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的实践与思考

2021-07-20郭敦勤

教育界·A 2021年6期
关键词:高中体育立德树人

郭敦勤

【摘要】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摆在首位,教师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活动,着重在于提升学生的身心素质,以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文章主要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旨在为今后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思路;以德治教;高中体育

一、引言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中教学非常强调应试教育思想,大多数教师更关心的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绩,或多或少会忽略对学生道德修养方面的培养,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存在道德修养缺失的现象。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高中教学已开始慢慢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并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愈发重视,这些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但力度还远远不够。本文首先阐述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实践存在的问题,然后深入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实践,肯定了立德树人的重大意义,以期为我国高中体育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立德树人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忽视立德树人的作用

当前,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并已取得诸多成效[1]。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高中体育教学也开始了诸多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改革,这一点有目共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只在乎成绩,会禁锢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天赋,而对如何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表现得漠不关心,显然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过于强调学习成绩虽然可以使学生在学识上有所成就,但这种教学模式会令学生很难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一旦学生进入社会后,往往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不到太大的积极作用,少部分学生甚至可能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忽视立德树人的现象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二)高中体育教学缺乏切实的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高中体育教学非常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教育,很多学校在设置体育课程时只是强调体育锻炼等实践环节,而对立德树人实践不甚关心,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现阶段,虽然体育教学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视,特别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在当今体育教育大背景下,各高中在设置体育课程的具体环节时缺乏科学性,重锻炼、轻德育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存在(如总课时有限等),思想道德教育仍存在较大不足。高中体育教学中缺乏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2]。因此,要进一步增强体育教学的全面性,让立德树人真正落地生根。

(三)高中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存在不足

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不可忽视,但很多体育教师的道德修养不高,很难对高中生起到模范引领作用。当前体育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体育教师队伍日渐壮大,但很多体育教师只是在体育专业素养上表现突出,在道德修养方面依然存在很大不足,且提升道德修养的意识有所欠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体育教师在学习期间通常把大量精力与时间放在体育训练上,对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知识学习等方面有所忽略,以致进入教师岗位后很难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最终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达不到以德治教的应有效果。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与思考

(一)注重“两全”原则,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地发展,高中体育教学有了新气象,各高中开始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根本教育目标,注重“两全”原则,以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两全”原则如下。

第一,体育教学要面向所有学生。体育教师要意识到良好的教学一定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上。所以,体育教师有必要花费精力去全面了解学生,努力让学生获得平等的教育是重要目标[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等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必不可少。体育教师只有灵活开展分层教学,方可真正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激发出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当然,体育教师应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并按照计划推进每個教学环节,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展开教学,尽最大可能使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成长。最为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平等看待优秀生与后进生,并对他们负责。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对待优秀生和后进生可以有所不同,如针对优秀生适当扩充教学内容,并增加练习的难度,适当进行超前教学;由于后进生身体素质、接受能力、运动天赋等方面相对较差,可以进行个别辅导,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增加练习次数,对其多加鼓励和表扬,增强其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二,体育教学要有全面性。体育教师要注重“懂、会、乐”的教学效应,将“懂”和“乐”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但很多时候体育教师没有在这两个方面下足功夫。体育教师既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又要紧密结合体育教材中的内容,再利用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开动脑筋,边想边练,使其在训练中学会举一反三,活学活用。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体育学习既可以增强体力,增长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体育原理,从而在情感上获得巨大的满足。体育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全面性,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给自己带来的是快乐而不是痛苦。

(二)重视美育,提升体育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

体育教学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增加美育内容。通常来说,身体美和运动美是体育运动展现的两大美,这两大美也是体育本身的魅力所在。身体美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与心理状态所展示出的健康美;运动美则是人在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中所展现出来的动作美、竞技美等。对于广大高中生而言,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是其追求的核心目标,并在此基础上促进身体机能的完善,由此一来,学生头脑中就会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4]。

此外,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成为体育教学美的引导者。教师的外在形象和内在道德修养都极为重要,会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集高尚的情操、优秀的教学艺术及诚恳的态度于一身,努力将教学美与形象美融为一体。

(三)丰富体育课外活动,发挥高中生的体育特长

高中体育教师要丰富课外活动形式,如可以推广自由组合的形式。如,体育教师可以突破常规思维,以年级分组的形式来开展课外教学,改变传统以班级分组的呆板模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特长。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方式、练习伙伴等,从而使教学充满灵活性。学生在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更有自我发挥的主观意愿,从而为提升其身体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创造良好条件[5]。

此外,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学生的特长,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结合学生的特征,满足其兴趣、爱好,使其自主地完成一些体育活动。体育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挖掘他们的潜力,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因此,体育教学应以鼓励、引导为主,教师适时地做好示范、总结等工作即可,这一点十分关键。

(四)强化德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

需要指出的是,高中体育教学还有一大重要任务,即通过开展德育教学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质,使其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德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体育道德观,令其在面对困难时无所畏惧,并提升其精神面貌,从而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显而易见,德育教学需要教师落在实处,而绝非走形式。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思路,巧妙围绕德育方面的授课内容进行教学,确保学生既能在课堂上得到体育锻炼,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从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

(五)革新体育教学模式,加强体育意识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参与,时间一久,学生容易形成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因而,教师要努力革新现有的教学模式,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中增强体育意识,这一点至关重要。例如,在高中足球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思路,压缩足球理论基础的教学时间,多开展户外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足球技巧。高中生在投入足球比赛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足球这项运动,无形中提升了对足球的兴趣,远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更有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中體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活动来切实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旨在为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高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参考文献】

李秀芙.高中教学中的以德治教[J].明日,2020,12(07):23.

任中华.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探究[J].新课程,2020,3(05):230.

喻坚.“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新探[J].中国学校体育,2019,20(04):29-40.

张芷嘉,姚东.浅谈体育学科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学校体音美,2020,23(05):217.

张庆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中体育教学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10(61):61.

猜你喜欢

高中体育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高中体育篮球教学优化策略探究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农村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
高中体育教学休闲生活化模式探究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