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
2021-07-20潘晓利
摘 要: 混合教学的优势已被接受和认可,在很多高校推广应用。但是在混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设计不能满足混合教学的要求,教学资源形式化、考核形式单一化、网络平台复杂化等问题,导致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文章从学校政策支持,教师提高自身的混合教学设计能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及选用易用的网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法。
关键词: 混合教学; 教学效果; 最大化; 教学过程; 问题; 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0)06-83-02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of blended learning have been accepted and recognized, and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blended learn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teaching design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lended learning, the teaching resources are formality, the assessment form is simplified, and the network platform is complex, which lead to the failure of maximizing the teaching eff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thods from the aspects that school provides policy support, teachers improve their own ability of blended learning design to give full play to students' initiative, as well as the selection of easy-to-use network platform.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teaching effect; maximize; teaching process; problem; improved method
0 引言
混合教学,是将师生的面对面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混合教学,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和网路教学的缺点,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目的[1]。当前,混合教学的优势已被广大高校所认知,并积极推进混合教学的改革。笔者所在学院2017年开始在全校进行混合教学模式改革,并多次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培训,开展了五批课程的混合教学与考核的改革,笔者执教的“嵌入式ARM原理及应用”课程入选第一批混合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并已通过验收,随后笔者又进行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混合教学改革。这两门课程的混合教学改革效果良好,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两门课程课时不足的问题,满足了学生深度学习的需求。在混合式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很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制约其发挥优势的问题。
1 混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能否实现混合教学效果优势的最大化[2],是由整个混合教学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决定的,例如教师的教学设计、课程资源的建设情况、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考核方式的多样性、师生的交流程度、混合教学平台易用性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教学效果。归纳起来,影响教学效果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⑴ 教学设计的传统化
混合教学效果能否达到期望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设计有很大关系。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设计混合教学时,思路依然按照教师主体作用来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形式上把内容切割为线上自主学习部分和线下课堂教学部分,学生在线上学习后,进入课堂听讲。这种设计只是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拓展,而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传统教学表象的更新,本质上也达不到混合教学的效果。在课堂内容上,还有部分教师线上部分让学生提前学习,上课时依然会讲授线上学习的内容,造成线上学习和线下授课内容完全一样,使学生认为不进行线上学习也没关系,课堂一样会讲授,这就失去了混合教学的目的。
⑵ 课堂资源的电子化
教學资源是为混合教学服务的,丰富、易用的教学资源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前、课中、课后资源,形式多样化,可以是视频、动画、声音、图片、仿真效果等,越丰富多彩的电子资源越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喜爱,但要制作多样化的电子资源,既要与课堂的教学设计配合又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设计,而教师的教学任务往往比较繁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资源的设计和制作上,导致部分老师只是把课堂教学资源进行简单的电子化,就做为课前、课中或课后的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影响参与效果。同时,部分老师盲目增加教学资源的数量,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5]。
⑶ 考核方式缺乏多样化
传统教学的考核方式通常是形成性考核(含点名、作业等)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两种形式的结合。混合教学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考核方式也要随之混合化,采用线上考核和线下考核的混合化[4]。线上考核应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的考核,如:课前任务的查看情况、资源的学习情况、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课堂签到、课堂发言、课堂测试、课后任务完成情况、师生交流情况、课后个人评价情况,以及在线测试成绩等项目的综合成绩。但部分老师为了简单化,只进行了线上考核的部分项目,如仅进行课堂签到,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只完成教师考核的内容,其他内容随便应付,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⑷ 平台复杂化
混合教学要进行线上学习自然离不开网络平台,教师选择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否易用和人性化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度,过于复杂的平台会影响学生的体验效果,会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
2 混合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
要改进混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宏观上学校要给与政策、技术的支持,微观上需要教师提高个人混合教学设计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加强作为主体作用的学生的参与。
⑴ 学校给予政策支持
学校要积极邀请混合教学的专家、学者对教师进行混合教学理念、思路的培训,使老师了解当前混合教学的优势,激发教师进行教学理念的转变。邀请混改效果好的校外同行、企业专家等进行混改的实践方法、平台应用等培训,使老师们有可学习的实践途径。也可建立混改的交流群,使老师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得到解决。同时,学校也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比如优先立项、职称评审上的政策支持、适当的奖励等,使教师可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混合教学的改革。
⑵ 教师个人积极学习
作为教学的执行者[3],教师的个人教学设计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将直接影响混合教学的效果[2],对传统教学方式和理念已经固化的老师,较难依据混合教学理念设计出彩的混合教学设计,如何改变、拓展教师的思維模式,就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敢于走出固化、敢于创新。老师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混合教学模式的理论、实践的培训,老师们自己要积极主动的通过网络、书籍等方式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换代,使自己能够跟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步伐。
⑶ 激发学生积极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和对知识的渴望外,教师也要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好学生的引导、督促和考核工作。如教师提前设定考核方式,确定线上线下考核项目以及所占比例,定时公布线上考核成绩,给学生适当压力和动力。另外,学习内容要依据不同学生,设定不同难易度的内容,满足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需求。上课形式上,要及时地根据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授课内容,做到内容不重复、引导深入化。资源建设上,要形式多样化、生动形象,能吸引学生眼球,并具备实时考核内容。
⑷ 同行及时汇报交流
同行间可定期举行混合课程实施情况汇报和交流,展示混合课的实施者的实施方法、实施过程、实施效果、实施过程中的特色和亮点,以及个人反思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达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通过汇报交流可以学习他人经验,改进优化设计和实施过程。
⑸ 选择简单易用的网络平台
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本身给教师就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如果选择的线上教学平台过于复杂,并且不易于操作,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负担,会打击教师混改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在线学习的体验和效果。因此,选择简单、易用、人性化的网络平台更有利于混合教学的改革实践。
3 结论
混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教学过程传统化、教学资源电子化、考核的单一化以及网络平台的复杂化,最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没有达到混合教学的目标。本文从自身的教学过程中,认为提高混合教学效果,必须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平台提供商多方的共同配合,才能实现混合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潘晓利.“C语言程序设计”混合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19.8.
[2] 马健云.高校混合式教学发展现状及保障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8.5.
[3] 贾振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8.12.
[4] 李兰.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1.
[5] 郭丹.关于混合式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职教论坛,2012.35.
[6] 信息化教育.混合式教学改革[OL].(2019-3-2).http://www.xxhjy.com/cdb/3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