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历史材料进行高效教学的相关策略

2021-07-20谷华

天津教育·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初中

谷华

【摘  要】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学习历史知识主要以兴趣为主,同时对于相关的历史事件真伪缺乏分辨能力。所以如何利用史料进行新时代的历史教学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历史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09-0160-02

【Abstract】For th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history mainly based on interest, while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events for the lack of discrimination. Therefore, how to use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carry out the new era of history teaching teachers need to solve the first problem, this paper discussed this.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historical material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史料教学法是现代历史教学的首要选择,但是若想进行高效教学,就要遵从相关的原则,并依据原则进行教学,在教学时选择合适的史料,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综合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了解民族内涵。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讨论。

一、史料教学法的相关原则

在利用史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知晓历史史料教学法的应用原则。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讲述细节,结合教材的知识重点进行适当拓展,不仅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隐含信息。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掌握,结合相关史料提出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时还应该意识到教材只有结论,这对学生理解知识造成了障碍,所以坚持以史证论的原则,培养学生正确史观,同时结合史料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二、史料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一)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史料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由于教材缺乏对相关事件过程的讲述,所以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时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综合历史史料进行事件过程的讲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例如,教授“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教师首先可以向学生讲述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因为这次变法只实行了103天。同时教师还可以综合戊戌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同时告知学生:一开始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教师还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讲述:在维新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将一二品以下的官员任免权交给了维新派。由此可以看出慈禧一开始是支持变法的。随后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后来不支持?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史料进行讲述:“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卖掉西藏、新疆引伊特博文入驻中国主持变法(语出夏孙桐在《书孙文正公事》)。”通过相关的史料,使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过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随后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相应的纪录片,对学生进行直观的培养,同时告知学生历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但也要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由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

(二)結合相关史料,提出相应问题

教师教学时还应该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监督,可以结合相关史料进行提问,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鼓励学生进行查阅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结合信息技术综合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在拓宽学生思路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效率。例如,教授“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相关史料,讲述安史之乱的危害:“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年(语出《资治通鉴》)。”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安史之乱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唐朝有盛转衰,同时对文化、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史料进行讲述,安史之乱时,“杀人如刈,焚庐若薙”(语出李庾《东都赋》),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安史之乱为什么会爆发?”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关史料,结合相应的历史地图进行讲解,学生经过史料知晓:在安史之乱之前,安禄山兼任河朔三镇节度使,唐朝兵马大概有60万人,而当时安禄山手中有18万人,同时唐玄宗已经年老,以杨国忠为首的大臣排挤安禄山,同时还得罪了太子李亨,安禄山孤注一掷。最后学生进行总结,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唐玄宗以及安禄山双方错误估计了对方,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功臣郭子仪的事迹,借助“权倾朝野朝不忌,功高盖主主不疑”,通过相关的历史史料,提出相应的问题,使学生知晓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对后世的影响。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假设我们可以告诉唐玄宗安史之乱会爆发,可以避免吗?”由此开展辩论会,学生通过相关的史料进行辩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史料观念。

(三)综合史料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相关的知识以兴趣接收为主,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适当结合相关史料讲述相应的历史故事,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并询问学生相关故事的出处,培养学生由此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例如,教授“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的相关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进行讲解,在西晋时期,琅琊王氏还不是特别出名,当时琅琊王氏的王敦(后来发动王敦之乱),在和公主谈论的时候想去如厕,公主的婢女给了他两颗香枣,王敦在如厕时给吃了,在场都在笑他(语出《世说新语》)。同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西晋时期,最著名的就是王恺和石崇斗富,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绣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壁,石崇便用花椒糊墙(语出《晋书》)。通过相关的故事,询问学生:大家认为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同时教师还可以告知学生:“晋朝也有一些豪杰,比如东晋的晋明帝司马绍,他在听到王导告诉他司马懿发动兵变夺权之后,以面覆床泣之曰:若如公言,晋祚安得长久(语出《晋书·宣帝纪》)。”同时讲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讲述相关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比如有的学生讲解“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出处,使学生知晓草木皆兵发生在淝水之战开始前,风声鹤唳发生在前秦兵败之时,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四)结合历史材料,感受民族内涵

教师在教学时还应意识到进行历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传承和发扬民族精神,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内涵,所以在利用相关史料进行相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史料讲述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以及文化认同感,为接下来的初中历史教学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例如,教授“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史料讲述相应的事件,教师可以告知学生所有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人都是民族英雄,教师可以讲述1942年东瓜保卫战,戴安澜将军在参战前写下遗书:“为国战死,事极光荣!”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可以借助《记梁任公先生一次演讲》:“我的中心思想是救国,我的政治主张是富国,为此我可以转变我的立场。”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少年中国说》的音频,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民族内涵,为接下来的历史教学创造一定的便利条件。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时,借助相关史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史料,并提出有效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讲述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综合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便利。

参考文献:

[1]石帅.运用历史材料进行高效教学的相关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

[2]赵伟.基于历史史料进行高效历史教学的探讨[D].延边大学,2016.

(责任编辑  王小飞)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初中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