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2021-07-20张志文周定财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张志文 周定财

摘   要:乡土人才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当前的乡土人才开发面临着现代教育和乡村发展需求脱节、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消极影响与意识延续、过度规模化和机械化加剧部分地区传统农业人才流失、缺乏人才评价机制和上升通道等现实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发乡土人才,推动人才振兴,应坚持乡土、实践、质量、经济的原则,同时加强与农业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合作,加强乡土人才开发的宣传,以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业人才转化,并完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拓宽人才上升通道。

关键词:乡土人才;人才振兴;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3.01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3-61-05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对人才的开发与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2]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要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养本土人才。[3]乡土人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一、乡土人才开发的内涵

长期以来,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发展。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消极影响使乡村的知识型人才大量流失和实用型人才严重缺乏。因此,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将人才振兴作为新时期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中,乡土本色的人才开发是解决乡村人才匮乏的重要手段,培育高质量的各类乡土人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当前,要让提高乡土人才开发质量的方式契合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发乡土人才。

开发乡土人才应先理解新时代的乡土。乡土即本乡本土。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第一章“乡土本色”中有过这样的论述:正是因为农业对土地的强烈依赖性,导致了以种植业为生的人流动性很差,于是自然而然形成了聚落。乡土性具有三点性质:第一是与泥土分不开,第二不具有流动性,第三是熟人社会。[4]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期,乡土人才开发的现实背景已经发生了重要转变。第一,在服务于乡村的各项建设中,土地已经不是决定性因素。第二,乡土人才可以通过返乡创业和引才回流的方式培育,并不完全拘泥于在乡村聚落中进行开发。第三,通过熟人社会的乡情纽带引来的是为乡土谋发展的人才,而不是以熟人社会的方式去维护旧有的乡土规则和个人利益。因此,乡土人才必定是具有乡根的,拥有知识和能力长期服务于乡村并能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的这样一批人。

乡土人才开发独有的时代价值是在乡村振兴中开发人才资源必须回答“建设属于谁”的问题。“华中乡土派”的贺雪峰教授指出,在当前阶段要建设属于农民的乡村[5]。开发乡土人才是契合这一论断的。只有大力开发具备乡根的人才,才能建设出属于农民的乡村,因为乡土人才对乡村建设的愿景就是農民的愿景。具体而言,开发乡土人才应该开发有志建设乡村的农民工、情系乡土即将或已经退休的公共行政者、敢于带乡致富的企业家、土生土长定向培育的大学生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乡土人才开发的政策,我们进行内容检索并汇总了近年来我国运用乡土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政策导向。从表1可以看到:第一,乡土人才开发早在2004年就成为了我国政府重点关注的政策领域,在长达16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内涵不断丰富、开发不断深入,且以后仍然拥有十分广阔且美好的前景;第二,乡土人才开发是乡村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三,乡土人才开发的内涵不断加深、开发的形式不断增多;第四,乡土人才开发已经成为与我国乡村发展战略紧密配合的重要领域,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振兴的支撑。总体而言,乡土人才开发不仅可以有效治理乡村人才流失,还可以发挥人才效应,破解乡村经济发展的困局。乡村振兴离不开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效应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人才流失的现实困境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乡村发展既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更需要大量可用人才的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这句话揭示了人才在推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人才流失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发展。

(一)现代教育与乡村发展需求脱节

中国现代教育致力于培养的青年人才并不是为乡村准备的。费孝通先生曾讲:今天的大学生所受到的训练,通常不能使他们找到一种作为过渡手段的桥梁,以便把他们的知识应用于家乡。因此,中国乡村的孩子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的过程也就是不断远离乡村的过程,乡村社会将这样一种过程理解为“读书改变命运”,他们不遗余力地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返乡的青年却屈指可数。中国社会最认同的正统教育模式是参加高考后进入大学的模式。大学是青年人才成长的摇篮,大学开设的专业就是青年人才未来职业的方向。尽管中国有很多农业类大学,也开设了诸多与农业相关的专业,但是现实是修习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往往另谋出路,真正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的人数比例并不高。现代教育和乡村需求脱节是乡村高素质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二)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消极影响与意识延续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乡村发展早已是一种学界共识。为了破除城乡二元壁垒,通过支持乡镇企业发展、促进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改革户籍等政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带来的消极影响依旧延续。一方面,城市优先发展的优势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来,全国各地都陆续出台了人才吸引政策,拥有高等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被城市所收割,乡村在城市优惠人才政策面前缺乏有效的竞争力,而只能依靠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才能引进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进入城市和留在乡村的本质是两种身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乡村没有出路”“有出息的人都不务农”的思想观念正在代际间传递,“想方设法脱离乡村”“鼓励孩子去城市生存”正在成为乡村家庭更现实的选择。

