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发展学生深度思维的策略
2021-07-20胡锦花
胡锦花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始终是其核心目标和首要任务。课堂教学的价值除了收获知识的结果之外,应该让学生经历过程、积累经验、形成方法、体验成功, 真正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思考问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预见发展过程,多角度揭示它的本质特征。思维的深刻性也就是思维的深度。本文重点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发展学生深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发展;思维;策略
一、加强对比,在联系中发展深度思维
对比是在思考中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比较,并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通过比较,可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使学生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对比研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巧用对比,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
二、加强追问,在互动中发展深度思维
课堂追问是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或者问题回答结束之后的进一步引导。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的交流走向深入。追问可以及时拓展学生思维的宽度,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教师要善于从数学知识体系的角度,从学生未来数学思维发展的需要来进行引导。教师自己要善于抓住关键进行追问,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也要激勵学生互相追问,完善思维结果。通过追问与解答,提高学生思维的周密度。
课堂追问,需要教师做有心人。追问要问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在问题的设计上,要了解学生,把握学习的起点,使学生“跳跳”就能“够得着”,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加强质疑,在思辨中发展深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倡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学生的交往不仅有语言的交流,更有思维的交流。所谓思维的交流,除了互补、互助,还有对抗与碰撞。思维的碰撞可以促进学生进行思辨,即主动思考、判断对错,一分为二的分析,正视自己与他人的优势与不足。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提高了思维的深刻性,做出了深度的思考。
四、加强分析,在研究中发展深度思维
小学数学课堂经常通过一题多解,分析解题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通过多角度思考与分析,获得多种解题途径,可拓宽学生的思路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秘和情趣,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
通过一题多解不仅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通过分析判断,可揭示一些有规律的东西,达到提升学生思维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应成为孩子放飞思维,展示自我,收获成功,享受快乐的园地。让孩子精彩说,让孩子大胆地想,让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得以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春天让学生的思维像绚丽鲜花争奇斗艳,绽放异彩!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陆丹丹. 深度思维导向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 新智慧,2021(08):101-102.
[2]张静. 以“思考题”引发深度思维[J]. 小学数学教育,2019(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