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很重视“礼”?
2021-07-20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论语》里有很多孔子对于“仁”和“礼”的讲解。孔子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表示他对治国平天下的理解。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在这里当引导、领导来讲,就是说要用行政的手段进行引导,进行引领。“齐之以刑”,就是用刑法的手段,用惩办的手段,来规范邦国里的事物,规范邦国里的人民。这样的话,“民免而无耻”,人民就不会去做那些违法的事情,不会去做那些会受到惩罚的事情,即使做了不符合规范、不符合礼法的事情而受惩罚,也不觉得害羞、觉得耻辱,因为这只是行政和惩罚的手段。
那么孔子理想的治国平天下的手段是什么呢?他说是“道之以德”,用道德、用美德来引领。“齐之以礼”,用礼法、用礼貌、用礼数来规范。“有耻且格”,老百姓自觉了,如果做违法的事情、不文明的事情、不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是丢人的,是很耻辱的。“且格”也就是有了一定的格调高度了,所以叫“有耻且格”。把“礼”提高到治国平天下的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在其他国家或者其他重要人物的理论中,把“礼”提到这个程度的很少见。
“礼”确实还有很大的作用。孔子主张人的心性,应该以仁爱为核心,人的风度、人对自己的要求、人的自律,应该以君子为标准。古代行政不叫行政,叫为政,为政就是治国平天下,应该以一种仁爱和文明的态度。这些东西外化的表现就是“礼”,就是彬彬有礼,大家都讲礼貌,都讲谦让,都讲美德,成为一个有高度、发达、礼貌的邦国。
“礼”这个词至今影响非常深,在我们的生活里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先秦时期,一个词就用一个字,比如“仁”,比如“礼”,比如“齐”。到了近代,尤其是到了现代,我们用口语用白话文,一个词喜欢用两个字表达。从孔子强调“礼”到今天,这个“礼”都包含了一些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内容?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礼貌,礼貌是一种人和人相处应有的敬意、善意。礼,可以说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尤其是人际关系的规范;貌,指人的面容、举止。礼貌没有特别的规定性,但这是现代文明社会对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而且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地位,就算是一个很小的孩子,表现得很礼貌和表现得粗野无礼,给人的印象完全不同。
现在我们还常用的一个词是礼仪,就是“礼”表现为一种仪式,仪式可能是非常重大的。现在来说,一些重大节日,都有很正规的仪式,这种仪式有它固定的内容,甚至于对着装都有要求。和礼仪连在一起的说法,就是礼乐。在孔子那个时代强调的音乐不是老百姓的民歌,而是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上要奏乐,显出礼仪的庄严、正规,显出一定的感染力来。我们今天在一些重要的仪式上也是要奏乐的。
所以孔子讲的奏乐,是礼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礼仪、礼乐包括了人与人相处,包括了邦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也包括了今人对先人、对天地的祭奠。例如天坛是祭天的地方,地坛是祭地的地方,北京中山公园的五色土也是表达对土地的尊敬、祈祷。
还有礼节,礼节比礼貌更明确一点,带有规定性。礼节尤其强调下对上、活人对自己祖先的礼仪规矩,行为、动作、言语必须符合要求。比如古代见了君王,要行拜叩之礼,有的还要三拜九叩,这可以说是一种礼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词叫礼法,就是把礼变成法律,把礼变成规则。如果违反礼法的话,会受到惩罚。
我在新疆的时候,西北地区还很喜欢用一个词叫礼数,对于礼你要心中有数,礼数我觉得是讲礼的一种系统。这个系统就像数字一样:第一,它很明确;第二,它有先后的关系,次序很鲜明,不能随便更改变化。另外,它又不只是一件事情,就像数字一样,它是清清楚楚的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哪个在先哪个在后都很清晰,用现在的话来说,礼数是一个系统工程。
礼行,是指一些礼的活动,比如说结婚,既有仪式又有一些有关的活动。比如说生育、添丁,就是家里添了人口,有的地区过30天或40天的所谓满月的活动,这也是一种礼行。
“礼拜”这个词就带有宗教性了。用一种礼仪、礼节、礼行、礼数的活动来表达对神灵,或者是天地,或者是祖先的崇拜,这称为礼拜。世界各大宗教对礼拜都有所研究。
礼遇,就是说对别人要讲礼貌,要使他感到自己被尊重。还有一个词是敬礼,是通过一定的姿勢,一定的身体动作,来表达对对方的敬意。比如鞠躬、握手,比如脱帽礼、注目礼,比如军礼,还有一种抚胸之礼,这都是一种敬礼或者礼敬的方式。
近几十年来,我们在强调精神文明的时候,其实也有一个礼貌的问题。我们还专门提倡过要学会用礼貌用语,比如,要说再见、谢谢、对不起。现在也有这种问题,一件事明明可以做得很好,但是偏偏不用有礼貌的说法,比如在一个公共场合,在那儿写上“严禁吸烟”,虽然可以这么说,但是又不是用专政手段来管理的。什么叫严禁?就不如说“请勿吸烟”,也达到了同样目的。类似的还有,当然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有时候公园里广播宣布游园须知:一、不准随地小便;二、不准大声喧哗。你想想人家买票进公园,是为了在这儿得到一个美好的休息,你现在预计他随地小便,要吵闹别人,这样的预计和预防显得不那么礼貌,不那么文明。我们在这些方面能够改善的地方还很多。
最后还要提到,“礼”里有一个“贬义”词,就是“礼教”,是我们在“五四”的时候提出来的,对于中国的旧的礼教的批评。因为旧的礼教当中对人的束缚太多,尤其是对妇女和儿童的束缚太多,所以,礼教曾经在一个时期成为一个很不好听的词。
(摘自天地出版社《王蒙讲孔孟老庄》 作者: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