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20龚定红
龚定红
【摘要】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各级各类幼儿园都在不同程度地进行课程建设。由于没有统一的国家或地方性课程,因此,因地制宜,建设适宜的课程成为各地幼儿园课程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然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进程,绝非单纯的方案撰写或计划编制,更不是静态的教材文本的刊印。建构科学生态的课程理念、让课程回归儿童生活并以儿童生活为基点、注重课程的审议过程、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建设行之有效的路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儿童立场 幼儿园 课程建设 实践 思考
幼儿园课程建设是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生命线,其中折射出保教工作者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向。因此,改革原有的课程模式,构建适宜的课程体系,已成为广大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和责任担当。然而,幼儿园课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实践的进程,而不是单纯的方案撰写或计划编制,更不是静态的教案文本。正如钟启泉先生在他的书中所说:“课程是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以C市为例,笔者通过多次对当地各级各类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调研,深切感受到幼儿园课程建设在诸多“误解”中艰难跋涉。本文以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为基础,对当前幼儿園课程建设中存在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追溯,对解决当前现状与问题的策略、路径展开思考,期望能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状
(一)理念模糊,视静态文本为课程全部
截止到2020年底,C市共有603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264所,民办园339所。当前,C市幼儿园“课程”内容众多,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重静态文本,轻动态实践,视课程计划与活动方案文本为课程全部。笔者曾对C市8个县(市、区)所辖的12所省、市一类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就课程建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就是编制教育计划和活动方案文本的占46.5%;
2.认为课程建设就是对现有的几套教师参考用书内容进行一定比例的选择性使用的占36.5%;
3.认为幼儿园课程是课程目标、内容、组织实施及其评价策略诸要素间相互整合形成的课程体系的占18%。
在与各级各类幼儿园一线教师面对面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在为数居多的园长和教师的心目中,编制园本课程计划,选择现有教师用书,完成或撰写园本课程方案,这些就是幼儿园课程和课程建设的全部。至于这些计划和方案是否符合本园实际,是否能与本园幼儿的生活产生联系,是否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如何实施课程以及如何开展课程评价等问题,大部分一线教师没有概念,只有个别园的部分教师能大致说出课程的总体目标,以及课程实施的基本策略等(见表1)。
(二)脱离生活,追新求异代替课程建设
生活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张雪门先生曾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合理安排一日生活。”而当前所倡导的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更是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脉相承的理念指导下的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方向,其主旨是将幼儿的周围生活融入课程,将生活经验与幼儿发展建立联系,引导儿童身心获得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然而,以C市为例,在课程建构实践中依旧存在着“对日常生活环节利用得不够;一日活动中缺乏细致的观察与适时的指导”等现象,课程与儿童生活渐行渐远,甚至有所背离。在一些幼儿园,追求课程建设的所谓“特色化”蔚然成风:幼儿常被要求穿上古装吟诵并学习古典诗文,谓其“经典文化诵读”特色课程;从培训机构引进几个男教练,一周来园开展两节篮球、足球或体智能方面的训练活动,谓其“运动”特色课程;提供绘本,设置几个故事表演区,谓其“绘本”特色课程……还有一些幼儿园尤其是少数民办幼儿园为更多地增加生源,更大程度地引起社会关注度,往往给园本课程冠以各种高大上的名称和头衔。至于课程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实施、过程与评价等均从成人的角度出发,脱离儿童生活,无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独特的生命特征。
(三)审议缺失,盲目自主取代计划目的
幼儿园课程审议,是指以幼儿园课程建设和实施为目的,通过集体智慧对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组织与实施、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等相关情况进行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并做出选择和决策的过程。
由于我国幼儿园课程不是国家课程,长期以来,幼儿园保教工作者对课程建设有很大的自主性和决策权。以C市为例,所辖的4所省一类园,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相对较好,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园本课程及其操作模式,个别幼儿园已进入课程班本化的实践探索。这一现状一方面能满足幼儿园追随当前幼儿发展的兴趣和需要,构建适宜于本园或者本班幼儿发展的园本或班本课程;另一方面,当前扩大教育资源的需要,省一类园教师由总园向几个分园甚至附近县市区分流,造成保教水平良莠不齐,教师专业水准亟待加强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幼儿园课程审议意识不强,或者审议过程过于简单、草率甚至缺失,最终导致幼儿园课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在一些民办幼儿园,毫无课程审议现象的园所仍然大范围的存在。这就有悖于《规程》所倡导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的课程要求。
