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任务类作文“古今名言”导写

2021-07-21安徽省岳西中学胡祥友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1年7期
关键词:知足者内省名言

安徽省岳西中学 胡祥友

文 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论语·里仁》中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大意为,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庄子·让王》中说:“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大意为,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愧。意即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路遥《平凡的世界》中说:“可是在平凡的世界里,也有多少绚丽的生命之花在悄然地开放而并不为我们所知啊!”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讨论。三部作品中的名言,你对哪段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要求,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导 写

这是一道以名人名言为材料的情景任务类作文题。文题选取了《论语·里仁》《庄子·让王》《平凡的世界》中的话,分别阐释了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这类作文题,让考生从名言中提取相关信息,深入思考自己的人生,进而展现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仔细研读三句名言,明确其含义:《论语·里仁》名言强调向贤人看齐,努力提升自己;《庄子·让王》名言强调知足自得;《平凡的世界》名言强调平凡的世界里,有人默默奉献而不为人知。

其次,在明确三则名言含义的基础上,选择某句名言作为立论方向,进而确定论点。论点的选定必须在“班级读书会”的现实情境中,内容必须以材料为起点,结合当今社会和现实谈“感触”,这样才能提高文章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大体而言,有以下几种立意,如“见贤思齐,让自己更优秀”“知足常乐,让生活更幸福”“默默奉献,为社会增光彩”等等。

最后,注意作文的要求:①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因此,文章必须结合材料,切忌另起炉灶,并且要以议论说理为主。②针对三部作品中的名言,选感触最深的发表看法,因此只能是其中的某句,而不是两句或三句。③写发言稿。注意发言稿的基本要求及行文风格,行文既要明确提出观点,结合名言具体分析,又要融入情感体会,达到交流沟通、借鉴提升的目的。

佳作展示

知足自得,让生活更幸福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足自得,让生活更幸福。

庄子梦中化蝶,在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时留下一句“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的感慨。智者之风,山高水长。将此种精神迁移到当今,即为知足自得,让生活更幸福。

清人金缨在《格言联璧》中说:“人心如谷种,满腔都是生意,物欲锢之而滞矣。”意即人的内心就像谷物的种子,充满了生机,只是人对物质的追求禁锢了这种生机,并抑制了它的成长。诚哉斯言!追名逐利者太多,淡泊知足者就愈发显得可贵。名利至上者固然可享一时风光,但最终只能湮没无闻。我们至今熟稔于心的,是济慈“此地长眠者,声名水上书”的墓志铭,是沈复“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知荣枯有数,得失难量”的感慨。我们唯有让心中的谷种长成参天大树,方能获一方避暑胜地,此可谓“知足”。举以实例,大概就是修篱种菊,莳豆南山的陶渊明;深藏功与名,报国不言悔的黄旭华;坚守海岛30年,丹心一片为国安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

再说自得。知足者未必自得,而自得者必然有知足之风骨。许多人将“顺其自然”看作淡泊自得,殊不知“顺其自然”应是奋斗过后的不后悔,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真正的自得,并非狭义上的短暂快感,亦非自己一生碌碌无为却安慰自己说平凡可贵,而是有能让自己获得持续性滋养的兴趣或事业。当代作家贾平凹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此中的“月辉”,便是让我们自得之物。此物无问大小,无问贵贱,可以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家国大爱,可以是“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的山川奇景,抑或只是“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的制茶之乐。自得本就与事情本身无关,而全然在于个人的心境与心路,需要我们精心守住心间的清泉,去呵护心灵的月辉。

梁漱溟先生有言:“性灵彰道著,文骨载风仪。”意即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不管是物质遗产还是文化遗产,都会历久弥新,而我们亦可说:“知足彰道著,自得载风仪。”人生之路,本就无论短长,无问西东,知足自得,才能让生活更幸福。

简 评

本文选择《庄子·让王》中的名言作文,以“知足自得,让生活更幸福”为题,标题即论点,鲜明显豁,立意精准。行文过程中,作者阐释名言后亮明观点,接着从“知足”和“自得”两方面进行论述,化用梁漱溟的名言后再次点题,首尾呼应,结构圆融。语言表达上,名言与实例信手拈来,相得益彰,富有风采。

思齐内省,芳华自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思齐内省,芳华自振。

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我深以为然。见高山之巍峨,便思拔地而起三重楼;见瀚海之深沉,便思潜心再蓄万里势;见幽穴之混沌,便思涤烦除俗寻真乐……以人为镜,思齐内省,将缺漏的黑洞填补,方见漫天烁烁之星光。

冯骥才说:“最积极的人生,是不断努力把句号变为逗号。”那些心向往之,却仍未启航的目标,不都是一个个未完结的逗号吗?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何不在仰慕他人之后,焚膏继晷,改句号为逗号,补不足以臻完善?而要想人生圆满,“思齐”与“内省”无疑是最佳途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我们只有学习别人的长处,内省自己的短处,才能取得成功。曾国藩一生都在修身,立志做一个“天地完人”。为了实现梦想,他曾给自己立过三戒——“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他每日以此规范自己,思齐内省,终于成为晚清官员的典范。反观当下,环顾四周,虚掷青春不思进取者不乏其人。网瘾少年,佛系青年不断涌现,丧文化盛行一时,他们将别人的缺点视为至宝,自娱自乐地效仿,视为潮流。这无疑是一种病态,一旦蔓延,便会滋生出一排排枯松病柳,堕入社会阴暗面的阵营。我们应该树立榜样意识,汲他人之长,补自身不足,这样社会才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思齐”与“内省”呢?其一,得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与人接触,要敏锐地发现对方的优点,在称赞的同时,更要学习,渐渐地,我们就会受到这些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从而拥有这些优点。其二,得有一颗谦卑的心。有的时候,我们应该承认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在思考的同时,努力寻找完善自己的钥匙,只有这样,才能打开成功的大门。其三,要有行动力,不能把信念挂在墙壁上。对于他人的优点,要积极汲取;对于自身的缺点,要立刻改正。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激浊扬清,不断完善自我。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愿我们都能牢记先贤的教诲,思齐内省,自绽芳华。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简 评

本文针对《论语·里仁》中的名言,提炼出“思齐内省”的观点,立意全面且深刻。结构安排上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行文,层层推进,富有逻辑性。在具体论述上,综合运用道理、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有理有据,极富说服力和号召力。

猜你喜欢

知足者内省名言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知足者的歌
“足”与“乐”间没有等号
“足”与“乐”间 没有等号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下学生肢体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及探索智能的培养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省”与“外化”
知足者常乐
名言
名言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