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1-07-20钟荔燕
钟荔燕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态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然后将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意在唤醒学生天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文章就体态律动的积极作用和运用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发挥其对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教学;运用策略
一、引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感知和体验的方式来进行音乐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体态律动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身体各器官作为乐器,然后将听到的音乐再现出来,意在唤醒学生天生的音乐体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就体态律动的积极作用和运用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对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作用。
二、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简介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又称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是由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并创立的一个音乐教学体系。他强调音乐与运动缺一不可,不可分割,并与身体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传统音乐教育过于强调音乐性,并没有结合身体的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孤立的,是不全面的。体态律动音乐教学关注音乐和律动之间的内在关联,要求学生借助自身动作来深入体验、领悟和表達音乐,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顺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即兴伴奏能力,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二,以学生身体为乐器,以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第三,以游戏律动为主要教学方式,使学生得以愉悦地学习音乐;第四,学生充分聆听音乐,而较少听讲解。
三、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音乐学科教学而言同样是适用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在传统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采取教师讲解、学生唱歌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采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引导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身体动作,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使学生直观地感知音乐魅力,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是其学习成长的必备技能,而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对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来鼓励学生通过逻辑思考和推理判断,想象音乐所表达的形象和画面,然后以自己喜欢的肢体动作来表达,在主动思考和实践中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教师在体态律动音乐教学中,应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去探究音乐、理解音乐,使学生真正成为小学音乐课堂学习的主体,进一步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和体会音乐,然后自主运用肢体语言将自身对音乐内涵的认识和理解表达出来,逐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
(四)有助于增强音乐教的学生动性
应该说,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时普通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由于自身认知水平不高,难以充分认识和理解较为抽象的音乐概念。教师如果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一味使用讲解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利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将原本枯燥乏味的音乐概念变得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从而帮助小学生顺利学习并掌握乐理知识。
四、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体态律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态律动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音乐转化成为动态的肢体语言,让学生将肢体语言和音乐充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丰富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内容。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玩具兵进行曲》欣赏教学时,首先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玩具呢?”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各自扮演自己最喜欢玩具的角色。然后,教师一边弹奏《玩具兵进行曲》主题旋律,一边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体态律动,不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单簧管波尔卡》欣赏教学时,可以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将三段不同类型的音乐旋律以波兰舞会为主题进行串联,引导学生用脚步的律动去感知各段音乐变化,进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欣赏兴趣。
(二)巧用体态律动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
情感在小学音乐学习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达尔克罗兹明确指出:“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要紧密依托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但这种反应要和学生内心的情感反应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体态律动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并将其贯穿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全过程。因此,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开展必要的音乐技巧训练之外,更要注重将技巧教学和情感表达有机融合起来。比如,许多乐曲出于追求美感而会加上一些变化音、变化节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会忽略这些小细节的变化。对此,教师可以适当加入与音乐作品相契合的体态律动动作,以有形的动作来表达无形的音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两只小象》欣赏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学生认真欣赏音乐,然后指导学生伴着音乐节奏拍手,充分表达出音乐欢乐、愉悦、自然的情绪。
又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小宝宝睡着了》欣赏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妈妈抱着宝宝睡觉的图片、视频,使学生感受来自妈妈深沉的爱,然后指导学生以肢体动作的方式将歌曲平凡动人的情感充分表达出来,使学生在舒缓柔美的肢体动作中深刻感悟《小宝宝睡着了》所要表达的母爱情感。
(三)巧用体态律动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德国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曾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才可以更加深刻地学习作品,理解内涵。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节奏训练。但是,由于音乐节奏感看不见、摸不着,教师难以开展高质量的节奏训练,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节奏感的培育。对此,教师可以巧用体态律动来引导学生认识音乐节奏,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拍手、拍腿等体态动作,引导学生通过肢体动作变化来感受节奏变化。
例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云》歌曲教学时,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教师可以在弱拍时要求学生叉腰、踮脚,在强拍时拍手,进而使学生在肢体律动中强化对节奏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又如,教师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歌曲教学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下音乐的背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草原人民对于草原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模仿雄鹰飞翔,边舞边飞,充分感受歌曲中洋溢的欢乐,最后积极鼓励学生运用肢体动作有节奏地展示这首歌曲,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四)巧用体态律动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强,难以开展有效的音乐欣赏。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有限,难以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另一方面在于学生本身对聆听音乐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体态律动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当出现高音时要求学生稍稍上伸身体,出现中音时双手放平,出现低音时手臂放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肢体语言的变化来欣赏音乐作品的节奏元素和旋律元素。并且,由于不同音乐作品表现出不同的舒畅、低落、兴奋等情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下意识的肢体动作来体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认识和理解。
例如,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单簧管波尔卡》欣赏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然后想象音乐作品中的情境,将感受以恰当的肢体动作表現出来,从而更好地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巧用体态律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通过体态律动教学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开展人音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上册《百鸟朝凤》欣赏教学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熟悉歌曲和歌词,然后组织学生扮演各种鸟类动物,鼓励学生将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进行有机融合,将歌曲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表演过程中的奇思妙想应进行合理引导,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创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一种较为重要的音乐教学方法,小学音乐教师应重视并合理运用体态律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张海韵.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8(08):196.
鞠訇.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02):104-105.
庄孝伟.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05):81.
郭月明.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应用的重要性和方法微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162-163.