(三)过度规模化和机械化加剧部分地区传统农业人才流失

现代农业发展趋势是走规模化和机械化道路。一方面,规模化是提高乡村家庭收入水平的重要保证。一部分乡村地区发展规模化农业采用集中土地并实行集体经营的模式,但农业生产的重新规划并不合理。集中式的生产经营改变了“近地”这个便利条件,降低了农民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老一代的农民处在人力种植不再吃香的年代,面临着机械化生产方式带来的压力,于是很多家庭承包户出租或放弃了土地的使用权。基层农业技术人才不断流失,大量农业人口转移。年轻的农民对农业生产的态度则截然不同,他们保留土地的目的更多的是出于留退路的保守心理,如何提高农业技术、增加农业产量却不是他们关注的主要问题。现阶段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并未真正普及,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加剧了部分地区传统农业人才的流失。

(四)缺乏有效的人才评价机制和上升通道

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不是为乡村准备的。当前,乡土人才群体主要由拥有一定文化知识和具备较好职业技能的人构成,与学历挂钩的人才评价标准显然不适用于这样的群体,而大多数乡村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有利于凝聚乡土人才力量,有利于激励乡土人才更好地服务农村,有利于激活乡土人才的创新能力。另外,忽视职业发展需求是高质量乡土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不健全的乡村职称制度堵塞了乡土专业技术人才上升的通道。职业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职业发展却停滞不前,个人发展与乡土发展不统一导致了人才外流。

三、乡土人才开发的重要原则

(一)坚持乡土原则

乡土原则指的是乡土人才既需要具备乡根、情系乡村,更要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况的乡村对乡土人才的需求存在差异。坚持乡土原则就是立足乡村发展的实际状况,以解决乡村当前发展困境为目的来开发乡土人才。举例来说,主打绿色旅游的乡村应该充分挖掘旅游产业相关的乡土人才,对乡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的乡村应该开发擅长规划的乡土人才,西部贫困地区的乡村优先考虑开发的应该是能帮助农民增收的乡土人才。只有坚持乡土原则,才能找准人才开发的方向。

(二)坚持实践原则

实践即以用为本,开发乡土人才的根本目的是发挥人才价值。乡土人才是否能适应乡村发展的需求,需以实践进行检验。“土专家”就是实践型人才中的代表,这样的人才对乡村的生产实践能起到积极作用。当前很多乡村在乡土人才开发的过程中忽视实践对人才的检验,导致乡土人才“用不上”。这种情况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领域,唯资历、唯级别等做法使人才价值无法转化为乡村发展动能,严重阻碍了乡土发展。只有坚持实践原则,才能开发出更多具有真才实干的乡土人才。

(三)坚持质量原则

乡土人才质量评判包括三个指标。一是身体健康指标。乡村环境比城市艰苦,身体素质要求是乡土人才投身乡村实践的基本保证。另外,由于我国乡村普遍存在老龄化问题,开发青壮年乡土人才可以有效减轻乡村社会问题,让乡村焕发活力。二是受教育程度指标。乡村的科技支农、信息农业等亟需一批具有相应知识水平的乡土人才,受教育程度是重要门槛。三是技能水平指标。应建立技能评价标准,对乡土人才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筛选出真正实用之才。只有坚持质量原则,才能提高乡土人才开发的质量。

(四)坚持经济原则

乡土人才开发要追求经济性,即正确处理乡土人才开发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乡土人才开发成本就是在开发乡土人才过程中所投入的物力和财力。大多数乡村发展落后、基础薄弱,所以开发乡土人才需要精打细算。投入相同的情况下,是聘请一个高级别专家还是一千个技能型乡土人才?只有乡村清楚认知自我发展情况,准确定位自身需求,才能获得最大的开发效益。人才工程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乡土人才结构的合理程度影响着乡土人才的开发效益,所以乡土人才开发必须与乡村经济社会的现实状况相结合。只有坚持经济原则,才能实现乡土人才开发的发展效益。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人才开发的路径

