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环相扣 探寻圆融语文真境

2021-07-20陈静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课堂教学

陈静

摘  要:探寻圆融语文真境,构建圆融语文“五环节”课堂模式,扣紧单元人文主题,深挖文本语文素养,把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和品、悟、思、辨的方法指导在环环相扣的五个环节中有机圆融,体现“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教学理念,凸显圆融语文含蓄之美,淳朴之真。

关键词:圆融语文;五环节;课堂教学;整体感知

语文教师应该是最具人文情怀、人文底蕴的群体。探索构建“圆融语文”,谙圆融之妙,授圆融之道,让学生学习方正做事、圆融做人、圆融处世,为学生人生发展、适应未来挑战奠定基础,是语文教师应该履行的职责和使命。“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充分体现了圆融语文“情理交融,简约丰厚”的教学理念,环环相扣的课堂教学尽现圆融之语文真境。

一、明确目标,激趣导学——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导向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更是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灵魂。那么,如何精准定位目标,为课堂导学、导教、导练服务?

新课标是教学的指挥棒,设定目标,首先要有对课程标准的高度敏锐性,把握年段目标,导准航向。其次,要关注教材的人文主题和语文素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真正的语文课程,应该是把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素养的培育有机圆融。

如在教学《父亲的园子》一课时,可以把目标确定为: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 在“我”的回忆中感受园子里自由自在、趣味盎然的生活,感悟祖父的爱、园子的精神意义;3.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生活,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写法。这一目标正是紧扣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凸显单元语文要素,进行简明有效的目标设置。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好的课堂导入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的情境中,让学生充满期待感,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开讲吸引学生最关键的是语言,老师的精彩导语,会像磁铁一样紧抓学生的心灵,如电光石火一般点燃思维。此外,还可设计巧妙的导入方法,如故事动情,用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或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打动学生;图片激情,图片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视频燃情,化无声为有声,产生视角的冲击,燃烧激情;音乐陶情,悠扬的乐曲让學生在熏陶中进入文本意境;反诘疑情,以质疑设置悬念,激活思维;演绎纵情,课前表演,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释放热情。课堂导入的方式是气氛的调剂,新颖、别致的导入可让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精彩自然一浪高一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大略神蕴,提纲挈领思路明

一篇课文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语文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规律。“观其大略”并非囫囵吞枣,而是对一篇文章的总体把握。整体感知是细读精读的桥梁纽带,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读通课文,读明大意,了解课文行文思路。在阅读中迅速抓住关键信息,着眼文章主干,品味文章构架之精、谋篇之巧、语言之妙,学生便能观其大略便得其神蕴,奠情感之基调,悟文章之奥妙,为下一步的细读精读打下扎实基础。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要善于创设有效环节,让学生对文中之“人”知整体形象、对文中之“事”明整体脉络、对文中之“景”观整体轮廓、对文中之“疑”有整体思考。

(一)一览知概要,尽赏长安花

初读阶段,应该在读通全文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概要,优化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可采用题目扩展法,如学习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可引导学生扩展题目:什么时候?治邺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结果如何?从而明了故事梗概。还可采用摘录句段法,借助文章总起句、过渡句和重点段落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要素串联法,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段意归并法,根据每一部分内容的大意,合并归纳全文概要。掌握归纳方法,学生便能登高纵览知大概,尽赏长安花。

(二)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每一篇文章,都体现了作者行文之匠心,布局谋篇之慧心。理清脉络,提纲挈领,才能打开一探文章奥妙的大门。引领学生学会分辨文章体裁,抓住线索,连成珠链,形成网格,提炼纲要,处理好文本的逻辑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开展对文本更深入的探究学习,学生才能把准作者之脉搏,触摸文字之温度,从而产生共鸣。如了解《观潮》一课行文的时间顺序,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变化和壮观;理清《少年闰土》倒叙写法,从作者安排材料的顺逆之妙,感受两人童年之趣、友情之真。

(三)初解其中味,灵犀一点通

言为心声,文章往往是作者情感的宣泄,“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多少悲欢离合,几许纵情得意,都融在文字的呢喃中,渴望着知音的青睐。在整体感知的阶段,进入文本的情境中,把握作者的情感,奠定文本的情感基调,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情感共鸣的层次性,串成感情发展的线索,从而加深阅读体验。“情”隐潜于“辞”,透过或奔放热情、或浅淡清雅、或浓郁忧伤、或铿锵激昂的文辞表达,与文字同悲同喜同忧同乐同烦恼,便是编者、作者、教者、读者相通之那一点灵犀。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读书切忌太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

