代入法,我们了解了三姑娘的难处,看似绝情的背后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同时我们也由衷地钦佩探春的聪慧理智、公正严明。这就是她的可爱之处,她没有意气用事,逞一时之快,而是理性地解决问题。黎巴嫩作家纪伯伦说“让你的灵魂以理性来引导热情”,这样才可能成为“从灰烬中振翅而起的浴火凤凰”。
2.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三春”及宝黛都是如何表现的?
“抄检大观园事件”中,大家都俯首帖耳。
3.为什么探春敢于激烈对抗抄检?
(1)王善保家的羞辱自己,自然就会还以颜色。
(2)替王夫人出气。
(3)探春有大局观和家族责任意识。
对这一问题的分析,不能撇开差序格局。探春的恩宠不及宝黛,连宝黛都俯首帖耳,为何她敢于反抗?她哪来的勇气?
关注语言,文章中有这样的话:
“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一个个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所以不是简单的搜检,而是家族内部矛盾纷争的体现。她看到这种纷争将为家庭招来祸害,所以才激烈对抗。这正是大局观和家族责任意识的体现。
由这一问题,我们又看到了探春的又一可爱之处——果敢勇毅、有家族责任意识。文中多次提到探春落泪,实乃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她有振衰起弊之志,无奈势单力薄,庸人扰之。但她仍以一己之力,勇于对抗。实乃铿锵玫瑰。脂砚斋评“看得透,说得出,办得事,是有才干者”。
4.迎春不在意庶出身份,对比迎春,分析探春极力与赵姨娘撇清关系的原因。
(1)迎春生母已亡,嫡庶困扰的条件相对弱一些。
(2)宗法社会正庶价值观念对庶出者无端的精神压抑。
“女儿却比不得男人,将来攀亲时,如今有一种轻狂人,先要打听姑娘是正出庶出,多有为庶出不要的。”
(3)赵姨娘为母不慈,赵姨娘所做所为让探春抬不起头。
她是红楼梦中少见的扁平人物,几乎没有可取之处。行事不端,自轻自贱,经常不懂分寸,无事生非,自取屈辱。以致凤姐虽是晚辈却夹枪带棒、指桑骂槐地辱她“糊涂油蒙了心,烂了舌头”,“自己不尊重,要往下流走,安着坏心,还只管怨人家偏心”。连学戏的小丫头也不把她放在眼里“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几”。自己女儿的评价也不高“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服,耳朵软,心里又没计算”。
(4)敏感自卑
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提到《南华经》“能者劳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迎春相对无能,所求不多,落差不明显,因此不会失衡。而探春是一个有能的人,她要有所建树,这样其所求与身份形成巨大落差,造成了其性格的另一面——敏感自卑。所以不是身份这一方面的原因,而是身份和能力之间的落差造成她要与生母撇清关系。
俗话说:子不嫌母丑,探春却有悖伦理道德不认生母,对生母的态度过于冷硬。这些是她的刺,而这些刺是内心自卑敏感的外化表现。
七、性格汇总
1.可爱
(1)聪慧理智、公正严明。
(2)果敢勇毅、富有家族责任担当意识。
2.刺
(1)自卑。
(2)敏感。
(过渡)现在我们再来看一下探春,曹公笔下的人物都是立体的、丰满的,而不是单一的脸谱化的,探春有她的可爱之处也有它的刺。
八、方法汇总及拓展
1.“三问”
(1)正面问。
(2)对比问。
(3)代入问。
2.“三关”
(1)关注格局。
(2)关注行为。
(3)关注语言。
(过渡)以上,我们以探春为例,品味了研读人物的方法,此方法不仅适用于十二钗正册人物,副册又副册的丫鬟同样适用。比如,晴雯,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晴雯的表现也是尤为突出的。
3.拓展——以“晴雯”为例
行为:“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很明显示在对抗王善保家的)
【正面问】晴雯为什么要对抗王善保家的?
【对比问】对比袭人的“主动开箱、任其搜检”,分析晴雯的性格特点。
【代入问】如果你是晴雯,身处险境,是选择敛声屏气、逆来顺受还是牙尖嘴利、心直口快?
(过渡)寿夭多因诽谤生,而诽谤频生就在于她的风流灵巧、心直口快。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现在我们可以窥探出晴雯悲剧的主要原因。
八、结语
曹公把探春呈现给了我们,也许她不是完人,她不是完美的,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力都有一根刺,它可能是你的家庭,也可能是你的資质。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无论是接纳你的美还是接纳你的刺。
《红楼》就像一面镜子,镜子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镜子外是一个个彷徨的灵魂!
余秋雨说:“明清两代五百四十余年,中国文脉在风华耗尽之后,进入萧瑟晚景,但是一部《红楼》抚慰了五百年的荒凉。”
好一句“抚慰荒凉”。
我们一起读《红楼》吧,一起审视镜子里的生命,一起抚慰镜子外的灵魂,一起探看青春、人性、芳华与美丽……!
(2020年12月18日辽宁省《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研讨会)
[作者通联:辽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