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中VASP表达及与转移关系研究
2021-07-21党运芝于娇赵淑红金龙任晓跃王青
党运芝 于娇 赵淑红 金龙 任晓跃 王青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位列第三,死亡率位列第三[1]。手术切除是CRC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复发和转移仍是手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另外,约2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出现了转移[3]。尽管近年来CRC治疗方法取得了显著进步,但转移性CRC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式仍较少[4-5],目前关于CRC转移的机制仍不清楚,亟待进一步研究。VASP是Ena/VASP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可调节actin细胞骨架运动及细胞迁移[6-8]。过表达的VASP可促进多种肿瘤的侵袭和迁移,且与差的预后呈正相关[9-11]。但关于VA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和功能报道较少。本研究检测了VASP表达,并分析了VASP表达量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及裸鼠体内实验探索了VASP在CRC转移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一、细胞系和人组织标本
人结肠永生化细胞CRL1 790,人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S1226、DLD-1、RKO、Caco-2、SW620、LoVo、SW48、T84和Colo201引自美国模式菌种细胞库(ATCC),由陕西省人民医院实验室组织细胞库保存。
二、荧光定量PCR
用Takara试剂盒提取新鲜组织的RNA,用Takara试剂盒逆转录成cDNA,后行荧光定量PCR。反应程序如下:95°C,15s;55-60 °C,15s;72°C,15 s共45个循环。用如下公式计算样本的表达量:2–ΔΔCt(ΔΔCt=ΔCtTumor– ΔCtNontumor)。
VASP的引物序列如下:
正向:5'-ATGGCAACAAGCGATGGCT-3'
反向:5'-CGATGGCACAGTTGATGACCA-3'
三、免疫组化
结肠癌及癌旁组织芯片,65℃烤片3~4 h,常规脱蜡水化,柠檬酸钠(pH=6.0)高压修复2 min,冷却至室温后于3%H2O2封闭15 min。加入VASP(abcam,ab229624)一抗,4℃孵育过夜。第二天PBS漂洗3次×5 min后,滴加二抗,室温孵育30 min。PBS漂洗3次×5 min后,滴加辣根过氧化物酶,室温孵育30 min。PBS漂洗3次×5 min,DAB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脂封片。
免疫组化评分由两位病理科医生独立完成,免疫染色强度分为0~3分:0(阴性),1(弱阳性),2(中度阳性),3(强阳性)。细胞阳性率分5个级别:0(阴性),1(1%~25%),2(26%~50%),3(51%~75%),4(76%~100%)。最终得分为免疫染色强度与细胞阳性率的乘积。其中0~3为阴性,4~12分为阳性。
四、蛋白免疫印迹
用中等强度的细胞裂解液(含蛋白酶及磷酸酶抑制剂)提取细胞蛋白,用SDS-PAGE凝胶电泳1.5~2.0 h,转至PVDF膜上(恒压25 V,30 min),10%牛奶室温封闭1 h。一抗VASP(abcam,b229624)孵育,4℃过夜。第二天,TBST漂洗5 min×3次,二抗室温孵育30 min。采用Bio-Rad公司的ChemiDocXRS凝胶成像仪成像。
五、Transwell侵袭和迁移实验
选用corning公司24孔小室(直径为8 μm)。在迁移实验中,5×105细胞种植在无血清的上室内;在侵袭实验中,5×105细胞被种植在无血清且基质胶包被的上室,下室均加入600 μL含20%血清的培养基。24~48 h后分别取出小室,用4%多聚甲醛固定10 min,7%的结晶紫染色10 min,倒置显微镜拍照,分析细胞侵袭和转移的数目。
六、裸鼠尾静脉肺转移实验
BALB/C裸鼠,雄性,4~6周龄,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饲养在SPF级别动物房中。将相应细胞培养至对数期,收取细胞并计数。将裸鼠随机分组(n=10),每只裸鼠尾静脉注射200 μL细胞悬液(约5×105个细胞),后每周行活体成像,9周后处死全部小鼠。
七、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数值均记为平均值±标准差(SD)。数值变量采用Student 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VASP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较差的预后相关
我们首先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VASP在20例正常肠上皮组织及110例配对的癌旁及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发现VASP的表达水平在CRC组织中较癌旁及正常组织明显升高。进一步分析发现VASP的表达水平在复发CRC(n=59)的表达较没有复发的CRC(n=51)升高更为显著。在转移的CRC(n=53)较无转移CRC(n=45)的升高更为显著(图1A)。在20对配对的标本中,VASP在转移性CR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原发性CRC(图1A~1B)我们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了VASP在222对配对CRC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我们选取了222例均接受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其中130例患者只接受了手术治疗;60例患者接受了手术+化疗;3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放疗+化疗。发现VASP主要为胞质着色,且VASP在CR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图1C)。VAS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AJCC分期呈正相关(表1)。COX多因素分析表明VASP的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表2)。而生存分析发现,过表达的VASP与短的总体生存(χ2=62.4,P<0.001)及高的复发率呈正相关(χ2=66.9,P<0.001)(图1D)。
