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1-07-20张笑梅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20期
关键词:洛阳

张笑梅

摘 要:洛阳作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拥有地理区位、交通体系等优势,但也存在经济实力相对不足、经济带动作用较弱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副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本文首先分析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在此基础之上,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据此提出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洛阳;副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0.001

1 洛阳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

河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口数量都居于前列,是中部地区发展的领航者和带动者之一。2019年GDP已超过5万亿元,人口已达1亿人,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迫切需要培育一个能和郑州相互协调,共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城市。洛阳作为河南省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在发挥辐射作用,以及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培育引领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是推动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洛阳应正确定位城市功能,发挥其在河南省乃至中原城市群中的作用。2020年3月,省委省政府将洛阳副中心城市定位为,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错位发展,建设区域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重要综合交通枢纽、国际人文交往中心。

2 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SWOT分析

2.1 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优势

2.1.1 区位交通优势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节点城市,对国际经济合作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洛阳交通网络发达,交通体系逐步趋于完善。2019年,洛阳北郊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超过150万人次,航班平均客座率超过80%,航线基本已涵盖全国主要城市;现已建成运营铁路5条,总里程302.8公里,陇海铁路、焦柳铁路等穿境而过;连霍、二广等从洛阳纵横交汇,公路交通体系发达。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体系对扩展城市空间布局,强化城市金融、贸易、服务业的功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1.2 工业基础优势

洛阳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具有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传统工业优势,近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力度的加大,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也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洛阳高端制造业的整体发展;除此之外,洛阳还拥有洛阳一拖、中信重工等龙头企业,为工业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形成了洛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洛阳市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等产业集聚区,这些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洛阳的竞争优势,经济带动作用显著。

2.1.3 文化传统优势

洛阳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悠久,在文化传统方面优势显著。随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洛阳现拥有河洛文化、牡丹文化等特有文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洛阳具有持久、深远的文化竞争优势;除此之外,洛阳文化资源丰富,世界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单位如表1所示。丰富的文化资源彰显了洛阳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优势,提高了洛阳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了辐射范围。

2.2 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劣势

2.2.1 经济实力相对不足

洛阳经济实力相对不足,与郑州存在较大的差距,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情况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郑州地区生产总值占河南省的21.36%,而洛阳仅占9.28%,洛阳的人均生产总值虽然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但是却仅为郑州的64.44%。而且与省外一些副中心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例如,2019年唐山、青岛和苏州GDP分别为6890.0亿元、11741.31亿元和19235.80亿元,分别为洛阳的1.37倍、2.33倍和3.82倍。洛阳整体经济实力相对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副中心城市作用的发挥。

2.2.2 经济带动作用较弱

郑州位于豫中地带,辐射的地域范围较广,辐射面基本包括豫东、豫北和豫中地区,而洛阳位于豫西地带,对同处于豫西的三门峡,以及豫北的济源和豫中的平顶山有一定的辐射能力,但对于广阔的豫南地区辐射能力则相对较弱;另外,郑州要素集聚能力较强,2019年郑州人口为1035.2万人,人口密度为1390平方公里/人,人口密度排名河南省第一,而洛阳人口为692.22万人,密度仅为455平方公里/人,人口密度排名河南省第15,洛阳要素集聚能力较弱。和郑州相比,洛阳的经济辐射作用仍然较弱,难以带动周围城市的经济发展。

2.2.3 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不高

2019年洛阳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37%,高于全省甚至全国的平均水平,分别高于全省0.91%、全国0.14%,创新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创新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和其它创新型城市相比,洛阳创新驱动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存在高端创新资源缺乏、创新环境有待优化等问题。《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数据显示,在72个创新型城市中,洛阳排名第37,创新能力指数仅为48.57,而同为副中心城市的苏州、青岛分别排名第7、第10,创新能力指数分别为71.54、68.07,与一些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洛阳经济发展速度,减弱了洛阳对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力。

2.3 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机遇

2.3.1 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节点城市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进了洛阳和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和贸易,增加了外贸收入。洛阳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11.24亿美元,增加至2019年的22.41亿美元,增加了0.99倍。2014到2019年间,洛阳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到283.6億元人民币,占洛阳进出口总值的43%,开放发展已使洛阳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猜你喜欢

洛阳
文艺洛阳
文艺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洛阳新见汉晋刻文砖铭辑录》《洛阳新见北魏瓦削图志》出版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师范学院
洛阳自古繁华
来自洛阳的文物“唤醒师”
洛阳北魏节闵帝元恭墓
英雄的“洛阳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