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创”背景下媒体关注对公司代理成本的影响探析
——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例

2021-07-21何雪晴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代理双创显著性

何雪晴

(信阳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0 引言

企业间的优胜劣汰使得公司制脱颖而出,经理人和股东各司其职提高了公司的运营效率,然而委托代理关系自身存在的缺陷也为公司管理带来了困境,其中最突出的是代理成本问题,这也一直是公司治理中最受关注的部分。为降低代理成本,众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体可分为两部分——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

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主要是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建立契约以确立两方的责任及义务,同时设计出相对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引导经理人做出合理的决策使得股东权益最大化;外部治理则主要包括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及市场调控。随着时代的发展,经理人市场在不断完善,良性的市场竞争也成为了外部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经理人市场还不够成熟,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媒体监督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外部力量[1]。媒体以其独立的视角和广泛的影响力,通过对公司管理人员及公司声誉的影响,能够弥补内部治理的不足,因此深入探究媒体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尤其是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十分必要[2]。然而随着媒体发展,媒体类型也更加多元化,互联网新媒体更是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更好地研究媒体关注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程度,尤其是互联网新媒体的作用,本文利用实证的方法检验了互联网新媒体的媒体关注对于代理成本的作用。同时,考虑到产权性质的影响可能会使得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媒体关注的敏感程度不同,本文把产权性质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区分研究不同的媒体类型对两种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的影响机制。

1 媒体关注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分析

媒体关注,是通过媒体对其报道的数量未反映媒体对相应事件关注程度的指标。本文涉及的媒体报道则是指现行媒体基于其第三方的立场,对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事件和现象,通过对事实的如实报道并加以深度加工,呈现出正面或负面的评论、分析与结论。

代理成本主要描述了由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而导致了委托代理关系的出现,从而使得股东和高层管理者在利益不一致的情况下对公司经营造成的损失,如签约成本、监督成本等。通过对学者文献结论的总结,媒体关注对于代理成本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3种机制:信息传播机制、声誉机制和行政介入机制。而且这3种机制无论从事前约束还是事后监督方面,都可以对代理成本有所影响。事前,可以约束管理者的不当行为,事后则揭露公司存在的问题,营造舆论压力,造成公司声誉减损、引起行政介入等[3]。

互联网新媒体由于需要自负盈亏,它们只有通过获得民众广泛的关注和足够的信任才能不断通过信息传播盈利,因此这类媒体有很强的动机去挖掘一些可能让人们关注的消息,并进行深入剖析和持续报道。而这些关注与报道,尤其是对于公司问题的揭露,一方面会对管理层产生一定的压力,使他们的行为曝光在镜头下,从而使管理层严谨行事,不轻易做出不当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假设H1:

互联网新媒体关注度越高的企业,代理成本会显著降低。

媒体是一种典型的公共产品,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但媒体治理能够发挥作用是需要一定外部条件的。一方面取决于媒体自身所处的外部环境是否有利于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监督和揭露企业中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能否为媒体赢得社会声誉,赚取商业利益,是媒体是否愿意发挥公司治理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4]。

在纷繁的外部环境因素中,政府所代表的行政因素与媒体的关系是最为复杂与重要的。媒体的竞争格局也深受政府的影响[5]。因而在不得不考虑政府对于媒体的影响的先决条件下,结合我国市场发展的特点,媒体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报道意愿和报道内容就会有所不同。本文提出假设H2:

相对于国有企业,互联网新媒体的影响对于民营企业更为显著。

2 样本选择和模型设计

2.1 样本选择

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主板市场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由于上市条件以及披露制度等方面的不同,选择的样本范围剔除了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本文的媒体报道相关数据都是通过手工收集整理的,主要来源于十大财经类媒体网站认证的微博账户(新浪财经、财经网、金融界网、和讯网、东方财富网、证券之星、腾讯财经、凤凰财经、中金在线、网易财经)关于各上市公司的报道;使用的公司财务指标以及治理结构数据均来自于上海国泰君安(CSMAR)数据库。经过遴选,本文最终得到2017-2019年632个上市公司共计1 896个样本数据。