表1 结直肠患者中VASP的表达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表2 VASP的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图1 VASP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1A:实时定量PCR方法分析正常肠上皮组织、癌旁及CRC组织中VASP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发与未复发CRC患者VASP mRNA的表达;转移与未转移CRC患者VASP mRNA的表达;20对配对的正常肠上皮组织、原发CRC及转移CRC中VASP mRNA的表达。1B:IHC检测VASP在20例配对的癌旁,原发性CRC及远处转移CRC的表达情况。1C:IHC染色分析VASP在癌旁及CRC的蛋白表达情况及IHC评分情况。1D:Kaplan-Meier方法分析VASP的表达与复发及生存的关系。低倍镜图中bar值代表250 μm,高倍镜图中bar值为50 μm。*P<0.05
二、VASP过表达促进CR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为进一步研究VASP在CRC中的功能,我们首先检测了正常肠上皮、结肠永生化细胞及10种CRC细胞系中VASP的表达,发现SW620细胞中VASP的表达最低,而SW480细胞中VASP的表达最高(图2A)。因此,我们用慢病毒感染的方法建立两个稳定的细胞株:SW480-VASP和SW620-shVASP(图2B)。体外细胞实验发现,与对照组细胞相比,上调VASP表达可促进SW48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而下调VASP的表达可以抑制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图2C)。
图2 VASP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2A:VASP在正常肠上皮、结肠永生化细胞及10种CRC细胞系中的表达;2B:慢病毒转染后VASP在相应细胞中的表达;2C:Transwell实验分析SW480-VASP,SW620-shVASP与相应对照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三、裸鼠体内实验VASP过表达可促进CRC细胞系的肺转移
为进一步研究VASP在CRC中的功能,我们将SW480-VASP及SW620-shVASP细胞及其相应对照组细胞分别注射到小鼠的尾静脉,并每周成像一次。生物活体成像发现VASP过表达可增加SW480细胞的信号强度,而下调VASP的表达可降低SW620细胞的信号强度(图3A~3B)。HE染色发现VASP过表达可以增加SW480细胞肺脏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灶数目,而下调VASP的表达则可以降低SW620细胞肺脏转移的发生率及转移灶数目(图3C~3E)。而生存分析发现VASP过表达可以降低小鼠总体生存时间,而下调VASP的表达则可以延长小鼠总体生存时间(图3F)。
图3 VASP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肺转移。3A:生物发光成像显示各组裸鼠体内转移情况;3B:各组裸鼠尾静脉注射后0~9周活体成像的信号值;3C:各组裸鼠肺部代表性的HE图像;3D:各组裸鼠肺转移发生率;3E:各组裸鼠肺脏转移灶的数目;3F:各组裸鼠的总体生存。*P<0.05
讨 论
Ena/VASP蛋白是一个保守的actin调节蛋白家族,由EVH1、EVH2和一个富含脯氨酸蛋白的区域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VASP在多种肿瘤中亦具有重要作用。在肝细胞癌中,VASP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门静脉癌栓形成及不良预后呈正相关[12]。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器官,在小鼠肝脏转移模型及肿瘤患者中,结肠癌细胞到达肝窦并上调肝脏星形细胞的VASP表达,VASP促进肝脏星形细胞向肿瘤相关肌成纤维细胞转化[9]。乳腺癌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VASP形成正反馈环路,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转移[13]。在我们前期研究中发现,VASP在肝细胞癌中表达明显升高,转录因子HOXC10通过上调VASP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的转移[14]。而食管癌中,VASP的239位点磷酸化则可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迁移[15]。
临床病理学特征在预测结直肠癌预后,选择合理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作用[16]。但目前关于VASP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报道还较少,且结论相互矛盾。在既往的文献中[17]发现VASP的过表达及磷酸化与CRC疾病的复发呈正相关。另外,在60例结肠癌中VASP的过表达与不良预后呈正相关[18]。但另一篇只有20例CRC的研究中则发现VASP及两种磷酸化VASP的表达水平在癌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9]。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染
色的方法发现VASP在CRC中的表达较癌旁明显升高。VASP与AJCC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是CRC患者复发及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另外,在20例配对的样本中,我们发现VASP在转移性CR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原发CRC组织中的表达,基于此我们对VASP在CRC转移中的作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索。首先体外细胞Transwell实验发现上调VASP的表达可促进CR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下调VASP的表达则可以抑制CRC细胞的侵袭和迁移。体内的裸鼠尾静脉实验中,过表达的VASP可以促进CR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促进CRC进展的重要分子。
综上,本研究发现VASP在CRC中表达升高与差的预后呈正相关。体内外实验表明VASP可促进CRC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明确了VASP在CRC中的表达和功能,为临床治疗CRC转移提供潜在的靶点,但VASP促进CRC转移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