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联合CT在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21-07-21李文华
李文华
(吴川市人民医院 , 广东 吴川 524500 )
在生活当中以及临床上,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损伤较为常见,其中主要以内翻伤最为多见,约占85%左右。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后,应该在第1时间进行判断和治疗,若不在第1时间进行片段和治疗,会对治疗后恢复的情况产生不好的影响[1]。踝关节外侧韧带主要是由关节囊的纤维层增厚,进而形成,从外踝处开始直至距骨前外侧、跟骨外侧以及跟骨后方处结束,与其他踝关节部位相比,相对较为薄弱,最容易受到损伤[2]。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发展,MRI、CT等影像学检查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并具有一定的效果[3]。但是,对于MRI联合CT在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的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MRI联合CT在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50例作为目标,均经关节镜/手术最终确诊(金标准),关节镜/手术前均拟行MRI、CT检查。男26例,女24例,年龄(33-75)岁,平均(52.27±6.91)岁。致伤原因:其中扭伤患者有27例,车祸伤有9例,高处坠落伤有4例,其他有10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或者手术确诊,均进行MRI、CT影像学检查;(2)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史;(3)意识清楚,均能具有正常沟通能力与交流能力。排除标准:(1)患有踝关节骨折、既往足部病史或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史者;(2)已经进行手术治疗者或入院资料不完整者;(3)合并精神障碍、沟通交流异常者。
2 方法:(1)多排螺旋CT检查。选择由美国GE公司提供Philips128层螺旋CT ,进行检查。扫描参数设定:电压为120KV,电流为250mA螺距为1.5,间距为5mm,层厚为5mm,对受损区域进行1.25mm的薄层重建,分别于检查者的足部远端开始,随后进行扫描,扫描结束后,对所得到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处理,并采用SSD切除程序进行修整,去除对观察受损位置存在干扰的位置,再重新进行处理,重建获得诊断效果最好的立体图像[4]。(2)MRI检查。进行磁共振检查。采用由美国GE公司提供的1.5T超导型的核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扫描,其有8通道相控阵线圈。对患者的踝关节进行扫描,其层厚参数设置为5mm,间距层数设置为1mm,均进行常规扫描检查,包括,脂肪抑制序列、横轴位T2W1、斜矢状位、斜冠状位以及斜冠状位T1W1进行检查,选出效果最好的图片保存。将2种检查方式所获得的图片经本院2名经验丰富,高年资的医生共同进行诊断。
3 观察指标:(1)不同检查方式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检出率。记录单纯距腓前韧带、单纯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以及距腓前韧带合并跟腓韧带损伤的检出情况;(2)不同检查方式对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查率。记录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挫伤、骨折碎片的检查率。
5 结果
5.1 不同检查方式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检出率:CT联合MRI检查对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与MRI单独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检出率比较(n,%)
5.2 不同检查方式对踝关节多处受到伤害的检出情况比较:CT检查与MRI单独检查以及联合检查对关节腔积液、肌腱损伤、骨折碎片等受到不同伤害情况的查出率较为相近,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检查对骨挫伤的检查率高于CT检查、MRI检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检查方式对踝关节复合损伤的检出情况比较(n,%)
讨 论
当因外在缘由,如与物体相撞、因弹跳或从高处跳下时,身体失去平衡等,从而让踝关节出现超过承受力度的内翻或旋后,关节活动度已经于合理限度之外,引起外侧韧带发生过度牵扯,或造成部分断裂,或者是完全断裂。若距腓前及跟腓韧带一起发生断裂,常常会发生踝关节的暂时性脱位,或者一起脱位[5]。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CT以及MRI在踝关节外侧韧带的位置受到伤害的患者中应用,效果理想[6]。本研究中,CT联合MRI检查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检出率高于CT检查与MRI单独检查(P<0.05),说明采用CT联合MRI 检查准确率较高。因每位患者所受到的外力作用、受伤的姿势均存在着差异。可以引起多种程度的韧带伤害。若是受到的伤害较为严重,会导致距腓后韧带发生损伤同时还伴有撕脱骨折的情况发生。由于足的旋后动作,属于一个足踝关节的互相配合协调的动作,尽管可以导致单纯的外侧韧带损伤的发生,但是,有时还会发生伴有足踝位置处,其他组织受到伤害。对于损伤的发生,临床上最常采用MRI进行检查,该检查方式具有无辐射、多方位、检出率高等多种优势,在临床上广泛的应用[7]。MRI检查通过磁共振现象,从而获得人体中的电磁信号,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且对全身组织病变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较为复杂的关节或较为隐匿的受损位置,能够更加精准的检测。CT检测随着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逐渐在临床上应用。多排螺旋CT通过多排宽探测器结构1次曝光获取多个层面的图像数据,扫描所采用的时间较短,范围较广且具有更高的分辨率,通过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获得更加清晰的图像,可直观观察患者受损部位并查看患者是否有骨折的情况发生。本研究中,CT联合MRI检查对骨挫伤的检查率高于CT检查、MRI检查,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CT检查以及MRI检查,能够查看踝关节是否存在符合损伤,另两者联合检查对骨挫伤的检查效果更加明显。单独使用CT检查或MRI检查时,因2种检查均存在一些局限性及其他外在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发生,两者联合应用检查,能够彼此之间相互弥补,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利于临床的判断。多排螺旋CT检查能够显示出踝关节的情况,并反映出踝关节受损的严重程度,是否出现移位等,对于具有细微骨折或者粉碎性骨折等具有明显的优势。临床研究表明:CT与MRI联合检查能够直观的了解患者踝关节受损情况,了解是否合并其他损伤或骨折发生,为临床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证据。两者联合检查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患者踝关节外侧韧带受损程度并进行分级,与治疗预后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联合检查判断患者踝关节外侧韧带受损情况并指定治疗方案,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
综上所述,2种影像学联合应用于踝关节受损的患者中,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果,且与患者治疗后恢复情况存在相关性,能为临床判断,以及临床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