要让课堂灵光闪现,精彩纷呈,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细致阅读文本,产生独特的感受,贴上“个性”标签,学会透过文字,探寻表达的秘密,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读书切忌太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要让学生自主而纯净地阅读,在追溯中有所感,有所悟。

(一)含英咀华,意蕴悠长

语言是文章的灵魂,“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文本细微之处,咀嚼体味,从一字一句中,探悟文章内蕴。如教学《四季之美》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叠词,并进行对比,细细品味,感受月夜、暗夜、雨夜的不同美景。

(二)关注细节,探究主旨

文章的情节往往是塑造人物、表现文章主旨的关键,而其中细致描写处,更容易帮助我们触摸作品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如五年级下冊《军神》,沃克医生手术时“颤抖”的双手,额上擦了一次又一次地“汗珠滚滚”,和“忍不住”开口等细节描写,正是从侧面烘托了刘伯承惊人的毅力。

(三)紧扣文眼,补白想象

在初读的基础上,抓住文中最能揭示主旨的语句,或是每一段的中心句,展开线索式阅读。如《小英雄雨来》一文,扣紧文中多次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便能了悟文章的感情基准,爱国的种子扎根雨来的内心,才使小小的他成为抗战时期的“小英雄”。还可在作者意未尽之处进行补白,展开想象,深挖文章意境、内涵。如六年级上册《在柏林》一文,“静得可怕”的车厢,暗藏多少苦难的故事,弥漫多少难言的悲痛。引导想象这“寂静”的背后,这“一、二、三”的呢喃中的故事,便能从简短的文中,一字不提战争情景的情节里,看到战争的惨烈给人民带来的难以弥补的创伤。

四、品读美读,积累运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清脆的童音带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韵味奏响美的旋律时,有声阅读营造的音韵美便是圆融语文课堂上文字与声音融合的最美篇章。作为无声到有声的再创作,品读美读可让孩子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产生共鸣。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设身处地地读,教师要精心选择品读美读的训练点,锤锤有声,声声动情。如:读“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片段,读出自由自在;读“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读出沉重创伤;读“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读出兴奋热闹和童趣。自由读、齐读、呼朋引伴读、男女比赛读、咀嚼品味读……各种形式的读,错杂弹奏,如珠滚盘,演绎语文之美。

“胸藏万壑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丰富的语言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有引导学生积累与运用的意识。如学习《从军行》,引导积累边塞诗、爱国诗;学习《四季之美》,引导积累叠词、描写四季的词语和诗句;文中出现歇后语,引导积累歇后语,文中出现六字成语,引导积累六字成语等等。学习语言,重在积累,贵在运用。运用积累遣词造句,进行造句、仿写、改写、补白、续写等练习,把练笔挤进课堂,让积累的词句有温度,有生命,从学生笔下呼之欲出,在学生脑中灵动再现,熠熠生辉。

五、达标小结,促进发展——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描龙画凤,重在点睛。拍案惊奇的开课,余味无穷的小结,是圆融语文课堂构建的艺术。达标小结,既是对目标达成的回顾,也是对知识巩固的梳理,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等方面进行小结,可谈情感领悟,可议语言辞藻,可归纳表达,学习写法,可反思得失,启迪未来。而小结的方式,除了口头汇报之外,还可以诵读、拓展课外积累、展示课堂练笔等方式进行,还可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示文章的构架和自己的感受。曲已终,意犹存,烟花尽,星辰归,这是圆融语文含蓄之美,淳朴之真。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真、纯、实、活、融,从本真出发,构建圆融语文“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于环环相扣中求索真语文,追寻“情理交融、丰厚简约”的圆融语文之美,形成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探圆融语文之真境,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让我们的课堂朴素而优雅。

(责任编辑:向志莉)

参考文献:

[1]陈巧薇. 唤醒语文意识,静待圆融花开——“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之探究感悟[J]. 课外语文,2021(07):19-20.

[2]曾招霞. 细读课文,深入领悟——圆融语文“五环节”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初探[J]. 课外语文,2021(07):82-83.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运用“四步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
浅谈“整体感知”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