2.2 模型设计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设计了如下模型来检验代理成本和互联网新媒体的媒体关注之间的关系。

ACit=αi+β1MEDLA1it+λjZit+εit

其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简要说明

3 实证结果分析

3.1 媒体关注指数的描述性分析

通过对表2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关注指数(MEDIA1)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均水平在稳步上升,而且波动也逐渐减小。

表2 媒体关注指数描述性统计

3.2 企业性质的描述性分析

经过统计,筛选出的632家公司中有43.8%的公司为民营企业(见表3),56.2%的公司为国有企业,因为企业性质的不同,可能会对后续媒体的影响结果产生不同的反应,因此假设2的验证十分必要。

表3 企业性质的频数统计

3.3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被解释变量代理成本AC,数据的极差较大,数据的波动性也较大(见表4)。对于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标准差小于均值,说明全部样本在近3年的波动较小。资产收益率ROA说明全部样本平均来看为正向的盈利。CEO两职合一的指标显示,大部分样本公司都不为两职合一。

表4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4 回归结果分析

通过表5观察, R2值为0.267,拟合优度为0.229,拟合效果可以接受。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使用F统计量,F统计量大于30,且该统计量对应的p值为0,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认为该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是显著的。

表5 变量回归分析结果统计

通过对回归方程的系数进行检验,可以看到互联网新媒体指数(MEDIA1)的系数为1.487,T检验统计量对应的p值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所以认为互联网新媒体的关注能够对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且系数为正。由理论分析可得,当资产周转率越高,代理成本越低,因此互联网新媒体关注指数的变高会对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降低作用。

通过分析控制变量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变量公司规模SIZE、管理层持股比例MSHARE、上市年限AGE以及资产负债率LEVERAGE在模型1中对应的系数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这些因素都是可以对公司代理成本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由系数可知,公司规模SIZE、管理层持股比MSHARE、上市年限AGE的系数虽为正,但它们会对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公司规模、上市年限越长、管理层持股比例越高的企业的代理成本越低,制造业的代理成本也相对更低。此外,资产负债率LEVERAGE的系数为负,但与代理成本是同向变化的。

因此,假设1可以得到验证,互联网新媒体的关注度越高,代理成本的确越低。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R2和调整的R2值都大于0.3,可见回归方程拟合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由此认为两个回归方程的整体是显著的。

从解释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检验结果看,无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来说,互联网新媒体对两种产权性质企业系数均在1%水平下显著,并且系数为正(见表6)。因此互联网新媒体可以显著降低两种产权类型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而且由于民营企业的系数比国有企业的变量系数更高,因此可以认为互联网新媒体在民营企业中对代理成本的降低效果比国有企业中更好,假设2得以验证。

表6 互联网新媒体对不同产权性质企业影响对比分析

4 结论与建议

“双创”背景下,创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互联网新媒体无论在全样本还是分组检验的样本中均可以对代理成本产生显著的降低作用,而且对于民营上市公司效果更显著。因此,对于大部分自主创业的企业来说,通过媒体降低公司代理成本对于创业者和股东来说是重要的选择。一方面媒体报道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在民营企业中,声誉机制可以发挥一定治理作用。

为了提升媒体的外部治理效果,首先,在法律层面上可出台相关法律来保护媒体发声的权利,加大媒体对公司监督的独立话语权。当媒体揭发出公司的问题时,企业总会马上进行公关,利用“舆论战”转移公众注意力,从而逐渐淡化问题,使治理作用下降[6]。

其次,由于很多新媒体要自负盈亏,它们也需要达到股东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当媒体企业内部有太多其它企业的投资者时,媒体也会丧失自身的公信力。

第三,对媒体的干预保持合理尺度。因为当政府对媒体进行干预时,媒体的报道动机会降低,这点对国有企业尤其明显[7]。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提高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代理双创显著性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代理圣诞老人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双新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