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07-20周琴
周琴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是小学所有课程教育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倘若小学数学教学无法取得必要的教学效果,那么有可能会对小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使得学生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来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尝试使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帮助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实践,这一教学理论的使用能够取得较为良好的效果,下文将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仅仅将目光集中在课本知识的传递与教授上.但仅仅凭借这种课本知识的传递与教授是无法取得较好的教学质量的,甚至可能会消磨学生对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有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学者意识到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本文将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分析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这本书,对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理念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整理,该论著将其所有的理论归纳成了较为著名的三句教育理念,第一句是“生活即教育”,第二句是“社会即学校”,第三句是“教学做合一”.这三句话代表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精髓,陶行知先生认为在日常的小学教育中,教师不应当仅仅将教育内容局限在书本上,而应当将有关教育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对课本中的教育内容与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学生也不应当完全脱离社会,而应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如此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本领.陶行知先生认为,不论是理论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实践活动的展开,都会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和身心健康成长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将理论化知识学习与实践活动展开联系起来.
我们通过这三个理论的分析不难发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社会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改革认为学生不应当脱离社会生活背景来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也不应当脱离社会实践来进行理论化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缺陷的弥补,使得自身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从这几个方面来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社会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育理论是有不少共通之处的,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陶行知的有关教学理念作为教学指导,来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活动的展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想要对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首先要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的认知.
(一)教师教学理念陈旧
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内,都以数学考试测验成绩的提升当做日常数学课程教学的唯一教学目标.由于在试卷分数评测的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其他各部分的综合能力进行检测,只能够对学生在相应知识的了解程度上进行检测.因此为了使得学生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得到较高的成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往往很容易忽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不少教师依旧认为,只有能够帮助数学测验成绩提升的教学方式才是正确的教学方式,只有能够帮助学生课程知识学习速率提升和学习质量改进的学习方法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正是因为教师坚持这一陈旧教学理念,导致学生进行小学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大幅度降低.由于小学数学的相应知识内容与其他课程知识相比显得较为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大部分是具象化的,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上对小学生本来就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倘若教师还不采取措施来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改进,那么小学课程的日常教学质量是无法获得明显提升的.
(二)外部环境的桎梏
即便小学数学教师已经进行了教学观念的改变,开始尝试使用更加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帮助进行日常教学模式的完善与改进,但如果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无法发生变化,陶行知的相关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无法发挥作用的.所谓的外部环境既包括教育理念与制度,也包括学校本身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课堂实践的仪器、场地.由于在短时间内,我国进行人才选拔的方式依然以试卷考核为主,因此,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将课本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以及相应习题解答正确率的提升,当成不得不考虑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完成.倘若相应的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想进行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或是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相应思维能力的提升和知识了解程度的不断深化,那么就需要学校提供一定的实验器材与实验场地来帮助进行相关教育理念的实现.
(三)学生缺乏进行数学课程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的日常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大部分学生更容易对诸如语文,音乐,美术等课程产生兴趣,而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不浓烈.相比较语文等课程而言,数学学科更具抽象性.但由于小学生的日常思维模式偏向具象,故而太过抽象的知识点对于小学生而言更具理解难度.因此小学生很难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程学习中获得乐趣.久而久之,学生在日常的数学课程学习中仅有的兴趣也会被消磨掉.但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投放不同的是,小学数学是小学专业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即便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教师也必须要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数学课程也会成为日常学生应试过程中需要攻克的难关.倘若学生已经对数学课程的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却仍然要每天面对数学课程的新授知识,那么很可能会使得学生对于每天的校园生活与学习不再抱有期待,甚至会影响到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状态.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学生进行数学课程学习兴趣的提升是很有必要的.
三、相关措施分析
想要让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能够结合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相应课程质量的改进与完善,就需要针对上述问题,采取具有可行性的措施进行问题的纠正与改进,使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
(一)进行生动生活情境的构建
前文已经说到过,由于現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抽象,如果不使用合适的教学手法,无法使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为了使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得到提升,教师可以尝试根据生活教育理论来进行生活情境的构建.生活情境的构建能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认为所学课本知识与生活无关.例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相关内容学习时,学生需要进行分、秒、时几个时间单位的认知.由于时间本身是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因此学生在进行时间单位的学习时,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将这几个时间单位的具体含义和相互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清楚.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了解,教师可以从认识时钟出发来提升学生对这几个单位的认知好奇心.基于此,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钟表模型的制作,并且让学生将相关模型带到课堂当中.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随机点学生起来进行钟表模型的时间展示,让其他学生进行时间的辨认,由此来进行课堂切入,使学生更快地进行相关实践单位的了解与认知.
(二)使用多媒体技术
想要使用生活教育理念来帮助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活动的展开,除了进行生动的生活情境构建之外,教师还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帮助学生进行相应知识点的理解,使得学生能够将有关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比如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单元观察物体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信息资源来进行相应教学视频和图片的展开呈现,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资源来进行物体的认知.使得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结构感能够得到巨大提升.教师在进行图片和视频的选择时,可以尽量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相应知识学习时更有共鸣感,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不同方向的视图知识.
(三)适当带领学生进行课外活动
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中,任何课本知识都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数学课程教学时,教学地点不一定要集中在课堂上,还可以选择在户外,在校园外.譬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重量单位的认知时,可以带领学生进到超市的称重区,让学生对相关重量单位有实物的认知.这能够打破学生对抽象知识无法快速理解的桎梏.有些学校因为考虑到学生外出会有安全问题存在,对课外活动的展开持保留态度.为此,相关教师应当在该问题上引起重视.但如果教师能够保障学生的外出安全,就可以适当的带领学生进行相应的课外活动.这不仅能够使学生脱离课堂的桎梏,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开阔,还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与生活实际进行密切的接触,这对学生学习新授知识是很有帮助的.
(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提升
想要使学生在日常的数学课程学习过程中取得更为良好的学习效果,就要尝试使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提升.由于小学数学的相关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进行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数学新授课程的教学时,应当尝试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进行有关新授知识教学模式的改进与完善.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新授课程的学习时,便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能够从相应的数学课程教学中体会到乐趣.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具象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新授知识点的传达.例如教师在进行《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时,就要让学生对数字的书写方式有一个深入的认知.为了使相关教学能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将数字本身形象化,譬如“1”是一根笔直的旗杆,“2”是一只游泳的白天鹅.这样一来学生会很快进行相关数字的精准记忆,并且在日常的课程学习中体会到乐趣.
四、结 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使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教学理念,能够让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明显的提升.因此,使用该教育教学理念来进行小学数学课程活动的展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陈勇.基于科技创新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0-21.[2]李新平.浅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S2):49,70.[3]徐婕.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现代教育科学,2012(06):150-151.[4]陈碧芬,张维忠,唐恒钧.“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回顾与反思[J].全球教育展望,2012,41(01):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