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实施策略

2021-07-20肖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高年级策略研究

肖静

摘  要:语言是学生学习之源,语文教学之本,而培养语言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新课标要求下,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对整本书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与研究,按照阅读教学的“阅读前的指导”“阅读中的推进”“阅读后的提升”三个关键性步骤进行了整本阅读教学的开展研究,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学会读好整本书的方法,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锻炼思维、丰富自身体验,提高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策略研究;高年级

叶圣陶先生曾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出:以一部经典或者一个核心人物为中心,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不同类型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整本书的阅读热情,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品味,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呢?以语文教材为契机,结合五年级中国古典文学单元,六年级的外国文学单元,引导学生阅读了相关的书籍。按照“阅读前的指导”“阅读中的推进”“阅读后的提升”三个关键性步骤展开了阅读教学,让我们看到整本书阅读其实就是有生命的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开阔了视野,激发学生更大的阅读热情,而我们整本书阅读的策略也在活动中逐渐构建起来。

一、导读课堂传方法

阅读前的导读课是教师采用一些策略与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之愿意去打开这本书,在阅读指导中,教师使用有趣的词汇,以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不断激励学生克服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导读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教师朗读导入、悬念导入、阅读推介会导入、封面导入等方式了解整本书的概貌和要点。然后,让学生欣赏书皮、封面,阅读字表,找出其中的奥秘,了解封面人物表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浏览目录,透视一本书,感知书的全貌;最后,从书中选择一两幅插图进行展示,让学生猜一猜图中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种猜测的方法来阅读这一本书,激起学生想读的兴趣,为后续的阅读交流课铺平道路。

《红楼梦》古典名著,篇幅之长,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语言之精妙,成年人也不容易弄清弄懂,更何况是小学生。学生阅读过程中易出现:记不住人物关系、词语区别理解、缺乏阅读兴趣等现状,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引领,学生的阅读意愿、能力、速度都有所改变。

(一)读中想,读中写

指导学生读书时一定要做笔记:记人物,记情节,记优美词句,从小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条理地读书,收获也会更多。

(二)不喜欢的不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做喜欢的事,读喜欢的章节,每个学生的兴趣不一样,喜欢读的内容也不一样,让他们自由地读,让他們的思想自由驰骋,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读一次的不算读

像《红楼梦》四大名著之类的巨著,不读几次,恐怕连主要的人物都弄不清,情节也是一知半解,更不要说懂其精髓。

二、阅读推进多途径

整本书的阅读必然需要一定的过程,阅读过程中教师的关注同样重要,特别是关注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在阅读中的收获、感受。因此,阅读的推进课式也不拘一格,阅读交流、读法指导、课题式研读、阅读单指导等方式让学生大声朗读喜欢的内容,结合阅读交流单分章节进行讨论,也可以用演短剧等形式展示阶段阅读成果。

(一)理脉络,阅读初感受

一本书的阅读首先要理清脉络,《红楼梦》这本书我让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掌握小说的结构来理清小说的主线:贾府家道中落为垂直主线;人物分布的水平主线,而小说则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叙述了各种许多女人不幸的命运。通过《红楼梦》两大脉络的引导,辅助学生厘清《红楼梦》主要内容,这样既让学生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

(二)扣文体,贴住文本细读

通过综合教师阅读《红楼梦》的经验,提出诵读提纲、圈词注释和文字阅读体验,引导学生真正感知文本阅读的具体方法。《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和小说,从环境描写、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技法运用和主题探索等方面对文本进行圈注,并与学生交流仔细阅读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沉浸在整本书的阅读方式和乐趣。

(三)知学情,变着法儿阅读

当学生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时,有些人会感到无法阅读,教师应适当尊重学生的自我阅读自由,并逐步改变他们的阅读方式,主要推荐了以下阅读方法:

1. 通读全书。通读,意味着学生们在摸索中通篇阅读。《红楼梦》的篇幅、章节数、情节密度、人物数量往往会让首次阅读的学生感到困惑。为了了解小说的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感知书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教师带学生整理阅读章节提纲。

2. 略读章回。略读,也称为浏览或跳读,可以快速阅读相关章节,以指导学生筛选信息并整合内容。例如,当我进行日常阅读活动时,让学生快速跳过以阅读第39至42章,将刘奶奶放进贾府的这一章节中展现出来大观园中饮食,穿着,生活,旅行,娱乐等有代表性的内容找出来阅读。

3. 精读细节。精读,即阅读文本的细节,品读细节,详细研究批注,例如“黛玉含酸”“静日生香”“共读西厢”“宝玉挨打”之类的经典细节让学生密切关注角色的语言,动作,举止等。

4. 研读主题。研读,它的意义是在群体阅读的基础上,即围绕或整合同一主题进行群体阅读,深入探讨其内涵,可以将《红楼梦》的主题人物,如甄士隐、贾雨村、贾玉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对人物的主题进行了研究;情节也可以作为研究的主题,如《黛玉之死》的现场描写的艺术性,建议学生组织小组群体阅读《可卿之死》《晴雯之死》等的情节此外,还可以开展以黛玉的诗词、宝玉的读书观为主题等各类研读活动。

5. 共读分享。共读实际上是指阅读和交流经验中的共同感受,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主题来撰写阅读经历,并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其他读者产生共鸣。

三、交流展示促提升

(一)心得交流,产共鸣

每次阅读后,我们就会利用班会课交流心得,在思想的碰撞中,激发学生对重复阅读和深入探索的兴趣。

(二)片段串演,明中心

在阅读《哈姆雷特》后,我们选择其中的两个片段,分小组让学生改变成剧本,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开展了小型话剧表演。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其中,在表演中再次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弄清楚作者写作的目的。

(三)参读资料,读自我

高年级学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我以自身的阅读经验判断,认为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文本细读类,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在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规则和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教师首先投入到阅读中,并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的关注点:关注整本书之整体而非局部;关注阅读方法而非阅读内容;关注核心话题而非散点知识。同时要始终注意维持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学生正确良好的阅读方法,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尽量避免阅读的功利主义,注意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只生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策略[J]. 新课程,2021(07):49.

[2]张承锋. 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课程开发策略初探[J]. 读写算,2019(21):139.

猜你喜欢

高年级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弹性作业的有效实践探索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