(四)目光短视,重活动效应轻整体设计
幼儿园课程应涵盖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全部内容,确保幼儿有更多、更自主的学习与发展空间。适宜的幼儿园课程不仅关注的是幼儿当前的学习与发展,更应为其未来可持续性发展奠基。然而,当前C市一部分幼儿园课程中仍然关注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动及其带来的即时效应,重视儿童当前从事的活动结果,活动与活动之间没有建立相应的联系,或者关联不大,保教人员之间在一日活动内容的衔接上各自为阵的现象依旧存在,对幼儿当前学习的兴趣需要、方式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一步可能性发展等关键因素缺乏关注。
在对C市幼儿园调研的过程中还发现,全市省、市一类幼儿园,大部分能在课程计划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生活、游戏、教学三类活动的相互渗透,以及利用社区、环境、家长资源开展课程实施评价;少部分乡镇园和一些规模較小的民办园以分科教学为主的现象依然存在。从各园张贴在家园联系栏中的月计划和周计划中不难发现,关注教学计划的编制、以教学代替课程、活动与活动之间缺乏相应的关联的现象仍然存在。还有一些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课程计划与实施过程存在两张皮现象,教师“备课”仍然注重的是每天1-2节集体教学的内容,学科思维取代课程思维,关注学科知识多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预设课程多于生成课程。
二、当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我省C市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存在着理念和实践上的诸多问题,追根溯源是因为简单、机械地看待课程和课程建设。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路径是课程理念的科学界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实施策略和评价方式的研究制定。
(一)正本清源,构建科学生态的课程理念
有什么样的课程理念就会有与之相应的课程建设与实践。幼儿园课程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在“强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课堂三中心作用,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忽视儿童的活动和直接经验”等方面有了可喜的改变,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幼儿园课程不应脱离幼儿生活经验,远离幼儿生活,应关注的是幼儿的未来生活,追求的是儿童适应未来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科学知识。儿童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经常被分割,使儿童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这样一来,课程理念的模糊甚至谬误直接影响课程建构的目标与方向,还有可能引发课程实施与评价方面的诸多问题。因此,对幼儿园课程及课程建设理念方面的澄清迫在眉睫。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幼儿园课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所幼儿园选编、改编或者创编了几本或几套静态的教材文本,不能说明这就是该幼儿园的课程,只有当这些文本变成实践活动过程的时候,才可能是真正的课程。这里应考虑到这些文本编写的目的是否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幼儿是否感兴趣?教师如何演绎?如何评价幼儿的发展等等。这个过程尤为关键,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课程,才是幼儿园落实“幼有所育”的教育目标、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中介。
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幼儿园课程建设应以“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为统领,整合“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于一体,充分发挥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价值,全面反映幼儿园课程的体系建设。
(二)联系生活,构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
幼儿生活世界是指幼儿与之接触的一切人、事、物、时间、空间,包括他们通过情感、想象和任何自然力所知道的东西,是幼儿一切活动的背景。幼儿园一日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里,当前社会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假、丑、恶的现象,因此,必须对生活内容进行筛选、过滤,以儿童为本,选择生活中的真、善、美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这也是张雪门先生“用生活来教育”“以社会生活为教育的素材”,强调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和儿童个体的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幼儿园课程中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都与生活密不可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每日必不可少的,它就是幼儿最真实的生活;游戏活动本身就是幼儿的生活,幼儿在自由游戏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最开心、最放松的。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直接的、整体的和活动的,是最有效的学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日活动的点睛之笔,无论是内容选择还是组织方式,均与幼儿周围生活紧密关联。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在那一天,或者那一天的一部分,或者几年,或者连绵很多年。”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应杜绝让幼儿过早地学习与他生活较遥远的内容,过早为将来打算而忽视现在,应以生活为基点设计并实施幼儿园课程,研究生活对孩子学习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
