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下小学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策略

2021-07-20夏明娟吕宜临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精心设计

夏明娟 吕宜临

摘  要:本文主要尝试探究小学健康教育课的课堂教学策略,即认真钻研,科学解读健康知识;精心设计,构筑灵动课堂;潜移默化,课外拓展学习。

关键词:认真钻研;精心设计;课外拓展学习

中小学健康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存亡。2016年9月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其中健康生活素养要让学生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能调节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具有抗挫折能力等,这些都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现实的调查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让人感觉很尴尬。在许多学校,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教师缺少系统的培训,学校健康教育课时不足。诸多学生缺失健康教育知识,学生溺水、跳楼的悲剧一再发生,肥胖、近视、迷恋网络、有心理问题、缺少性健康知识的学生人数也在日趋增多,这些现实都警醒着,健康教育无比重要!

那么如何上好小学健康教育课,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一、策略一:认真钻研,科学解读健康知识

中小学的健康教育课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即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目前小学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师资质量较差。小学主要由班主任担任,校医、体育教师等担任,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在中小学非常少,大多数校医没有教师资格证、难以适应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很多体育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從事健康教育课程研究的学者和专家还很少。因此,作为小学健康教育教师,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要从整体上把握各年级的总目标及课时目标,书写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重庆市小学《健康教育》教材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参与性。教材中的健康指南针、健康加油站、健康面面观是教学时重点和难点,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讲述健康知识,如四年级7课,《身体的红绿灯》就是借助画面让学生了解身体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和红灯区,是不能让人触摸的。小贴士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补充,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健康碰碰车是检测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它的呈现活动也是灵活多样,如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感受,关注生活技能的培养,如让学生办一期“预防红眼病”为主题的板报,让学生写《预防近视》倡议书等等。健康教育教材篇幅短小,有大量涉及食品安全、传染病防控的专业知识需要教师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所以,在教学前,教师要查阅大量相关的资料和书籍,力求知识的科学性。同时,健康教育教师不仅要懂得健康教育学科知识,还要博览群书,了解其他学科的一些知识,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懂得使用多媒体,会制作精彩的课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做教学实践中的“有心人”。只有科学解读教材,正确理解健康知识,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

二、策略二:精心设计,构筑灵动课堂

(一)开课时,激发兴趣

在健康教育课导入中,教师可以运用猜谜语、情景剧表演、讲故事、案例导入、歌曲引入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中,运用多种方式,引领学生高效学习

1. 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健康教育课提倡的是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健康教育的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课堂上。在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环节中,教师要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相交流,整个过程应该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要对需要小组合作的问题精挑细选,把真正有合作讨论价值的问题选出来。组内每个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角色与责任,如确定小组主持人和记录员、汇报员等。在角色轮换中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

2. 利用多媒体或模型器具,直观形象。健康教育知识一般都比较深奥、难懂,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健康意识不强,如果仅仅用单纯的讲解,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或色彩鲜明的教具、图片,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五年级《中暑的预防和急救》一课时,播放救护中暑者的动画,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把中暑后的急救措施深入浅出地告诉孩子们。

3. 穿插游戏、活动,乐中明理。活动的形式很多,可以开展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新知识,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如教学四年级《生活垃圾应该分类放置》一课时,可以设计三个活动。活动一:探究垃圾分类游戏。活动二:调查分类现状。学生自由选择环保小记者、视频分析员、图文小侦探,自主参与活动现场采访或进行问卷调查。活动三:助力环保事业,分小组制作标语。学习《我从哪里来》一课时,让学生扮演怀孕的妈妈,体验怀孕的辛苦,其他同学当小小观察员,静静地观察两位“妈妈”行动上有哪些变化,在强学生谈体会,给孩子们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思考。

4. 课堂实作,牢固掌握。实际操作在健康教育课的课堂中很重要,通过具体的操作,让学生亲自体会,以加深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才能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五年级《常见普通外伤的处理》一课中,让学生模拟救烫伤的同学,教会学生“冲、泡、脱、盖、送”的方法。

5. 案例分析,情景再现。采用真实的事件和假设的案例,让学生参与进行分析讨论,进行案例分析,在学生对相关案例开展充分讨论后,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寻找,发现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6. 运用辩论,辩中明理。在健康教育课堂中,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情境,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健康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思考提高对健康教育的认识。

(三)结课时,画龙点睛,拓展延伸

结课这一环节是回顾教学过程,归纳教学内容,只有二三分钟,如同聚光灯一样,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进行拓展延伸。健康教育课堂结课的方法很多,如总结式、抒情式、悬念式、延伸式、畅想式、激发式等等,如在结束新课前,教师要注重引领学生去实践,知识的拓展延伸,引领学生去探究学习新的知识。如教学《预防蛔虫病》时,让学生制作一份防蛔小贴士等等。教无定法,在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还可以用到演讲、网络学习、参观、实验、启发式教学、探究教学、参与式教学、情景教学……

三、策略三:潜移默化,课外拓展学习

课外健康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家庭、到社区、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健康知识。比如在教学三年级《预防腮腺炎》这一课后,可以引导学生回家以后查查自己的预防接种卡,到社区接种疫苗时,咨询一下社区医院的医生疫苗可以预防哪些疾病,并拍成小视频,给同学们播放。又如教学《预防传染病》一课后,让学生回家教会家长七步洗手法的儿歌及佩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到社区开展卫生知识的宣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四、结语

总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祖国未来。加强小学健康教育,是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建设健康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只有关注孩子生命成长,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健康知识,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洪国盼.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施策略[J]. 教师,2019(35):82-83.

[2]史曙生. 新课改后中小学健康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学校卫生,2009(03):261-262.

猜你喜欢

精心设计
浅谈语文教学课堂讨论的策略
小学语文的趣味化教学探析
精心 激趣 提问 评价
有效探究源于精心的设计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数学课堂有效教学实现路径研究
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如何上好音乐课
探析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