只有加强乡土人才建设,才能让人才发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乡土人才开发不仅要坚持开发的基本原则,更要结合乡村实际进一步提高开发的水平。

(一)加强与农业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合作

提升乡土人才开发质量要坚持乡土原则,让人才市场与人才需求相耦合。例如山西财经大学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培养新时代新型“三农”人才,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精准定位山西省广大乡村和供销合作系统[6]。开发高质量的乡土人才应加强与农业类高等院校的合作。一方面,地方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政策,充分保障院校、人才和乡村的权利。另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和评估体系建设,督促各方履行相应义务,重视合作绩效的考评。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产研结合,在合作机制下让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密切联系乡村生产实践,定期开展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技术培训,组织专业人才下乡,帮扶农村建设,制定奖励办法,激励有志青年投身振兴乡村的生产实践。签订人才定向培养协议,或者招募合同工解决乡土人才中新型人才不足的困难。最后,鼓励和组织农民到职业院校修习现代农业知识,提高农民的知识素养。

(二)加強乡土人才开发的宣传

乡土意识中的陈旧观念是乡土人才流失的内在动因。宣传乡土人才开发的目的是要让农民看到乡村发展的前景。一方面,乡土人才开发亟需加强集体宣传,增强留守农民对国家政策的信心。密切乡土人才与农民的社会关系,将乡土人才的先进思想带入他们的生产生活中,激励农民建设乡村的情怀,从而巩固乡土对人才的保持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在城乡间流动的乡土人才返乡,为其提供发展所需的乡村资源和发展平台。同时,建立乡村建设示范基地,树立乡村的榜样人才,奖励对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乡土人才,形成良好的集体认知。

(三)以人才基地建设促进传统农业人才转化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农业技术人才的流失同样不容忽视。传统农业技术人才热爱土地,富有实践经验,但是现代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创新冲击了该群体所擅长的领域。现代化农业尚未完全普及前,必然会损伤部分传统农业人才的生产积极性。个体生产优势的逐渐丧失会使传统农业人才收入减少,打击对农业的自信。因而有必要结合乡土人才的开发,调查和统计该类群体的生产状况,建立和完善乡土人才数据库,筛选出适合转化的乡村人才。同时需要加快乡村人才基地建设,加强对传统农业人才的技能培训,引导传统农业人才继续为乡村现代化服务,帮助传统农业人才在新形势下站稳脚跟,促进传统农业人才向现代农业的各个方向转化,进一步解决传统农业人才流失的问题。

(四)完善乡土人才评价机制并畅通上升通道

鄉土人才缺乏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是乡土人才留不住的重要原因之一。唯学历和唯论文两种倾向是对乡土人才的不公。从事基层技艺、实用生产技术推广和基层管理的乡土人才应该有一套专属的人才评价机制。重视能力和重视贡献才是符合乡土人才考核的方向。乡土人才评价需涵盖对乡村振兴有益的各个群体和业态,多维度进行评价,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群众认可等。另外,要想方设法增加乡土人才职称的含金量。职称除了要与个人收入和补贴挂钩之外,还要与优惠政策挂钩,向其倾斜资源和优先提供发展平台。加大其他社会政策与乡土人才评价机制的关联,例如交通出行、社会医疗、社会教育等。2019年11月,江苏省首次实施了乡土人才职称评价机制,拓宽了乡土人才上升的通道。此举深化了乡土人才开发的内涵,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实践,值得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乡土人才开发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抓手。当前,只有深刻认识乡土人才开发的内涵,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乡土人才开发的基本原则,科学应对乡村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才能让乡土人才焕发活力,创造出属于乡土的人才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21-02-19].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习近平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EB/OL].(2018-03-09)[2021-02-19].http://china.cnr.cn/news/20180309/t20180309_524158320.shtml.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1-03-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1-02/23/c_1127130383.htm.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1-9.

[5]贺雪峰.建设属于农民的乡村[J].河北学刊,2017,37(4):153-159.

[6]王国峰,钱子玉,尤亮.服务乡村振兴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设计:以山西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为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S2):74-7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