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四肢骨折肿胀患者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1-07-21刘珍妮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13期
关键词:患肢四肢病患

刘珍妮

(辽阳市中心医院 , 辽宁 辽阳 111000 )

四肢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骨折类型,骨折后患者会出现肢体肿胀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患肢动脉供血、静脉回流,而且也极易引起关节僵化,不仅不利于患者康复,而且也会引起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2]。尽早为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消除肿胀十分重要。此次研究将在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肿胀患者中的74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组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来分析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2019年3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四肢骨折肿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选择的目标群体,依据此次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其中74例病患纳入此次研究并依据以上病患入院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先入院37例设为对照组,将后入院37例设为观察组。纳入标准:(1)均为四肢骨折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2)患者术后均有明显肢体肿胀表现。(3)患者均无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疾病。(4)患者及其家属均在了解此次研究目的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等特殊时期。(2)患者有精神障碍或意识障碍,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沟通。(3)患者既往病史病例不完整。对照组:男性病患21例,女性病患16例。患者年龄21-64岁,平均年龄为(44.5±3.4)岁。骨折类型:20例为上肢骨折、17例为下肢骨折。肿胀程度:8例为Ⅰ级、24例为Ⅱ级、5例为Ⅲ级。观察组:男性病患20例,女性病患17例。患者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为(44.6±3.8)岁。骨折类型:22例为上肢骨折、15例为下肢骨折。肿胀程度:7例为Ⅰ级、26例为Ⅱ级、4例为Ⅲ级。对比以上基础资料,结果均显示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如妥善抬高患肢,促使患肢高于心脏平面,遵医嘱为患者使用治疗药物,并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注意事项告知等护理工作。术后依据患者康复情况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与患者积极沟通,及时解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疑问。观察组在对照组之上增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1)骨折复位后对患肢进行局部冷敷,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1天3次,连续冷敷2天。从第3天开始进行热敷,时间为15分钟左右,1天3次,连续2-3天。术后48小时可为患者进行局部按摩,1天2次,每次按摩20分钟。(2)术后对患肢进行加压包扎,一般为3天,但需注意包扎不宜过紧,注意观察患者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若患者出现麻木感、疼痛症状严重或痉挛则表明包扎过紧,此时应立即为患者松解重新进行包扎,加压包扎有利于增加受损组织内部压力,促进小血管闭合,同时也有利于减少渗出,从而缓解肢体肿胀情况。(3)对术后不需要进行外固定的病患可在当天鼓励患者进行患肢功能训练,如对前臂骨折患者可指导患者进行握拳、手指屈伸活动。对于股骨骨折的病患可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活动。每次收缩放松时间均为10秒。术后3天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关节屈伸活动,功能锻炼过程中应注意循序渐进,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训练时间以及训练次数。(4)对患者进行合理宣教,依据患者具体骨折情况以及对基本健康知识了解程度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指导,促使其了解相关治疗流程、康复要点、注意事项以及积极配合治疗的积极意义。纠正患者存在的错误认识,纠正患者存在的不良行为,以便促使患者更好配合治疗以及护理。(5)因骨折以及治疗均会为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予以必要鼓励,安抚患者情绪,针对不同患者内心忧虑问题的不同实施针对性的疏导,帮助患者以更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向患者介绍肿胀、疼痛症状出现是正常的,避免患者过度恐慌,诱发护患纠纷,不利于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 观察指标:(1)肿胀消失时间。(2)肢体肿胀周径差。(3)疼痛评分[3]: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调查,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疼痛越重。(4)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表格调查,表中设满意、较满意、不满意等选项,以满意+较满意进行满意率的比较。

5 结果

5.1 2组肿胀消失时间、肢体肿胀周径差、疼痛评分的比较:对比2组肿胀消失时间、肢体肿胀周径差、疼痛评分,均显示观察组所得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肿胀消失时间、肢体肿胀周径差、疼痛评分的比较

5.2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对比2组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所得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满意率的比较(n,%)

讨 论

骨折是一种严重创伤,四肢骨折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频发使得该类骨折患病率明显上升[4-5]。四肢骨折早期以及手术后极易引起患肢肿胀,骨折后肢体肿胀持续时间超过1-2周,血液以及水肿液将机化,形成纤维瘢痕,若未能得到有效处理则可能会导致骨折愈合时间延长,引发创口感染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若患者未能及时消肿则可能会导致患者预后康复不良,引起残疾[6-8]。调查研究发现持续性肿胀是骨折后致残的主要原因。故在四肢骨折早期为患者实施积极治疗外也要对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帮助患肢肿胀消除,促进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十分重要[9-11]。冷敷有利于降低血管通透性,利于减少局部水肿症状。热敷则有利于促进炎性渗出物吸收,通过按摩有利于滑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12-13]。四肢骨折后肿胀情况多会累及关节,复位后患肢的肌肉舒缩运动有利于消除关节肿胀,避免关节僵硬。四肢骨折后患肢不仅会肿胀而且也会引起较为强烈的疼痛,因受到疼痛的影响加之患者对早期功能锻炼了解程度不足,则极易因功能锻炼不及时或锻炼不足而导致患肢肿胀程度加剧。因此在进行护理时也要强化功能锻炼指导以及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骨折预后康复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向其介绍尽早接受功能锻炼的积极意义,以便取得患者配合,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肢肌力恢复[14]。孙微[15]的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增加实施了优质护理内容,其研究比较了不同组别患者肢体术后肿胀情况以及康复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肢体消肿时间平均为(4.12±1.28)天,明显短于对照组。其研究认为为四肢骨折患者增加实施健康宣教、功能锻炼护理等优质护理服务内容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除,从而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此次研究也得出相似结论: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消肿时间为(5.2±1.3)天,明显短于对照组。另外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3天、7天以及14天的肢体肿胀周径差,观察组分别为(8.65±2.11)cm、(5.92±1.27)cm、(3.13±0.79)c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疼痛评分,观察组为(3.4±1.1)分,也均低于对照组。证明早期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促进肿胀消失,减轻患者疼痛。另外此次研究也比较了2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更高,表明该种护理模式患者接受度较高,较为认可。

综上所述,对四肢骨折肿胀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肿胀消除,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患肢四肢病患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术中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栓塞术患者自我效能、不良情绪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跟踪导练(四)
介入治疗及护理知识科普
超大号病患
跟踪导练(四)
肺心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
跟踪导练(四)
乳腺癌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肢功能锻炼康复的影响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