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

2021-07-20胡琳娜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胡琳娜

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基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后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策略,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良好习性;培养策略

现阶段,由于受到经济落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较差,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但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教师仅讲解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性,当学生习惯较差时,也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性,可以缩小城镇教育与农村教育的差距。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能力较差

当前农村缺乏專业教师的问题较为严重,部分教师的专业能力较差,无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也无法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性。

(二)缺乏教学资源

虽然我国向农村教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及资源,但是农村的教育改革进程依然较为落后,严重缺乏教育资源。部分农村学校不仅未配备多媒体等设备,甚至没有完备的桌椅,该问题导致部分创新教育模式无法应用,降低了语文教育的水平。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策略

(一)“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阅读环境。小学阶段,部分学生认为文字内容较为枯燥,较少主动进行阅读,此时教师可以每周设置一节阅读课,让学生统一进行阅读。

(二)“诗书勤乃有,不读腹空虚”

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仅在课堂中向学生讲解陌生的字词等内容,此类内容难以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无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甚至会导致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改善落后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趣味教学活动,此类活动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有较大区别,部分学生的成绩较差,当教师过度批评学生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既不利于语文教育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开展语文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及习惯。教师可以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主动学习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通过对学生良好习性的培养,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也能够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曾海燕. 刍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良好习性培养[J]. 新智慧,2019(15):142.

[2]杨胜丰. 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刍议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09):70.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