(三)因地制宜,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是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研究为主要载体,研究整合主题实施后各类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建立幼儿园配套的科学、合理的资源库,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供服务。课程实践证明:幼儿园不可能依靠购买方式获得所有活动所需要的材料(教具学具、电子材料等),也不可能有商家穷尽设计好所有材料以支持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各种需要。调研中也发现,在幼儿园课程实践中,教师常常会为收集资料、更新环境、制作教具等感到头疼。一些幼儿园为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少教师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同时也本着节约和重复利用的原则,逐步建立幼儿园课程资源库。教师以不同的年龄段和班级主题活动为线索,整合社区和家长资源,同时,深挖细凿地域特色,开发利用已有资源,并及时进行分类、整理、保存,课程才能有更好的教育效果。
关于课程资源,不同老师看到的风景不一样。以C市S幼儿园“我是小小兵”为例,在课程审议前夕,她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对园所周围环境、社区以及各班级的家长资源进行调查,然后进行梳理、分类,与主题中的活动内容、活动中的孩子建立联系,相互支撑,较好地完成了课程目标(见表2)。
(四)聚焦幼儿,夯实课程建设的审议过程
提到幼儿园课程审议,笔者不禁想起古希腊智者苏格拉底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道理何其相似。《国十条》强调:“加强幼儿园玩教具、幼儿图书的配备与指导,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要制定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审定办法,也就是教师用书怎么样去审定。”在安徽省开展的多批特级教师评审标准中,在教科研方面的“编写用书”一栏有如下具体的要求:“参加经省级及以上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学用书编写。”殊途同归,说的都是课程审议的问题。
幼儿园课程审议应该成为幼儿园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参与課程审议应成为保教工作者的一种责任。只有通过课程审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程计划和方案的科学合理及有效性,才能将课程资源,包括环境创设以及组织实施、评价方式等进行顶层设计;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儿童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得以满足,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理性判断。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也欣喜地看到了课程审议成为一些园所常态化的教研活动范式和主流。课程审议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反思的源泉,更是专业成长的力量。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为自己深信的观念和行为“辩护”,但辩护的过程不是空洞的喊口号,而是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供论据。以C市S幼儿园为例,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原有的课程结构基础上,将课程内容加以整合,以课程计划替代了以往的教学计划;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将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原有的课程进行重组、整合,体现了主题活动中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诸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
以“我是小小兵”主题为例,通过观察儿童学习与发展,确立了“我是小小兵”主题课程,接下来就是以班级为单位,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方案,综合考虑课程所要达成的预期目标、活动内容、实施方法和策略、调查资源的可获得性、最终的展示形式等等。第一次审议,是对本主题缘起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判断,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以及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预设和调查;第二次审议是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重新架构课程路径;第三次审议是“回头看”,即课程结束时对计划、方案、实施、评价进行全面梳理,呈现课程框架图,叙述课程的故事,找出不足,进一步完善课程计划及方案。由此,通过审议的课程从计划到实践、从主题到内容、从实施到评价,整个过程才会真正有意义、有价值。
经过几年的课程探索和实践,笔者深深感受到:幼儿园课程是做出来的,是教师、幼儿以及家长等人共同经历的一段艰苦而又美妙的旅程。让课程回归儿童、彰显游戏、蕴含文化,一直是我们学前教育人应该坚持的方向。
基于儿童立场的幼儿园课程建设,我们一直在路上。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DB/OL].百度文库,2016.3.
【3】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